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1 20: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把这一理念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理念。本着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感悟把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实验:探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如下:
一、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设计,利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互合作,全面体验和感悟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针对研究问题——平抛运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交流比较,设计出既与教材相联系,又不被教材所束缚的创新实验方案,突出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系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曲线运动”部分第三节,本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实验设计,第二课时:实验操作,本次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专门研究一种简单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这部分内容与老教材内容有了本质的区别,对实验的分析不是课本上给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来。因此,本节内容重点应落实在“探究上”,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自主性学习能力。以落实新课标的好素材。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和运动、分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的规律;知道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通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能用基本器材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用不同的器材组合设计出不同的方案
2、对设计出的方案进行评价与改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经生与生间的交流、讨论,教师再进行引导得出较合理的多种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培养学生的设计探究兴趣与热情,体验到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学会借鉴前面所学的研究方法
2、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难点:设计方案
六、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谈话
七、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抛运动。下面一起回顾一下: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什么?
(3)、平抛运动我们可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它们各做什么运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复习平抛运动的知识)
师:为了用实验方法描绘出平抛运动轨迹,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出实验方案。
(二)、新课教学
(1)、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或多个实验方案来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斜面小槽、小钢球、粘了坐标纸的木板、铅笔、数码照相机、带水平喷嘴的瓶子(盛有水)、玻璃板、水彩笔
(2)、要求:
a、分组讨论
b、设计好后每组选个代表对本组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提出改进的建议。
(3)、通过教师引导,同学交流、讨论、谈话,可得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让小球每次从斜槽上同一高度滑下,从末端水平抛出,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位置,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的背景方格纸上记录了小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能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方案二:用水平喷出的水流来显示平抛运动的轨迹,在水流后面放置一块玻璃板,用彩笔描出身故刘的轨迹。
方案三:让小球从斜槽上滑下,从末端水平抛出,用数码相机拍频闪照片。用频闪照片记录了小球所经过的位置,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4)、学生分三组分别依据三个方案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5)、每个小组选一位学生介绍本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
八、问题与研讨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方案,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评价。

九、平抛运动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一). x、y轴都画出,坐标原点未画出的数据处理
例1.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6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_____(用L,g表示),其值为______(取g=9.8m/)。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仔细审查图中a、b、c、d 四点的相对位置,发现相邻的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均为2L,这里就隐含着“物体在相邻的两点间运动时间相等”的条件,设这相等时间为,由于竖直方向是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由可得,再由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得,联立上述两式解得。
(二).y轴画出,x轴和坐标原点都未画出的数据处理
例2.某同学在做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不慎未定好原点,只画了竖直线,而且只描出了平抛物体的后一部分轨迹,如图2所示。依此图只用一把刻度尺,如何计算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v0
分析与解:为了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要画出三条等距(Δx)、平行于y轴的竖直线与轨迹交于A、B、C三点,如图3所示。然后分别过A、B、C三点作三条水平直线,A、B两点竖直距离为y1,A、B两点竖直距离为y1,A、C两点竖直距离为y2,由和,解得:.
(三).x轴画出,y轴和坐标原点都未画出的数据处理
例3.某同学做“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时,只在白纸上画出了与初速度v0平行的Ox轴,以及做平抛运动小球的一部分轨迹,忘了画坐标原点和Oy轴,如图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若只用刻度尺,如何求得该小球的初速度v0?
(1)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
(2)用测得的物理量和有关常量,写出计算该小球初速度v0的表达式v0= .
分析与解:(1)在该运动轨迹上取相邻的两个点间的水平距离相等的三个点A、B、C; 测出相邻两个点间的水平距离x和相邻两个点间的竖直距离
(2)
(四)利用频闪照片进行数据处理
例4.如图6所示,是用闪光灯照相法摄的一个平抛小球的照片,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照时,不能保持底片的上边缘是水平,请用合理的办法确定图中重力加速度方向(保留作图痕迹)。若图距与实际距离之比为1:10。在这种情况下,若只用刻度尺,如何求得该小球的初速度v0和曝光时间间隔T?(重力加速度g已知)
(1)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
(2)用测得的物理量和有关常量,写出计算该小球初速度v0的表达式v0= .
分析与解:(1)把首末两点相连并且三等份,各等份点与对应顺序的照片上的点相连,即是重力加速度所在的直线,并标明方向.
(2)用刻度尺测出图中的Δx和y1、y2,则有:
,
解得,
十、教学后记

重点关注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新颖之处,便于以后教学中借鉴。
图1
y
图2
y
y2
y1
A
B
C
Δx
Δx
图3
图4
O
x
图5
x
x
y1
y2
图6
图7
x
y
Δx
Δx
y1
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