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两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水与溶液(按年份分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两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水与溶液(按年份分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12 10: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水与溶液
一、单选题
1.(2021·杭州)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下列科学概念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是( )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①③④ D. ①②③④都可以
2.(2021·杭州)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 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 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3.(2021·金华)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
A. 降水 B. 下渗 C. 蒸发 D. 径流
4.(2021·绍兴)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 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 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 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5.(2021·嘉兴)如图所示,潜水员正潜没在海水中,他携带的气瓶可以对身上的背心进行充气或放气,以改变背心的体积大小来实现浮沉。下列对潜水员分析正确的是( )
A. 向海底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 B. 海水中水平游动时,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C. 对背心进行放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大 D. 对背心进行充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
6.(2021·嘉兴)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钢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 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 ③所得硫酸钢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 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7.(2021·丽水)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8.(2021·丽水)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 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证明了分子间有空腺
C. 丙图:通过该实验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 丁图: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随物体浸没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9.(2021·宁波)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在冰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 水面高度始终保持不变
C. 冰块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多增大1.0N
10.(2021·丽水)20C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到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温地破
D. 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二、填空题
11.(2021·湖州)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但是需要利用化石燃料供能,成本较高。阿拉伯目前正在建设一面巨大的反射镜,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2.(2021·衢州)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
13.(2021·台州)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下列问题: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密度(克/厘米3) 1.11 1.22 1.33 1.43 1.53
(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
(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
(3)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________。
14.(2021·金华)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问题:
(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2021·温州)温州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其中“灰汤粽”特别受欢迎。制作灰汤粽的关键是做好“灰汤”。
(1)作为粽子品质改良剂、防腐剂的灰汤富含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这是碳酸钾的________(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制作灰汤时,用沸水浇淋草木灰(如图),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酸钾溶液。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________影响。
(3)灰汤粽是将糯米用棕叶包裹,放在灰汤中煮制而成。灰汤粽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
16.(2021·绍兴)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请据表回答:
表一 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NaOH Ca(OH)2 CaCO3 CaSO3
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0.0043
表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
200C时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________于水,吸收效果不好。
(2)实验中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是根据上表可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________。
(3)20℃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17.(2021·丽水)如图是小科自制的简易水陆两栖车模型,整“车"质量0.1千克。
(1)接通电路后,尾部叶片转动,推动车子向前,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 的;
(2)当它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牛。
三、解答题
18.(2021·衢州)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沉淀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9.(2021·宁波)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艘飞艇,它是由法国工程师吉法尔于1852年制造的。这艘飞艇的气囊充满氢气后,长44m,直径11.9m,体积2100m3 , 形状像一个巨大的橄榄。 这年的9月24日,吉法尔乘坐该飞艇从巴黎的马戏场出发,用一台2.2kW的蒸汽机带动螺旋桨,以8km/h的速度,飞行了28km。
(1)飞艇的气囊形状像一个橄榄,在前进过程中可以减小________。
(2)充满氢气后气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空气密度取 1.29kg/m3)
(3)这次飞行,飞行所需时间、蒸汽机做的功及飞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各为多少?
20.(2021·温州)工业上常用碳酸镁矿石(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碳酸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硫酸镁。硫酸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制备流程如图。
温度(℃) 60 80 90 100
硫酸镁溶解度(克) 54.6 55.8 52.9 50.4
(1)用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需要水________千克。
(2)小明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镁晶体,将碳酸镁矿石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中含有硫酸。为了测定所得滤液中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他取少量滤液倒入烧杯,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外,实验中还要通过测量获取哪两个数据,才可计算硫酸镁与硫酸的质量比?________。
(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SO4+2NaOH=Mg(OH)2↓+Na2SO4)
(3)小明将除去杂质后的滤液加热至90℃,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观察到晶体快速析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21.(2021·温州)图甲所示为一种水下滑翔机,图乙是其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从而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的目的,再结合其它技术即可滑行,以执行海洋环境的监测任务。
(1)该滑翔机具有低能耗、高续航的特点,电池一次充电后能提供1千瓦时电能。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前进速度保持0.2米/秒,但只有9%的时间耗电,耗电时功率仅为4瓦。该滑翔机充电一次总共能航行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2)该滑翔机总重515牛。当外油囊中无油时,滑翔机排开水的体积为0.0495米3。已知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当该滑翔机在600米深度悬浮时,外油囊中油的体积为多少米3。(忽略海水压强对油和滑翔机外壳体积的影响)
22.(2021·湖州)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地球第四极”— —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本次万米深潜任务成功的一大亮点是采用了许多自主研发的国产新材料
(1)“奋斗者”号采用的钛合金材料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与下列哪种材料类型相同________
①塑料 ②不锈钢 ③玻璃
(2)“奋斗者”号下潜时,外部携带了4块压载铁,总质量将近2吨。压载铁被悬挂的模型如右图所示。试计算4块压载铁水下浸没时对“奋斗者”号的作用力约为多少 (压载铁的密度近似为8×103千克/米3 , 海水的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
(3)完成水下作业之后,“奋斗者”号抛去压载铁上浮。为了使“奋斗者”号在深海有足够大的浮力返航,采用了一种新的固体浮力材料,由大量纳米级大小的空气玻璃微珠组成。为了满足设计需求,该材料需要具备怎样的性质 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3.(2021·杭州)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1.0×103kg/m3)
(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10-3m3 , 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1·衢州)将酒敞口放置,酒精度(酒中酒精的体积百分比)会变化吗?小科认为:只要确定酒的密度是否变化就能作出判断。于是利用身边的物品,动手制作“密度秤”米测量酒的密度。
步骤Ⅰ:按图甲制作好秤杆,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小螺母),当秤杆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B标记为“0”刻度(单位:g/cm3)。
步骤Ⅱ:按图乙所示,将大螺母浸没在水中(大螺母必须浸没且不碰底),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当秤杆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C标记为“1”刻度。再将BC两刻度之间
分为10等份。
步骤Ⅲ:测量酒的密度。
(1)应用:小科,用该密度秤分别测出瓶盖刚打开和敞口一段时间后酒的密度约为0.92g/cm3和0.96g/cm3 , 已知酒精密度为0.8g/cm3 , 应用密度知识可判断出其酒精度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反思:在制作和测量过程中,大螺母必须浸没的目的是________。
(3)拓展:小科若要测量食盐水的密度,他应先在密度秤上增加大于1的刻度,请你写出利用直尺和笔标定刻度的过程:________ 。
25.(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
26.(2021·金华)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0.4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________;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数学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应用了数学公式,所以① 符合题意;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公式p=,应用了数学公式,所以②符合题意;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是个体数量与单位面积之间的比值,应用了数学比例,所以③符合题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应用了数学比例,所以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2. B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20℃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及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分析。
A、 20℃时氢氧化钙溶解度在 0.01~1克 ,是微溶物质 ,不符合题意;
B 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20℃时氯酸钾溶解度大于10克,是易溶物质 ,不符合题意;
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C
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A、降水是从大气到达地面;故A错误;
B、下渗是地表进入地下;故B错误;
C、蒸发是从地面进入大气中;故C正确;
D、径流是地表和地下的液态水的流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 B
解析:(1)(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2)首先根据计算出鸡蛋的密度,再根据浮沉条件计算盐水的密度。
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
图甲中,鸡蛋在清水里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即小于0.55N,故A错误;
鸡蛋的密度为;。图乙中,鸡蛋在盐水中悬浮,则盐水密度等于鸡蛋密度,故B正确;
图丙中,鸡蛋在盐水中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甲故选B。
5. A
解析:(1)(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判断;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A. 向海底下潜过程中,深度变大,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潜水员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
B.海水中水平游动时,潜水员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
C.对背心进行放气后,背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员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故C错误;
D. 对背心进行充气后,背心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员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6. A
解析:(1)结晶的方法:①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
(2)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3)如果有未溶的物质存在,那么溶液是饱和的;否则,溶液就是不饱和的;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A.苦泉水被加热后,其中的水被蒸发从而析出晶体,即使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故A正确;
B.②的反应为:C+CuSO4Cu+SO2↑+CO2↑,反应物不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③中没有未溶的晶体,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 D
解析:A、根据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
B、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分析;
D、根据蒸发的操作要求分析。
A、称量时要求“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不符合题意;
C、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受热液体外溅,符合题意;
故选D。
8. A
解析:对各个图片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A.甲图:无论铁架台怎样倾斜,挂有小球的悬线总是竖直向下,则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正确;
B.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可以类比分子之间的空隙,帮助我们理解,但是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
C.丙图: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但是无法模拟阻力为零时的情形,还得借助科学推理才能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故C错误;
D.丁图: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随着深度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则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跟深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9. B
解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将冰块的V排与熔化成水的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4)熔化熔化前,冰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值等于它受到的浮力,冰块熔化后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块的重力,二者比较即可。
A.冰块吸收热量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不合题意;
B.冰块熔化前,它受到的浮力F浮V排 , 水面的高度会增大,故B符合题意;
C.冰块漂浮后,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熔化,冰块的重力不断减小,因此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故C不合题意;
D.冰块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为:F=F浮力=ρ水gV排=103kg/m3×10N/kg×(0.08m×0.1m×0.1m)=8N;
冰块熔化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块的重力,即G=mg=ρ冰gV=0.9×103kg/m3×10N/kg×(0.1m×0.1m×0.1m)=9N;
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最大为:9N-8N=1N,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0. B
解析:根据有固体未溶解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向杯底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中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分析。
A、 甲烧杯中,硝酸钾未完全溶解,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B、 丁烧杯中为丙烧杯中溶液再加25克水形成,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C、 乙→丙过程中,若固体刚好溶解,即丙是饱和溶液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 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 变大;物理
解析:(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
(2)海水淡化处理技术是指将水中的多余盐分和矿物质去除得到淡水的工序。
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阿拉伯的该装置能够使海水蒸发,由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此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海水蒸发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变大;物理
12. (1)可能是
(2)取出导管再进行验满
解析:(1)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导管在集气瓶中也会占有一定的体积,当取出导管后,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肯定小于瓶子的容积,即集气瓶还没有收集满,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溶液②中没有未溶的白糖存在,因此它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取出导管再进行验满。
13. (1)大
(2)10g
(3)111g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溶液密度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表格确定10℃时氢氧化钠的溶液密度,然后根据m=ρV计算它的质量。
(1)根据表格可知,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
(2)需要氢氧化钠固体:100g×10%=10g;
(3)10℃时氢氧化钠的溶液密度为1.11g/cm3 , 则体积为100mL的质量为:m=ρV=1.11g/cm3×100cm3=111g。

14. (1)A
(2)小于
解析:(1)根据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加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分析。
(1) 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集气瓶;
(2) 实验2操作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甲烧杯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烧杯。
故答案为:(1)A;(2)小于。
15. (1)化学性质
(2)温度
(3)糖类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它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属性。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1)碱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的,属于化学性质;
(2)沸水与冷水的区别是温度不同,由此体现了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3)糯米的主要是淀粉,即糖类;
故答案为:(1)化学性质;(2)温度;(3)糖类。
16. (1)微溶
(2)SO2+Ca(OH)2=CaSO3↓+H2O
(3)52.2%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质分析;
(2)根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分析;
(3)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1)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所以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
(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
(3) 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克,则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1)微溶;(2) SO2+Ca(OH)2=CaSO3↓+H2O ;(3)52.2%。
17. (1)相互
(2)1
解析:(1)甲对乙施加力,乙也同时对甲施加反作用力,这就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漂浮时两栖车模型受到的浮力。
(1)接通电路后,尾部叶片转动,对空气施加向后的力,同时空气对车子施加向前的力,推动车子向前,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当模型在水中漂浮时,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F浮=G=mg=0.1kg×10N/kg=1N。
三、解答题
18. (1)过滤
(2)CaCO3
(3)不正确,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解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3)红褐色的沉淀为氢氧化铁,其中的氢氧根离子可能来自与氢氧化钙,也可能来自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1)操作②后得到沉淀B和溶液C,它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因此名称为过滤。
(2)沉淀B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
(3)我认为小科的判断不正确,理由: 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
19. (1)空气阻力
(2)解: F浮=ρ空气gV排=ρ空气gV气囊=1.29kg/m3×10N/kg×2100m3 =27090N
答:飞艇受到的空气浮力为27090N。
(3)解: t= =3.5h
w=Pt=2.2×103W×3.5×3.6×103s=2.772×107J
f=F= =990N
答:这次飞行,飞行所需时间为3.5h;蒸汽机做的功为2.772x107J
飞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990N。
解析:(1)物体的形状越接近流线型,空气对它的阻力越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空气gV排计算出气囊受到的浮力;
(3)根据公式计算出飞行时间,根据公式W=Pt计算出蒸汽机做的功,根据 计算飞行时受到的阻力。
20. (1)1350
(2)刚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再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减小,且溶剂快速蒸发
解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及加水质量是稀溶液与浓硫酸差值分析;
(2)根据要计算硫酸和硫酸镁的质量需测定分别与硫酸和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1)用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所得稀硫酸质量为150kg×98%9.8%=1500k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1500kg-150kg=1350kg;
(2)实验是利用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计算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所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外,还需测得刚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再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3)由所给硫酸镁的溶解度可知,硫酸镁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滤液加热至90℃, 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 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减小,且溶剂快速蒸发,所以晶体快速析出;
故答案为:(1)1350;(2) 刚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再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 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减小,且溶剂快速蒸发 。
21. (1)解:t= = 9×105秒
t总= =1×107秒
s=vt总=0.2米/秒×1×105秒=2×105米=2000千米
答:充电一次总共航行路程2000千米。(其它合理解法也可)
(2)解:该滑翔机处于悬浮状态时,F浮=G物= 515牛
由F浮=ρ液gV排 , 得V排= =0.05米3
所以V油= 0.05米3-0.0495米3=5×10-4米3
答:该滑翔机在600米深度悬浮时,外油囊中油体积为5×10-4米3(其它合理解法也可)
解析:(1)根据公式计算出滑翔机耗电的时间,再根据计算出滑翔机飞行的总时间,最后根据s=vt总计算出一次的飞行总路程。
(2)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滑翔机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丙图确定600m深处时海水的密度,接下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出此时滑翔机排开海水的总体积,最后根据V油=V排-V排'计算外油囊中油的体积。
22. (1)②
(2)解:
F浮=ρ液gV排=1×103kg/m ×10N/kg×0.25m3=2500N
G=mg=2000kg×10N/kg=20000N
F拉=G-F浮=20000N-2500N=17500N
(3)密度小、抗压能力强
解析:(1)合金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据此分析判断;
(2)首先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出压铁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压铁受到的浮力,接下来根据G=mg计算出压铁的重力,最后根据F拉=G-F浮计算出压铁对“奋斗者”号的作用力。
(3)根据该材料的作用和环境特点解答。
(1)“奋斗者”号采用的钛合金材料为合金,而不锈钢也是合金,故选②。
(2)压铁的体积: ;
压铁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103kg/m ×10N/kg×0.25m3=2500N;
压铁的重力:G=mg=2000kg×10N/kg=20000N;
压铁浸没时对“奋斗者”号的作用力:F拉=G-F浮=20000N-2500N=17500N。
(3)①空气的密度很小,根据m=ρV可知,相同体积的这种材料质量更小,对“奋斗者”产生的浮力越大;
②由于处于深海,因此这种材料的抗压能力要特别强。
23. (1)解:因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
(2)解:上升;
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
G石=F浮总-G桶=60N-10N=50N
m石= =5kg
解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空桶受到的浮力;
(2)首先比较鹅卵石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水面高度的变化。
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二力平衡G石=F浮总-G桶计算出鹅卵石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鹅卵石的质量。
(1)因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
(2)鹅卵石原来在水里下沉,那么F浮桶和鹅卵石受到的浮力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
鹅卵石的重力:G石=F浮总-G桶=60N-10N=50N;
鹅卵石的重力 。
四、实验探究题
24. (1)变小
(2)控制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
(3)方法一:先测出BC的长度,以C点为起点向左画出与BC等长的CD,再把CD长度十等分 方法二:先测每小格的长度,以C点为起点向左画出与前面每小格等距的刻度
解析:(1)白酒其实是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水越多,白酒的密度越大;酒精越多,白酒的密度越小;
(2)大螺母受到浮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所测液体的密度,而浮力受到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根据图片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刻度值越靠左,且液体的密度与刻度值成正比。B点为0,C点为1,可以根据BC的长度在C点左侧量取得到D点,这就是刻度2的位置,将CD之间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据此刻度标注完成。也可以将CB之间平均分成10份,得到0.1的长度,据此在C点左侧依次画出对应的刻度值即可。

(1)敞口一段时间后,白酒溶液的密度增大了,说明其中的酒精减小,而水相对增多了,故酒精度变小。
(2)反思:在制作和测量过程中,大螺母必须浸没的目的是:控制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
(3)利用直尺和笔标定刻度的过程:
方法一:先测出BC的长度,以C点为起点向左画出与BC等长的CD,再把CD长度十等分;
方法二:先测每小格的长度,以C点为起点向左画出与前面每小格等距的刻度。
25. (1)BaSO4
(2)BaCl2 +Na2CO3=BaCO3↓ +2NaCI
(3)钾离子未除去
解析:根据流程图中加氯化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分析。
(1)固体A是加入过量氯化钡产生的,为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的硫酸钡;
(2)加碳酸钠可除去A中过量的氯化钡,反应方程式为 BaCl2 +Na2CO3=BaCO3↓ +2NaCI ;
(3)因整个过程中没有除去钾离子,所以所得晶体不是纯净氯化钠。
故答案为:(1) BaSO4 ; BaCl2 +Na2CO3=BaCO3↓ +2NaCl;(3)钾离子未除去。
26. (1)0.6
(2)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解析:(1)将表格中电子秤的示数和浮力大小相加,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计算出X的值。
(2)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探究液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3)根据表格找到液体密度和电子秤示数的变化规律,从而计算出第6次实验中电子秤的示数,然后与实际示数比较即可;
(4)根据表格得到结论,利用这个结论分析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1)根据表格可知,每组对应的电子秤示数和浮力大小的和都是4N,则表格中X的值为:4N-3.4N=0.6N。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3)将第2组和第3组比较可知,液体密度增加2g/cm3 , 浮力增大0.1N,则第6次实验中,液体密度比第5组增大:1.9g/cm3-1.4g/cm3=0.5g/cm3 , 此时浮力增大: , 此时浮力应该为:3.3N-0.25N=3.05N。因为2.6N<3.05N,所以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根据表格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金属块紧密时受到的浮力越大,因此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为: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水与溶液
一、单选题
1.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2.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20℃时,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
C.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
D.将8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是2.4克和137.4克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酱油和食醋 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C 探究水的组成 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
D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4.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实验④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到饱和
5.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图表达了概念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下表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A 火山 地震 泥石流
B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曲线运动
C 扦插 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
D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6.无土栽培是用营养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
(1)硝酸钾(KNO3)是营养液中的一种常见成分。硝酸钾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配制100克含硝酸钾质量分数为3%的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7.科学中普遍存在着“系统与模型”。
(1)内燃机可看作一个动力系统,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   。
(2)人体可看作一个生命系统,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同化作用强度大于   作用。
(3)建立模型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甲为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5个“○”代表所有的蔗分子。往该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5%,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在答题纸图乙中,补充完成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画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
8.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三、解答题
9.某同学用食盐、水和一支装有沙子的薄味塑料管来测量新鲜鸡蛋的密度,步骤如下:
(1)室温下,将食盐品体慢慢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当观察到   现象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2)将新鲜鸡蛋放入上述饱和溶液中,鸡蛋处于漂浮状态。然后慢慢加水,当鸡蛋处于   状态时,鸡蛋的密度等于食盐溶液的密度。
(3)把鸡蛋从食盐溶液中取出,将总质最为10.5克、底面积为1厘米2的塑料管放入该食盐溶液中,直立漂浮时测得液面下塑料管的长度为10厘米,如图所示。请计算该新鲜鸡蛋的密度为多少?
10.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   克。
(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D
解析:根据对溶液的理解分析判断。
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那么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也减小。根据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可知,溶液质量也减小,故A、B不合题意;
原来为不饱和溶液,后来变成饱和溶液,那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C不合题意;
食盐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因此食盐的溶解度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表格确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3)如果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那么可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
(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分别计算出两个温度下溶质的质量,然后相减得到析出晶体的质量。
A.根据表格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那么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却变化较小,因此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故C正确不合题意;
D.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可知,80℃时138.4g氯化钠饱和溶液降低到20℃时析出:38.4g-36g=2.4g,而不是100g溶液,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将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案进行对照,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就是正确选项。
A.食醋会挥发出酸性气味,而酱油几乎没有气味,则可以使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食醋,故A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二者的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不能达到目的,故B符合题意;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能够达到目的,故C不合题意;
D.将粗盐溶解,然后通过过滤去掉其中的杂质,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可以得到目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C
解析:(1)溶质质量分数=;
(2)如果溶质质量大于或等于溶解度,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溶液不饱和;
(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4)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出剩余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最后与9g比较即可。
AB.根据表格可知,在100g水中加入45g氯化钠时,溶液质量为136g,则此时溶质质量为36g。因为45g>36g,所以此时溶液饱和。在溶液④中,溶质质量恰好为36g,此时溶液饱和,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A、B错误;
C.根据表格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即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C正确;
D.实验①中蒸发50g水,还剩50g水,那么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g。因为9g<18g,所以此时溶液不饱和,故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如图表达了概念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A:火山,地震,泥石流没有从属关系,A错误。
B: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B错误。
C:扦插是营养繁殖的一种,营养繁殖是无性生殖的一种,C正确。
D:浓溶液和稀溶液是并列关系,D错误,
故选C。
6.(1)C
(2)3
解析:(1)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盐由金属离子(按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氧化物。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1)根据化学式 KNO3 可知,硝酸钾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因此为盐,故选C。
(2)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100g×3%=3g。
7.(1)机械能
(2)异化
(3) 答题要点:①液面超过100mL;②溶质分子间距变大,分子均匀分布
解析:1.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2.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或能量储存的过程。
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1)内燃机可看作一个动力系统,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2)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故同化作用强度大于异化作用。
(3)往该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5%,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
根据分析可知①液面超过100mL;②溶质分子间距变大,分子均匀分布。
故补充完成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
8.(1)A中有剩余固体(或A中有不溶解的固体等)(合理即可)
(2)A≥B>C(或C解析: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 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分数分析。
(1) A中有剩余固体未溶解,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
(2) A,B,C三只烧杯中,A为饱和溶液,B可能饱和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或C故答案为:(1) A中有剩余固体(或A中有不溶解的固体等)(合理即可) ;(2)A≥B>C(或C9.(1)食盐晶体不能继续溶解
(2)悬浮
(3)解:G物=m物g=1.05×10-2千克×10牛/千克=0.105牛
因为塑料管漂浮在液面,所以F浮=G物=0.105牛
塑料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Sh=10厘米2×1厘米=10厘米3=10-5米3
根据F浮=ρ盐水gV排得:
盐水的密度:ρ盐水= =1.05×103千克/米3
ρ鸡蛋=ρ盐水=1.05×103千克/米3
答:该新鲜鸡蛋的密度为1.05×103千克/米3
解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首先根据漂浮条件计算出塑料管受到的浮力,再根据V排=Sh计算出塑料管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室温下,将食盐品体慢慢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当观察到食盐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现象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2)将新鲜鸡蛋放入上述饱和溶液中,鸡蛋处于漂浮状态。然后慢慢加水,当鸡蛋处于悬浮状态时,鸡蛋的密度等于食盐溶液的密度。
10.(1)8.4
(2)不饱和
(3)解:②中水的质量为40g,硝酸钾的质量为40g;
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KNO3%= 。
解析:(1)根据图乙确定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然后再用40g减去溶解度得到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
(2)根据图乙确定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然后据此计算出蒸发60g水后其中溶解的硝酸钾的最大质量,最后与40g进行比较即可。
(3)溶质质量分数=。
(1)根据图乙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未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那么未溶解的质量未:40g-31.6g=8.4g;
(2)蒸发60g水,那么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60g=40g。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设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质量为x,

解得:x=44g;
因为40g<44g,所以②中的溶液不饱和。
(3)②中水的质量为40g,硝酸钾的质量为40g;
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KNO3%=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