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11 《论语》十二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11 《论语》十二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21:5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论语》十二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B.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D.传不习乎(传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可以为师矣     B.学而不思则罔
C.人不堪其忧 D.切问而近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人不堪其忧
C.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因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主事者遇事要周密考虑,而后与众人商议,择善而从。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的“耳顺”可理解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D.有很多成语出自《论语》,如“温故知新”“任重道远”“舍生取义”等。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的是学习态度,意在告诉大家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短处。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方法,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其中,以学习为快乐这一学习方法最重要。
8.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课文中提醒人们对朋友要诚实守信的句子是: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          。
(3)课文中,孔子感叹时光流逝的名句是:           ,         。
(4)课文中,孔子用“        ,         ”说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坚定的志向。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 
9.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孔子故里曲阜举行了以“同祭先师,共享和谐”为主题的“祭孔大典”,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祭孔大典”上,请你选取一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
(2)下面是“祭孔大典”中的部分祭文,请分别把它们的上下句用线连起来。
①天地人和         A.地和物丰
②天和雨顺 B.国和人定
③家和事兴 C.万物繁盛
④与时俱进 D.和谐化生
(3)“祭孔大典”举行的同时,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也拉开帷幕。请你为这次文化节拟一则宣传标语。
(4)“祭孔大典”正在举行时,观礼群众中有一个中年男子一直在大声打电话,如果你在他身边,你会怎么做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人不堪其忧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从“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13.请结合上面的语录,说说孔子被世人敬仰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丙] 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对曰:“此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 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诲女知之乎
(2)思而不学则殆
(3)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16.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分)
17.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谈的是         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   与    应该相结合;乙文和丙文谈的是        方面的问题。(4分)
18.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2分)
答案
1. D “传不习乎”中的“传”在句中是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 A “可以”的古义是“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3. B 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指示代词,那,那种。C项,名词,乐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D项,介词,替,给;动词,做。
4. B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学而不思/则罔”。
5. C “逝者如斯”指时光如同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6. D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7. D 这句话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学习态度最重要。
8.(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4)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9.(1)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根据对偶句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的特点连线。
[答案] ①—C ②—A ③—B ④—D
(3) 根据文化节的主题拟写宣传标语,要简洁,有鼓动性。
[答案] 示例:神游孔子故里,汲取儒学精华。
(4)(示例)我会小声提醒他:“叔叔,‘祭孔大典’还在进行,为了表示对先师的尊敬,请您打电话小声一点儿,好吗 ”
10.(1)诚信。
(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能忍受。
11.(1)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2)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
12.品德
13.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为人大度宽厚,所以他被世人敬仰。
14.(1)同“汝”,你。
(2)疑惑。
(3)怎么,哪里。
15.(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2)哎呀!哪里会有满了却不倾覆的呢!
16. 围绕“满”和“覆”来分析。
[答案] 示例: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7.学习方法 学 思 学习态度
18.孔子想要验证攲器的特点。
[参考译文]
[乙] 孔子说:“由!我教你怎样才叫作知道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丙]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有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具呢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座位右边的器具,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是这样的吗 ”(守庙的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感慨地叹息道:“哎呀!哪里会有满了却不倾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