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功》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1 16:2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功这节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在处理这一课程目标时,是让学生在经过对功和能量变化关系在全章的学习中多次探究体验,逐步加深理解。因此,只有准确认识“功”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才能更好把握教学要求和深广度。学好功也有利于更好解释力学原理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②知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③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FLcosα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④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⑤初步理解化变为恒、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功的一般表达式导出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体通过辩别真伪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并会用功的公式计算;能够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教学难点】
能够探究出功的一般表达式;对功是标量、没有方向的认识是难点。
【教学器材】
玩具、教学课件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提出课题
【合作探究1】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是谁在起作用?
活动任务1: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玩具马”能量,寻找共性之处。
研究对象 操作过程(关键词) 能量形式 能量增加或减小
玩具马 人推马前进 动能 增加
结论: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同时提出功的两个必备因素: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设计意图: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只有力的作用,想改变物体的能量是恰当的。进而引出功的概念。
新课讲解
教师讲授:功概念的首位提出者古斯塔夫·科里奥利及为什么要学习功
【合作探究2】认识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运用做功两个要素判断力是否做功
活动任务2:观察思考,判断不同过程的做功情况
教师展示视频1:吉尼斯世界纪录——强人拉动50吨卡车
教师展示视频2:举重夺金!龙清泉勇夺里约奥运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冠军
上举过程 挺住不动 匀速向前移动
教师展示图片3:于大宝头球破门国足1:0战胜韩国队,拿到世预赛12强赛首胜!
他头顶足球,球被顶出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 他头顶足球,顶球的过程中
设计意图: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感受由生产生活实例建立物理模型的理念,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本节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材料。同时引入奥运冠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励志教育。
【合作探究3】探究功的一般表达式
(提示: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探究过程)
活动任务3:下面几种情况下,求功的大小
情景1:小车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在水平面上前进L,求这个过程中拉力F对小车所做功的大小?
情景2:质量为m的小车,受到与水平面夹角为α力F作用,在水平面上前进L,求这个过程中拉力F对小车所做功的大小?
教师动画展示运动过程
引导学生利有等效性原理分解力或分解位移
得出功的一般表达式
结论:功的一般表达式为:W = F l cosα
注意表达式适用条件:
力的要求:
α的要求:
3、功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功的单位:1J=1N×1m=1N·m
设计意图:利用动漫图片运动,激趣效果;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等效性原理。
活动任务4:识辩真伪!以下四种情况F对物体所做的功都为:W=FLcosα,是否正确?
拓展:如果 F=10N,L=5m,α=370,请计算1、2两图中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并观察结果有什么新的发现?
拓展:如果 F=10N,L=5m,α=370,请计算甲、乙两图中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并观察结果有什么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一是掌握功的表达式的简单应用,二是发现功有正功和负功,提出新问题,讨论正功和负功。
【合作探究4】理解正功与负功的概念
活动任务6:请阅读教材P58---P59页,正功和负功部分,填表回答问题
过渡:引导学生观察图(1)和图(2),猜想,功的正负应该和什么有关
那么老师就把力与位移的夹角划分五个阶段,列成表格,请同学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回答问题.
1.学生活动
请阅读教材P53---P54页,正功和负功部分
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功的正负由什么决定,怎样决定的?
问题2:结合实例说明正功和负功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3:40J的功和—40J的功比较谁大?
问题4:当力F对物体做-40J的功,还可以怎样说?
幻灯片展示下表,学生阅读填写:
α的取值 cosα W 力对物体做功情况
α = 0
0 < α <
α =
< α < π
α = π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上述问题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a) 正功和负功的决定因素:
①当0≤α<π/2时,cosα>0,W>0,力F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α=π/2时,cosα=0,W=0,力F和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③当π/2<α≤π时,cosα<0,W<0,力F对物体做负功。
b) 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正功的意义:说明该力的性质是动力,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
负功的意义:说明该力的性质是阻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合作探究5】功是矢量还是标量
活动任务7:计算验证功是矢量还是标量
例题: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两个沿水平方向、互相垂直的大小分别为3N和4N的恒力,从静止开始运动10m ,求每个力做的功和合力的功
设计意图:强化矢量与标量本上的区别运算法则不同,同时规范学生答题过程及严谨的科学探究过程。
【合作探究6】总功的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参照做一做,讨论求总功的方法。具本来看书上这道例题,
例题: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L=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f=100N。求:力对雪橇所做的总功。
教师规范答题过程,学生得出求总功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W总=W1+W2+······+Wn
方法二:先求出各个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W总=F合Lcosα
拓展提高
问题1:一个大小方向不变的力拉着物体绕正边形走一圈,求拉力对物体做功?
问题2:拉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与运动方向相同,绕着正边形走一圈,求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拓展: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多边形、圆怎么求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方法:化整为零、化变为恒的思想
探究性作业:求被压缩弹簧弹起过程中,求弹簧弹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提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利用图象求位移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开 始
复习功的概念
激趣导入新课
视频
情境1
功的一般表达式
实验
情境2
活动2
猜想
活动1
学生操作
拓展2:变力功的求法
拓展1: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量
活动3
学以致用
探究2
探究3
正功和负功
总功的求法
探究1
拓展
提高
W=       
F2
α
1
F
L
F
2
L
α
α
L
F
4
α
3
L
F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