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答案
1.(3 分)C(参照材料二的最后一段“无论未来的数字阅读走向何处,传统的纸质阅读都会相随
相伴”,材料三最后一段“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
2.(3 分)D(参照材料二最后一段“或许,文字阅读经由数字化服务的有声阅读,最终走向信息
化时代的视听阅读,可能成为未来占据先导地位的阅读新形态”)
3.(3 分)B(参照材料三第一段“而深阅读则是为了掌握系统化知识,或完整地领会一种理念,
能用其分析人生、社会乃至国家、世界中的重大问题”。A 重在刻苦好学,C 强调聪慧,D 重在勤
奋)
4.(4 分)参考要点:
(1)能够解放读者的双手、双眼,也有助于读者对内容的认知;
(2)为人们的阅读行为提供便利,丰富人们的阅读需求;
(3)具有文字符号系统赋予读者的大部分控制和调节主动权;
(4)具有有声语言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特征优势。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4 分)参考要点:
(1)积极拥抱数字阅读,但是要避免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
(2)仍需重视传统的纸质阅读,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或“相伴相随”);
(3)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都不能止于浅阅读,要实现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平衡,培养深度阅读的习
惯。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6.(3 分)D(林冲的不幸遭遇,根本的原因是那个时代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7.(3 分)C(“内容真实,豪无破绽”不当)
8.(6 分)参考要点:
(1)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爱刀心切;
(2)林冲多次要看高太尉宝刀遭到拒绝,想用这口宝刀和他比试一番;
(3)林冲本性忠厚善良,无提防之心。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6 分)参考要点:
故事情节:(2 分)奸人设计——林冲买刀——误入白虎节堂——林冲被拿
分析妙处:(4 分)
(1)整个情节按照明暗两条线索展开并推进,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2)其中每个环节都合情合理,有其发展的必然性,情节设置步步深入地凸显了人物思想性
格,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3 分)A(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
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11.(3 分)B(第一个“举”为“施行”,第二个“举”为“攻克,占领”)
第 1 页 共 3 页
12.(3 分)C(是司马光说自己“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于文无据)
13.(8 分)
(1)(4 分)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有关部门
的官吏(去执行),这不算侵夺官吏职权。
(每小句 1 分,意思对即可)
(2)(4 分)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当拿其他事情来说话(或“不应当
言及其他事情”)。
(“枢密,兵事也”1 分,“官各有职”1 分,“以他事为辞”1 分,句意连贯通顺 1 分)
14.(3 分)
时间久了老百姓变得日益贫困,遇到战争或灾荒,弱者死于荒野,强者聚众为盗。
15.(3 分)C(“直抒胸臆”错,此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怀)
16.(6 分)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
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每点 1 分,共 3 分)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
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每点 1 分,共 3 分)
17.(6 分)
(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18.(3 分)A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出非常得意的样子,形容盲目自满。自命不凡: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
起,不同凡俗。自行其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去做,多含贬义。自以为是:自己认为自己
是正确的,不接受他人意见。贪婪:形容急切追求而不知满足。贪慕:贪恋,羡慕。秘密:隐蔽
起来的不让人知道的。神秘:玄妙莫测,不可捉摸的)
19.(3 分)
示例: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各种振动,这些振动无法看见,他们(我们的科学家)不能用
眼检验出来。
(每句 1 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
20.(6 分)①在巨人的身上攀登 ②登泰山很累 ③泰山是文化之山
(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21.(4 分)
(1)连续使用形容自然景观的词语进行多角度比较,突出了泰山在自然景观方面的普通。
(2)这些词语之间不加标点,节奏紧促,语气贯通,读来酣畅淋漓。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2.(4 分)泰山吸引人的不只是自然景观,还有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泰山吸引人不是自然景观”;二是关联词语“不是”“还有”不搭
配。每处 2 分)
23. (60 分)参考 2022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 2 页 共 3 页
文言文文本二参考译文:
壬申年(1071),任命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推辞不肯拜官。当初,司马光跟王安
石一向交情深厚,等到王安石推行新法,写信给王安石再三陈述变法之弊,又跟吕惠卿在御前讲
席展开辩论,王安石很不高兴。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表
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
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
走向削弱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怎么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他处在高位,那些有反对意见的人
会倚重他。韩信树起汉的红色旗,赵地士兵勇气丧失。现在任用司马光,这就是给那些持反对意
见的人树起一面红色旗帜。”等王安石称病在家,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
“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了解我疏狂率直,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
我荣耀,而不听取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我只是拿俸禄和职位作为
自己的荣耀,而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身谋私利。陛
下果真能够罢掉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施行青苗、助役等法令,即使不任用我,我得到的
恩赐也很多了。青苗钱散发以后,使者担心他们拖欠债务,一定要让富人替穷人担保,以后贫穷
的人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向四方逃走;富裕的人不能离开,一定会被责令偿还其他人家所欠的债。
十年以后,贫困的人跑光了,富裕的人也变成穷人了。常平仓也废了,有军队来攻打我们,接下
来又有饥荒,这样赢弱的百姓一定会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聚集成为盗贼,这是这件事必然到来
的结果。”他多次上疏,皇帝派人对他说:“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该拿
其他事情来说话。”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接受任命,就还是侍从,对于任何事情没有不能说的。”
适逢王安石复出主持政事,皇帝才下诏书允许司马光辞职,收回敕诰。
第 3 页 共 3 页保密★启用前
2021一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2.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已成为阅读者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情的重
要方式。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拿起就能读的“数字
阅读”,可以覆盖更多的用户群,让阅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
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5亿。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显示,
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2021年有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71.6%的成年国
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27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的增量与新的体验,实现各类新型
文化业态的深度对接融合聚变。数字阅读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性。数字时代,无论身在何处,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均可以成
为“移动的图书馆”,无限量的书籍触手可及,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阅读
场景也更加不受限制,随之丰富起来。
阅读方式与感官的多样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感官,以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为代表
的音频平台让听书走进千家万户,“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读书“姿态”,不仅
解放了人的双手、双眼,而且优质的声音和表达,也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认知。
智能化沉浸式阅读正在逐步实现。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
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使得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景阅读成为
可能。书本内容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展现: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
动物、建筑惟妙惟肖,阅读变成了身临其境的非凡体验。在未来,读者甚至可以参与到书中故
事的创作,在虚拟现实里体验各个角色,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身份,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尽管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论与担忧,但无论读
书、听书、视频看书,重要的是摄取知识和信息后的思考与消化,并沉淀为人生的养分。或许,
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而是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温润生活,滋养心灵。
(摘编自康岩、李海峰的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