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赏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的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藏在数学里的秘密》三年级下册中的第10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长方形周才一定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这一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运用已学会的知识,推理出新的结论并验证。
核心素养目标:学生能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由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推理得出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助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
教具: 120厘米的绳子。
学具:分小组准备笔、记录本、120厘米的绳子、直尺。
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出示“国王的赏赐”这一童话故事:用一根长120厘米的绳子围一个长方形,再用它去圈智慧王国的地图,只要圈出的面积最大,这块地就赏赐给他。
2、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赢得国王的赏赐,完成这个挑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要圈出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可以从哪里入手,用你们手中的绳子试着圈一圈。
3、学生活动一:分小组活动,用准备好的绳子试着圈一圈。
活动要求: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在圈长方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量在变化,哪些量没有变)
②要圈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汇报、分享小组的活动结果。
(二)环节二: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
1、转化问题:学生通过活动一发现,要解决用一根绳子围长方形面积最大,其实就是解决“长与宽的和一定时,面积最大的长方形”这一问题。
2、老师布置活动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哪里入手?
3、学生活动二:
分小组讨论:长与宽的和一定时,什么情况下长方形面积最大?
(也就是,和是60的两个数,哪两个数的积最大?)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预判可能会出现以下类似结果)
宽 + 长=60 宽 × 长=最大
18 42 18 × 42=756
1 59 1 × 59=59
29 31 29 × 31=899
30 30 30 × 30=900
25 35 25 × 35=875 ……
4、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时候你们发现60这个数的组合方式是不是非常多?我们要知道其中哪种组合两个数的积最大,有什么办法?
(预设)学生1答:可以一组一组的去试,通过比较得出哪种组合两个数的积最大。
学生2答:通过观察,我发现当两个数越接近的时候,它们的积就越大。
5、教师:有的同学说可以一个一个的试,有的同学已经得出了猜想,那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怎样让这个问题变得简单一点?
(三)环节三:循序渐进,解决问题。
1、教师:我们可不可以从“10”这个数入手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试着在本子上做一做。
2、学生展示结果: 10
↙ ↘
1 9 1×9=9
2 8 2×8=16
3 7 3×7=21
4 6 4×6=24
5 5 5×5=25
得出结论: 和一定时,两个数差越小积越大。也就是,长与宽的和一定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
3、教师:现在你们能够完成国王的挑战了吗?
学生齐答:当长与宽都是30厘米的时候,长方形的面积最大。也就是,围成的是一个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四)环节四:回顾一下整个挑战过程(总结)。
120厘米的绳子围长方形,要使面积最大。
必须1先确定长和宽,才能知道面积。
长与宽的和是60厘米不变,什么情况下长×宽的积最大?
60的组合太多,无从下手,一个一个试太慢,就从小一点的数“10”入手。
得出规律,发现了期中的秘密。
挑战成功,获得赏赐。
(五)环节五:活学活用(练习)。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请你用9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个大长方形,而周长最短。”
七、板书设计:
宽 + 长=60 宽 × 长=最大
18 42 18 × 42=756
1 59 1 × 59=59
29 31 29 × 31=899
30 30 30 × 30=900
25 35 25 × 35=875
和一定时,两个数差越小积越大。
也就是,长与宽的和一定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
八、课后反思:
数学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在数学实践中产生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探索规律时,如何将推理验证开展得有理有序是比较困难的。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这个困难就表现得尤为突出。部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在由绳子的长度不变,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不变,从而得出长加宽的和不变这一步,就有点跟不上了。这也是因为数学思维能力还不够造成的,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能力。
本节课设计“国王的赏赐”这个故事,期望借助“一条绳子怎么围,才能使围出来的长方形面积最大”的探索,通过有序的举例验证,有条理的对比分析,有方向的联想归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也是本节课最想达到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要有所转变,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