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7: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 (   )
A.屋脊(jǐ)   嗔怪(chēn)  虐待(nüè)
B.污涩(sè) 笨拙(zhuō) 攫住(jué)
C.怂恿(sǒng) 禁锢(gù) 萦绕(yíng)
D.蜷伏(quán) 蹒跚(pán) 狡黠(jié)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4分) (   )
A.叮嘱   滑翔   恋恋不舍   一无所知
B.安详   哺乳   迫不及待   直接了当
C.长喙   怅然   大相径庭   无所顾忌
D.驯养   余晖   全神贯注   一本正经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李老头最终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B.随着新的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C.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错。
D.“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   )
A.老师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5.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春晖学校开展“我与动物交朋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11分)
(1)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拟写一则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5分)
(2)在我国某些地区,捕食青蛙的现象较为严重,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人们不要捕食青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③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④吹之。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 ①遗:留下。②行室:俗称“窝棚”。③但:但是,可是。④吹豕(shǐ)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顾野有麦场
(2)一狼洞其中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8.甲文中,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9.甲文通过写屠户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     、     的本性;乙文中屠户 用       (方法)杀死了恶狼。(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给鸟搬家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 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杈上。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槅档,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这咋办呢 阿健说。
不急,再想办法。二伯说。
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榆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二伯的办法失败了。
怎么办 阿健、张欢都着急了。再等等。二伯说。
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然后,我们回到院子。
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
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
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鸟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
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鸟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
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
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
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大的小鸟住了。
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
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
10.请结合文章情节,依据示例,完成填空。(4分)
扔土块,赶鸟儿过来→         →移鸟蛋,招鸟儿过来
→          
1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2.联系上下文,揣摩第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50字左右)(4分)
13.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 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自我综合评价(五)
1. D “黠”应读“xiá”。
2. B “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
3. C “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与句中的“大家”重复。
4. D A项,语序不当,应为“指出并纠正”;B项,两面对一面,可在“水质”后加“是否”;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5.(1)示例: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
(2)示例:难道你愿意只能在录音中“听取蛙声一片”吗 难道你想让害虫泛滥吗 难道你想让小蝌蚪失去父母吗 相信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请不要捕食青蛙,保护好我们人类的朋友——青蛙!
6.(1)看,视。(2)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7.(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屠户)使劲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绑住(它)。
8.开始时屠户怯懦,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清醒过来,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先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然后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随后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9.贪婪 狡诈 吹豕之法
[参考译文]
[乙] 一个屠户晚间走在路上,被狼追赶着。路旁有个夜里耕地的农民留下的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狼从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屠户急忙抓住它,让(它)出不去。但是想不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屠户)就用它割破狼爪子下面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使劲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绑住(它)。出去一看,只见狼胀大得像一头牛,四条腿僵直不能弯曲,张着大嘴无法闭上。于是(屠户)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户,怎么能有这个办法!
10.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和内容概括。确定答题区域,提取关键信息,简要概括即可。根据⑥~⑩段可概括为:做鸟巢,诱鸟儿过来。根据~段可概括为:移小鸟,逼鸟儿过来。
[答案] 做鸟巢,诱鸟儿过来 移小鸟,逼鸟儿过来
11.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判定人物描写方法,结合“挤”“扔”“喊叫”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再具体分析表达效果,这些动词生动地写出了阿健要把鸟儿赶到自己家院子里的树上的过程,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表现了阿健对鸟儿的喜爱,为后文写大家想方设法把鸟儿引过来做了铺垫。
[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用“挤”“扔”“喊叫”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阿健赶鸟儿到自己家树上的过程,表现了阿健的天真可爱,表现了阿健对鸟儿的喜爱,也为下文大家想尽办法把鸟儿引过来做了铺垫。
12.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结合前后文可知,老陈也非常喜欢这些鸟儿,希望这些鸟儿住在自己家的树上,否则家里太安静了,会感到寂寞,并且老陈对鸟儿搬家其实有些疑惑,也有对鸟儿搬家的不甘与无奈。
[答案] 示例:鸟儿啊,鸟儿啊,你们也离开我这个老头子啦,我这也挺好呀,住得好好儿的,为什么要换地方呢 也罢,也罢,鸟儿大了,有小鸟了,要为小鸟考虑呢。
13. 本题考查情节安排和主题理解。内容上,结合“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等句子可知,老陈夫妇代表着千千万万空巢老人。“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鸟儿平衡了邻里关系,空巢老人得到了关爱,大圆满的结局,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结构上,照应前文阿健想把老陈家树上的鸟赶到自己家树上筑巢,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表达主题上,“鸟做得很对呢”,鸟尚且如此,人更应该关注空巢老人、关注孩童心灵成长,这样结尾点明了主题。
[答案] 示例:大圆满结局,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以最后两家都有鸟叫为结局,暗示如老陈一样的空巢老人能够得到关爱,表达了作者对鸟儿平衡邻里关系的赞美。总结全文,照应前文阿健想把老陈家树上的鸟赶到自己家树上,揭示文章主旨:呼吁大家关注空巢老人、关注孩童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