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 牛顿第一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 牛顿第一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7-07 00: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推理” 基础上得到的定律,能分析物体不受力时候的运动状态。
2. 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理解惯性的性质。
3.掌握减小惯性危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惯性的应用与危害,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的意义,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惯性的意义,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
【教学准备】
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小车、象棋棋子、钢尺(30cm)、木块、“惯性水泵”(水桶、细塑料管50cm、水)、自制水平仪器材等。
【学生准备】
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小车、象棋棋子、钢尺(30cm)、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及目标要求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及过程要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利用视频《中国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来激发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好奇。尤其是刘洋在天宫里“飘着”的样子,学生看了会感觉很神奇。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失重”的状态。2.引入课题研究的中心——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在今天讲课以前,先请同学们来温故一下我国《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的盛况。1、教师播放视频(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热情,顺利引入探究主题“运动和力的关系”)2、同学们,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到今天人类的飞天梦想的实现,人类对运动和力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在牛顿之前,关于二者的关系有两个相矛盾的观点。本节课,我们就从对这两个观点的探究开始。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在感受祖国航天科技的“骄傲”的同时,感受力现象的神奇
二、新课讲授【 探究主题一:阻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会分析物体不受力时候的运动情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实验探究过程来掌握“控制变量法”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认识“实验加推理 ” 的方法定律。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 ,通过该得出了牛顿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小结: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探究主题二:惯性 】知识与技能1、知道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2、知道惯性的本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能解释原因4、理解惯性的性质5、认识惯性的两面性,掌握控制惯性危害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认识惯性的具体表现,能解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把握物体原有的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2、培养辩证看问题的思想和观点,认识惯性的两面性3、激发对惯性现象研究的兴趣小结: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2、力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任何时刻都存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受力情况无关。3、坐车要系好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减轻质量,来减小惯性。比如:货车不要超载。 问题(主题)一:阻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到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请学生描述这两个观点。2、教师简单展示两种观点的“事实”依据。(设计意图:1.使学生认识两种观点的矛盾性;2.引入研究主题“阻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3、请同学们预习教材17页实验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①试验中,不断改变的量是什么?②阻力的改变通过什么来实现?③为了体现实验的严格性,控制不变的量是什么?④试验中,阻力对速度的影响通过什么体现出来?⑤从毛巾到棉布再到平板,阻力是怎样改变的?(设计意图:1.使学生认识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条件,以及实验的操控;2.通过具体的分析来理解“控制变量法”)4、进行实验:同学们,请你们通过实验,将下面的表格天上?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最大2棉布较大3木板最小推理理想平面5、实验结论:同学们,你们通过实验发现:①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的距离( ),速度降低的( )?②推理,如果这辆车不受外力,将会怎么样?结论:一切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同学们,由此可见开始的两个观点,哪一个正确?6、同学们,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又会怎么样呢? (教师引导)一个运动的物体,自己不会停下来,除非外力来阻碍它;同样静止的物体自己也不会“动”起来。 7、由此,将运动和静止的物体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语言的规范性,强调“或”子的意义。同时鼓励学生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强调: 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 ,通过 “实验加推理 ” 的方法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8、练习提升:1、假如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所受的拉力和重力同时消失,那么该吊灯将处于( )状态。2拓展提升:如果,稍微推动一该灯泡下,它将处于( )状态。3、如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假如在某时刻线突然断开,切一切外力消失,小球将做什么运动( )A 静止 B 做匀速直线运动C 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D 运动减慢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由“第一定律 ”可知,物体本身“总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除非有外力来改变它。由此引入“惯性”问题(主题)二: 惯性1、教师板书: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同学们,惯性既然是想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那么物体将原来的运动状态有几种情况?2、惯性的理解具体的来讲就是,原来静止的物体“总想”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物体“总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使受到外力也“总想” 坚持。3、认识惯性现象同学们,惯性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当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怎么样?突然启动时会怎么样?②同一型号的两辆卡车,以相同的速度前进,空车和满载时,突然急刹车,哪一情况下更容易停下来?说明了什么?拓展延伸:中国羽坛名将“林丹”扣杀羽毛球的动作很潇洒,如果将羽毛球换成铅球会怎样?指导学生解释:1.惯性球试验;2.利用惯性使松动的锤头扣紧试验;3.打棋子试验4、认识惯性的性质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惯性受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吗?2、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有关吗?3、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吗?(3和4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惯性的现象,并从中感受其性质,为理解惯性的性质建立直观的经验。)5、认识惯性的两面性——惯性的应用和危害1、扔出去的铅球为什么能够继续向前飞行?2、认识冰壶运动(播放冰壶运动的视频)3、演示“惯性水泵”惯性的危害——车祸播放车祸视频使学生认识车祸的危害 并认识惯性的表现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事例你们认为,如何来避免或者减小惯性的危害?教师强调:可以克服惯性的危害但是无法克服惯性 学生预习教材,并描述两个观点: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学生听讲理解,并产生疑问和探究的冲动学生预习实验,交流讨论实验预习提纲老师通过个别和集体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知道实验的如何操作。学生经过小组实验将实验的数据(距离关系)填入表格意图: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阻力的减小和滑行距离的关系,以及对物体速度的影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很容易得出结论意图:1.通过实验来探究阻力和物体速度的关系;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归纳结论和推理的思路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认识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学生可能会根据生活经验,直接的回答“永远静止”学生理解,并认同“静者,恒静”学生总结: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意图:学生在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后能自己总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他们会获得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学生思考讨论:意图:1、认识提升:物体总保持撤去外力时刻的运动状态不变。(分析的重点)2、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学生初步认识惯性的本质“不变性”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和静止学生理解惯性也就是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学生首先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引导他们利用惯性来分析原因?意图: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能力就大。”指导学生具体的做感受惯性的存在;并解释原因;把握分析的重点“物体原有的状态”(学生同时获得,动手的乐趣)学生通过刚才的练习和直观经验来回答这几个问题;同时对惯性的性质进行总结。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任何时刻都存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受力情况无关。学生认识惯性对于生活的意义2.了解冰壶运动,增加生活常识3、学生感触“惯性水泵”的神奇;增强对惯性学习的热情学生观察视频认识惯性的危害,建立交通安全意识学生思考总结1.坐车要系好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2.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减轻质量,来减小惯性。比如:货车不要超载,学生理解,并认识惯性是时刻存在的学生回顾总结,加强识记
三、反馈练习 见附件1 教师巡视检查 完成反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 定义: 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学生梳理知识,谈一下在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探索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检测 见附件2 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六、布置作业 见附件3 出示思考题题目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1节 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三、惯性的性质
力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任何时刻都存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受力情况无关。
【教学反思】
牛顿第一定律是运动与力关系的基础,学习好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进一步学习的关键。因此本节课教学,以加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为重点。
1. 注重实验教学,注重方法的学习(控制变量法);促进学生对牛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我采用“矛盾冲突法”,借助于实验展示生活体验、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矛盾冲突,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去发现问题,为运用矛盾冲突法纠正错误认识,建立的正确认识作好铺垫。 第二阶段:实验设计及探究。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猜想后,我让学生自主、合作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的思路和目的。使学生可以自主的实验。 第三阶段:深化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得到的。
2. 注重知识点的过渡和承接,促进知识的生成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认识“物体不受理时,保持运动状态不改变”。通过这一认识的提升,让学生理解了惯性的本质“不变性”。在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认识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惯性的性质”。这样层层深入的环节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理解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提供到了思路的指导。
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出错,所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足,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加工,使知识变的更生动,提高学习兴趣。
3.课堂时间把握能力有待提高,后半部时间有点紧。
附件1:反馈练习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______。
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
附件2 课堂检测
1.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沿竖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 D.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木块随小车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木块将( )
A.立即停下来
B.立即向前倒下
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向前飞
C.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在地面上
D.古代打战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4.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如果水面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① 列车突然向右运动
② 列车突然向左运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③或② D.④或②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运动时的惯性大
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只有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附件3 课后思考题
1、调查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
2、认识伟大的物理学家,走进伽利略或牛顿等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