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摩擦力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测量、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毛刷。
学生用(每组):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200克的砝码、木板、毛巾、海绵刷、探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俄罗斯陨石坠落设疑:为什么会发出耀眼的亮光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摩擦的世界,共同探究摩擦力的奥妙。(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观看视频:看到陨石坠落,发出耀眼的光芒。讨论、预设:陨石坠落和大气层摩擦生热。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摩擦力定义产生条件种类作用点方向 (一)体验感受,合作研讨1.【列举实例】你能举出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吗 2.【体验与感受】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摩擦力?(1)推桌子,没推动;(2)把手放在桌面上,用手压桌面前进;(3)用手推毛刷前进。3.【交流讨论】根据学生所举的例子及感受,请同学们说说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归纳总结】两个互相接触的粗糙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想一想】有没有发现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补充:两个物体之间还要有压力作用。【引领认知】——摩擦力种类结合学生体验和所举的例子介绍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设计意图:由日常生活现象和亲身感受引出摩擦力,增加感性认识,易于理解接受。)4.【设置问题情景】滑动摩擦力也是力,要认识一个力,一般从那几方面入手?同学们在刚才的体验活动中,在力的三要素方面还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演示实验、突破难点】:红色、绿色两个海绵刷相对运动帮助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看出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突破难点。)【想一想】摩擦力是否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强调:“相对运动”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与“物体运动”不同。摩擦力有时是阻力,有时也可作为动力。5.【跟踪练习】如图,接触面间都是粗糙的,判断物体是否有摩擦力,若有请指出摩擦力的方向(1) 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2) 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 (3)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向右作匀速直线滑动(4) 放在静止的小车上的物体B,当小车突然向左启动时 学生举例、预设:走路时鞋和地面、车轮和地面之间有摩擦、橡皮擦字有摩擦……动手实验感受:感受摩擦力,并说说有什么感受:桌子、手、毛刷的运动受到阻碍、受到摩擦力……交流、回答,认知什么是摩擦力。思考、交流:产生的条件:互相接触、粗糙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了解各种摩擦力。学生说出滑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思考、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观察分析海绵刷的受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思考、交流。思考、判断。
(二)怎样测量摩擦力 (二)动脑与动手1.【议一议】怎样测量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呢?【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测的是什么力?我们要测量的是摩擦力呀?运用了什么方法?【小结】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此处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运用了转换法。2.【测一测】请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木板上或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想一想】如何改进测量方法?说明:用电动机拉动木块。(设计意图:练习摩擦力的测量,为实验做准备,又为学生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供了猜想依据。) 小组讨论交流、一学生上台展示方法回答:拉力、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滑动拉力与摩擦力二力平衡、运用了转换法。学生动手实验测量摩擦力,有学生说出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小组讨论交流:尽量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让测力计和木块不动,拉木板、用电动机拉动木块。练习测量摩擦力,并说出测量结果。(说明:摩擦力测量方法的改进为拉木板效果也较好,实验准备也比较容易。)
(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实验探究、合作研讨1.提出问题与猜想大家测得的摩擦力有所不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说出你猜想的依据。(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并引导学生把猜想的结果进一步归类)2.设计实验 【想想议议】(1)你计划采取什么科学方法来研究自己的实验课题?(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①如何改变压力?②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如何改变接触面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点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选择器材的能力。使学生体会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正,归纳方案。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探究一: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1、探究方法:应控制________相同,改变______。2、将实验数据记入下面表格。实验序号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2…3、分析讨论实验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______。探究二: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1、探究方法:应控制_________相同,改变_____。2、将实验数据记入下面表格。实验序号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2…3、分析讨论实验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______。探究三: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1、探究方法:应控制__________相同,改变____。探究滑动摩擦力与___________是否有关
1、探究方法:应控制_________相同,改变_____。2、将实验数据记入下面表格。实验序号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2…3、分析讨论实验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______。探究四:探究滑动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是否有关
1、探究方法:应控制_________相同,改变_____。
2、将实验数据记入下面表格。实验序号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2…3、分析讨论实验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______。4.分析论证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与你的猜想一样吗?【总结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运动速度无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描述的能力。)5.评估: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新的发现或疑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6.跟踪练习: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块的三次实验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可利用___图和___图,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学生交流讨论、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的面积有关;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运动速度中的三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它的关系。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积极做实验,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速度相同,改变压力大小(一次只拉木块,另一次木块上放上钩码)。二: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速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次在木板上拉木块,另一次在毛巾上拉木块)。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速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木块一次平放,另一次侧放)。四: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相同,改变速度。小组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实验结论,展示实验结果。总结小组实验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失误,交流展示新的发现或疑问。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解答:压力甲、丙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控制变量法
(四)摩擦力的改变1.增大有益的摩擦2.减小有害的摩擦 (四)交流讨论、自主研讨【畅所欲言】(1)如果生活中摩擦全部消失,会发生什么情景?(2)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1.解决问题、提升认知----增大有益的摩擦【助人为乐】我们已经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现在老师新买了一个茶杯,但是杯盖怎么也拧不开,你有什么办法帮老师拧开吗?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想想议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共同目的是什么?再问这种摩擦力对我们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力就想办法增大它,你能总结一下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吗?【归纳总结】-----增大有益的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2、增大接触面间的压力【回归生活】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有益摩擦的例子,并说明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举例师点出图片2.交流讨论、提升认知----减小有害的摩擦【想一想】有害的摩擦我们又该怎么办?(组织学生逆向思维,说出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减小有害摩擦力吗?【播放视频】 【归纳总结】----减小有害的摩擦的方法1、减少压力;2、接触面变得光滑些;3、使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的摩擦面彼此分开(1)加润滑油 (2)充气垫 (3)磁悬浮4、用滚动代替滑动。4.【跟踪练习】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请分析一下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地方及方法。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认识摩擦力既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出谋献策:用力拧或垫上毛巾后拧……交流回答搜集实例:增大粗糙程度:鞋底、轮胎有花纹、车轮缠上防滑链…;增大压力:张紧皮带、握紧车闸…思考回答:1、减少压力;2、接触面变得光滑些。交流讨论:加润滑油、轴承……总结减小摩擦的方法(设计意图:学生情绪高涨,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学以致用:分析交流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地方及方法。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学以致用完成检测题、解答见附件1
五、布置作业 出示思考题题目 见附件2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
(2)作用点
(3)方向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和哪些因素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三、摩擦力的改变
1.增大有益的摩擦
2.减小有害的摩擦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摩擦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本节课充分创造条件: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演示实验、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感受、观察、动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理解摩擦力的方向这一难点突破是利用亲身体验感受摩擦力和演示实验,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
3.探究实验的创新利用学生操作,且能有效减小误差。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测量、探究,但是在难点突破上往往会出现粗糙现象,学生也易出现一知半解,利用直观的小实验,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切实改进实验减小误差。
2、由于这堂课学生探究任务多且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分工不明确、小组实验混乱无秩序,为了减少错误,进行实验前做好实验过程辅导,在实验中,师生和谐互动,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附件1 【课堂检测】
1、当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的摩擦是 摩擦,用转笔刀削铅笔是,笔刀与铅笔之间的擦擦是 摩擦。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的摩擦是 摩擦
2、下图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磁悬浮列车被轨道上的强磁场微微托起
B.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
C. 在轴承中加滚珠 D.轮胎上制有花纹
3、下列关于摩擦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总是有利的
B.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可以消除摩擦
C.摩擦总是有害的
D.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4、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
B.写字时手拿不住笔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火车沿铁轨推动
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红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a)(b)(c)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红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a)(b)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对吗 .你的理由是: 。
(3)从图中(a)(c)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附件2 【作业思考题】
1、如图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2、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3、写一篇科学小论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