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5.1曲线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5.1曲线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1 19: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曲线运动
科 目 物理 教学对象
课 时 一课时 设计者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者而非受教育者,不仅注重知识本身,更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交流合作的培养,从自主探究到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到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渗透这样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在更复杂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运动之前,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曲线运动瞬时速度方向的判定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曲线运动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一个较重要的知识板块,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本节课主要知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掌握以下所学的知识,并为后续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的学习夯实基础。在教材编排上,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分析、动手、总结能力,但是由于其知识储备尚不充足,思维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将理论直观化,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引导作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曲线运动轨迹会画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方向 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知道曲线运动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归纳、总 结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2)培养学生擅于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曲线运动某一点速度方向的判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类。教学难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判定及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六、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微课视频法、实验法学法:阅读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微课视频、实物展台
八、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回顾旧识 (3分钟) 启发式提问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旧时 对比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来学习曲线运动,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环节二:视频激趣,创设情景(1分钟) 播发幻灯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 观察图片,引发思考 抛砖引玉本节课的内容
环节三:播放微课,巩固提升(9分钟) 通过多媒体来播放教师制作的微课 引发思考,层层深入,曲线上某一点瞬时速度的方向 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以及数学演绎推理得出结论,使结论的得出有理有据,非常有说服力,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节四: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演示实验现象(1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教师注重探究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实验中的不足,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归纳。 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能够释放学生间的差异势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五:总结评价、迁移运用(15分钟) 通过多媒体以及导学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自我梳理、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要点、难点,并在讲台前进行展示。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5.1 曲线运动一、瞬时速度的方向 沿着轨迹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三、曲线运动的分类 1.匀变速曲线运动 2.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