第3单元第7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第7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1 16: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是第7章的第1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说出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如何获取的。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表现在:一是已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里贮存有能量,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就可获得有机物中的能量用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二是从人体自身经验已知人呼吸会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是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何能释放出来,以及这种能量到底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等问题却了解的比较少。
本节非常重视学生探究以及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设置了两个实验:人体呼吸频率的测定和分析、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这两个实验旨在通过学生实验和分析,发现能量的释放需要氧这个呼吸作用的实质性问题。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本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知识目标】
(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分析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
(2)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一核心概念,明确“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的结论。
(2)通过自主阅读“信息库”相关内容寻找问题答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的方法、步骤和原理。
(4)初步尝试设计出与教材不同的“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方案。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资料“多病的85岁母亲遭子女抛弃,因饥饿在中秋节凄凉离世”的解读与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意识,逐步形成社会公德意识。
(2)通过“拓展延伸”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层层递进地通过各种“体验、感受、思考、计算、实验”等活动,揭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使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一核心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方法、步骤和相关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设计出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方案。
课本,教参书,多媒体课件,网络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境设疑导入 展示资料: 2011年9月22日是中秋节,也是台州临海王老太的85周岁生日,然而,这天中午,儿孙满堂的她竟被发现饿死在村老年活动室的厕所旁边。   她的两个儿子,因涉嫌犯遗弃罪被起诉。临海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遗弃老人致死的案件。 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老母亲最后会饿死在街头? 2.如果你在她的身边会怎样做?你会对她的子女说些什么? 1.思考回答: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给身体提供能量,所以老人又冷又饿,最后饿死街头。 2.畅所欲言(提供食物,给她温暖,给她联系社会福利院,教育她的子女要赡养老人)。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出示系列图片: 学习、工作、运动、游戏等。引导学生说出任何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并思考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所需的能量。 提问:通过第5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回忆一下,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只有哪些?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营养物质中的能量如何释放出来呢?与我们身体的哪个活动有关?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补充食物的方式来补充能量。 回顾“营养物质的作用”的内容,说出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体验活动: 小组同学轮流测试在不同生活状态下,每个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 出示资料卡: 1.呼吸频率的概念 2.成年人和少年儿童平静时的呼吸频率。 体验一:测试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 体验二:测试在剧烈运动时的呼吸频率 1.带领学生伴随音乐进行1分钟的下蹲起立。 2.测试呼吸频率 算一算: 假设你一天24小时都处在平静的状态中,算一算你一天呼吸的次数 看书(信息库)找答案: 1.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在哪里进行? 2.植物体哪些部位的呼吸作用最旺盛? 3.植物体通过什么结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体验三:测试在剧烈运动后的呼吸频率 组织学生统计体验的测量结果,并出示。 讨论题: 1.这3种状态哪一种消耗的能量最多? 2.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频率测量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了解“呼吸频率”这一重要概念。 阅读资料卡,讨论如何测呼吸频率。 测定自己的呼吸频率 跟着老师一起伴随音乐快速地下蹲起立 测定自己的呼吸频率 运用公式“一天呼吸次数=呼吸频率 ╳ 60 ╳ 24”计算出自己一天呼吸的次数 通过阅读课本P125信息库中“植物体的呼吸”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了解植物呼吸与人体呼吸的不同之处。 测定自己的呼吸频率 以4人小组为单位,汇总在不同生活状态下,每个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计算平均值。思考能量的释放和呼吸的关系。
分析呼吸时气体的变化 引导学生感受呼吸 引导思考: 人体或动物呼吸时会发生气体的变化吗? 1.出示潜水员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呼吸时吸进的气体; 2.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观察石灰水变化。 小结出“呼吸”这一重要概念。 提示: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把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地吸气和呼气,感受气体进出自己的身体。 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说出人体或动物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植物体内的呼吸,和人体呼吸的气体变化一样吗? 组织学生做实验验证(安排学生分别选做实验一和二)。 实验一:验证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介绍实验一的课前准备: 1.取A、B两只保鲜袋,在A袋内装入新鲜蔬菜,B袋内装入等量用沸水处理过的蔬菜。分别将A、B两袋的袋口密封。 2.将两只袋子都放到黑暗处,一天后取出。 实验二:验证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介绍实验二的课前准备: 1.取等量的用沸水处理过的蔬菜和新鲜的蔬菜分别装入甲、乙两只广口瓶。 2.放在温暖处,并封闭、遮光处理24小时。 分别介绍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方法步骤 实验一: 1.把A、B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 2.观察和记录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二: 1.分别将点燃的蜡烛迅速伸入到甲、乙两瓶中。 2.观察和记录蜡烛的燃烧情况。 产生疑问,乐于探究 理解实验一和实验二课前准备实验步骤。讨论: 1.实验一中“B袋内装入等量用沸水处理过的蔬菜”,B袋的作用是什么? 2.实验一中为何要把袋子放在“黑暗”处24小时? 3.实验二中为何要将广口瓶放在温暖处,封闭、遮光处理24小时? 4.实验用的新鲜蔬菜有必要进行清洁、杀菌吗?为什么? 在理解实验一和实验二课前准备和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桌上已有的实验材料,选做实验一和实验二,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原理分析现象 展示实验原理: 实验一原理: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实验二原理:氧气可以助燃。燃烧的物体在有氧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燃烧,而在二氧化碳较多、氧气量不足的情况下,就会熄灭。 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植物体内的呼吸,和人体呼吸的气体变化一样,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小结: 帮助学生一起总结出“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生物体的细胞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含义: 1.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2.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 1.清晨,到树林中锻炼是否科学? 2.农民伯伯种地为什么要松土? 出示资料:山东盛产生姜,生姜丰收后,农民往往将生姜放入早已挖好的几米深的姜井中保存。但经常听说姜农到姜井里取姜时发生窒息现象,甚至有人丧失了生命。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1.为什么进入姜井时容易发生窒息? 2.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姜农们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通过讨论,学以致用,掌握一些与本课相关的生活常识。 阅读资料,分析现象,思考问题。
DIY 思考: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设计的原理,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原理设计出与教材上不同的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探究。 (课后开放生物实验室,满足学生课外进一步探究的需要。) 1.课后设计相关实验方案; 2.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进一步去生物实验室探究
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夏天,农民伯伯把刚收下来的小麦种子堆放在自己晾晒场,如果把手插进麦堆,感觉里边暖暖的,这些热量是从哪来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 设疑,引发思考
过渡,引入主题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 探究的过程 1.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 手插进麦堆的不同感受 2.做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方法 5.探究过程 6.统计结果 7.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探究的过程以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探究方案。 合作讨论,尝试设计探究实验
实验演示 展示预先准备的种子产生热量的装置 并用动画演示温度变化的过程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设计几种不同状态下的种子,观察他们温度的变化。 萌发的种子和死亡的种子进行对比 学会对比实验的设计,体会实验中的变量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演示实验,填写表格 昨天的温度今天的温度萌发的种子死亡的种子
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要呼吸,产生了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根据老师的演示,一起完成表格的数据,思考实验的结论 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过渡 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去哪里了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能量利用的具体实例。 学生思考,看图 引导学生讨论
引入主题,能量的利用 生物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能量。 人的活动,植物开花结果,即使是睡觉也要消耗能量。 你能举出一些能量利用的例子吗?将你列举的事例介绍个其他同学。 问题: 对生物体来说,不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回答 根据自己生活的体验,不同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不一样,活动剧烈的需要能量多。 因为剧烈活动呼吸频率快,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根据书上的例子,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根据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用你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图中的现象。 1. 蔬菜、水果的储藏 2. 作物松土 3. 天然的“氧吧” 根据所学能量利用的知识以及前面所学能量的释放和呼吸的密切关系来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 蔬菜、水果的储藏要注意限制它们的呼吸,防止有机物分解,能量释放。 松土是为了维持植物正常的呼吸。 大片的植物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清新,我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联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畅所欲言,交流收获 交流表达,自我评价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