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9:14:17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女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1级高一下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2.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茱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秘梦》全书,共有诗词歌赋180余肯,属于曹雪芹创作的有140余首(《红楼梦》
前80回)。这些诗词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如果从《红楼梦》
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足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
从唐传奇开始,经宋元话本,明清的长篇、短搞小说,最后到晚清的才子佳人小说等等,
可以说这种形式一直在沿用。但这种形式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在作品中起多大作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唐传奇中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
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抄录,又有什么必要呢?
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
无的赞笔。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他一方面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对它们
进行了改造、丰富和发展,使之能够为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服务,为作者总体的艺术
构思服务。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是《红楼梦》中出现诗词最多的一回,这些诗词绝对
不是什么“赘赋闲文”。《红楼梦》前五回是整个故事的开端,尤其在前四回中,通过“接
外孙贾母惜孤女”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将林紫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人公一前一后送
入贾府。伴随着紫玉、宝钗的登场,宝玉、凤如、贾母等重要人物也一一亮相。那么十二
钗中还有其他人物怎么办?是否也需要像钗黛那样逐一介绍呢?如果这样,那才真正成了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赞笔闲文,使人读来老无情趣。所以,当介绍了宝黛钗等人后,作者就在第五回通过宝玉
梦境,利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对十二钗及其他重要人物进行了一一介绍,而且苹蛇灰线、
若隐若显,让人产生一种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可见,这些诗词耿赋,不仅是作品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想。
第二十二回中编了许多灯谜诗。如果把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謎游戏看待,岂不辜
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黛玉
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
丰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紫密的联系。
由此可见,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
艺术价值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包括像林黛玉这样的人物,去掉她的诗词,她给读者的印象
也仅仅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娇小姐而已,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林黛玉。
(摘编白刘保忠《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材料二:
《红楼梦》中的诗词所表现出的中华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说,
它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从横向的文学空问维度来说,它借鉴了古典诗词
曲赋的表现技巧,具有广博的文化张力。
汉乐府民歌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
得也相当精彩。薛宝钗、林紧玉、贤宝玉等同咏白海棠诗,却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性格:
从薛诗中看出了封煌淑女端庄的姿态;从林诗中看出了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品格:从
宝玉诗中看出了他喜花怜女、不与臭男人为伍的情怀。
魏晋南北朔的文化韵味,在《红楼梦》诗词中亦可体现。如诗词的词藻华丽,讲究对
偶,声韵和谐等。谢灵运以肆意游邀、寄情山水闻名后世,《红楼梦》诗词以吟花弄月、
陶碎于大观园令世人赞叹不已。
《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如意境的隽永,诗味的绵长,词采的华丽,
诗句的精炼等。李商隐诗的“红楼隔雨相望冷”,李清照词的“凄凄惨惨戏戚”,在《红
楼梦》诗诃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单就林黛玉的诗而言,就有王维诗的自然、李白诗
的枫逸和杜甫诗的沉郁。
元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华,《红楼梦》诗词也进行了恰切的借鉴吸纳。如《两厢记》
中的曲词《正宫·端正好》与林黛玉的《唐多令·柳絮》,在情调、用词、风格上都有异
曲同工之妙:元杂剧中通过言行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化底蕴,在《红楼梦》诗词中亦有表现。
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自由洒脱,风格上或朴白或典雅的品味,意境上的别有洞天,在《红
楼梦》诗词中都可以找到种似之处。
明代汤显祖的《壮丹亭》,其唱词和创作方法对《红楼梦》诗词影响很大。林黛玉听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1级高一下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2.07.08
1.D [解析]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不当,原文是“在《红
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
2.B [解析]A项,“都为赘笔”,与原文意思不符。C项,“更加精彩”不当,原文没
有比较。D项,“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于文无据。
3.C [解析]C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与材料二“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
化思想精华和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的观点不符。
4.①对比论证。用唐传奇等对诗词歌赋的运用与曹雪芹的运用作对比,论证诗词在《红
楼梦》中产生的强烈艺术效果。②举例论证。列举作品第五回通过宝玉梦境以歌赋形式
介绍十二钗等人及二十二回灯谜诗的事例,证明诗词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标准】4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5.①要注意《红楼梦》诗词与作品内容、情节和人物的关联。②要细细品味《红楼梦》
中诗词的文化内涵。③要重视《红楼梦》诗词对当今诗词创作和未来诗歌发展的启迪借
鉴作用。
【评分标准】4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6.C [解析]“说明她为了要钱而假意讨好儿子”错误,觉得儿子漂亮只是因为母爱天
性,不是假意讨好。
7.B [解析]A 项,“弟弟酗酒导致贫穷”原文无此义,因果关系不当;C 项,“埋下伏
笔”错;D项,“在小儿子的请求之下”错,于文无据。
8.①对儿子的慈爱之情:非常想念儿子;藏了一薄荷饼干给儿子吃。②对儿子的气愤失
望之情:说“上帝才知道你长着一颗什么心”,自己的儿子“不像个真正的人”;请求
儿子帮助弟弟没得到回应,对儿子感到失望。
【评分标准】6分。答出一条 3分,意思对即可。
9.①利用对话形式(语言描写),将修士打鱼和磨坊主人赖账等事件集中在一起。②利
用物象“烟斗”进行前后勾连、照应。③场景相对集中。将故事发生的场景集中到“磨
坊外”这一特定空间。
【评分标准】6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0.C [解析]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11.A [解析]“多用于朋友之间”错,多用于臣子向君王行礼。
12.A [解析] “甘茂觉得胜算不大,故一再推辞”错,甘茂并未推辞,只是要解除自
己的后顾之忧。后文也有“我以宜阳饵王”,可见攻打宜阳是甘茂主动想做的。
13.(1)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扔掉梭子翻墙
跑了。
【评分标准】4分。顷之,过了一会儿;投杼;扔掉梭子;逾墙:翻墙;走:跑。每点 1
分。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第1页(共 4 页)
(2)请允许我第二天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你们就把宜阳的城郊当作我的坟墓。
【评分标准】4 分。鼓,击鼓;而,表假设,如果;郭,外城,城郊;以……为墓,把……
当作坟墓。每点 1 分。
14.①举乐羊和曾参的事例强调君王对臣子信任的重要性。(2 分)②与秦王订立盟约。
(1分)
【评分标准】3分。第一点 2分,第二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出兵进攻三川,取周王而代之。”甘茂回答说:“宜阳是
韩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长期以来,在宜阳积聚了两郡的人力和财物,它名义上是县,
实际上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面临重重险阻,要跋涉千里去进攻韩国,实在太难了啊!
魏文侯派乐羊为将,进攻中山,三年就灭掉了中山。乐羊返回魏国,文侯拿出一箱群臣
批评乐羊进攻中山的意见书给他看,乐羊跪拜两次后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完全是主
君的功劳啊!’我现在只不过是寄居在秦国的人,樗里疾、公孙衍他们都是韩国的近亲,
倚仗和韩国的关系来进行非议,从中作梗,大王必会听从。如果这样,大王岂不落个‘欺
魏’之名,而我又要受韩相国公仲侈的怨恨吗?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
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
儿子不会杀人’,她镇定自若地织着布。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
曾参的母亲仍然神态镇定地织布。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
母亲害怕,扔掉梭子翻墙跑了。曾参这样贤德的人,而曾参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可
是三个人猜疑他,就使曾参的母亲产生了疑惑,也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
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会
像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子逃跑的。”武王说:“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
约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
后来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不能攻下,秦兵死伤甚众,甘茂准备停战。左成对甘
茂说:“您在国内受到樗里疾、公孙衍二人的攻击,在国外又与韩相公仲侈结怨,如果
宜阳攻不下,不能建立战功,您就会走投无路了。攻下了宜阳,那就建立了大功。樗里
疾、公孙二人即使是攻击您,也无济于事,并且秦国民众就会对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深
恶痛绝。”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大进甘茂的谗言,武王几乎就要听信了,
因而特别召回甘茂进行警告,甘茂对武王说:“息壤就在那里!”武王也说:“是啊!”
这时武王才又坚定信心,动用了全部兵力,继续让甘茂指挥作战。
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但士兵不前进。秦国右将军的属官军尉
说:“您如果不严明赏罚,论功行赏,以鼓舞士气,就会陷入绝大的困境。甘茂说:“我
是一个寄居在秦国而现在当上了秦国左丞相的人。我要以进攻宜阳为诱饵,来讨好武王。
现在宜阳攻不下,在国内又有公孙衍、樗里疾百般阻挠,国外有韩相国公仲侈大力抵抗,
陷我于困境。请允许我第二天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你们就把宜阳的城郊垒当作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第2页(共 4 页)
我的坟墓!”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钱来添补公家的偿金。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被攻下
了。
15.B [解析]“舞余裙带双垂”说明舞蹈已经结束。
16.①对美丽的西湖风光、热闹的歌舞宴饮的欣喜。②对明朝离别的无奈,热闹不再的
惆怅。③“欣慨交心”体现了诗人热烈中孤寂、疏放中悲慨的复杂情感。
【评分标准】6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7.(1)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2)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3)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评分标准】6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D [解析]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薄。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
困。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攻坚克难: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层层
的困难,现在常常用来形容或鼓励人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任务。一挥而就:
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
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远见卓识:有远大的
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19.①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成。
②该核电示范工程具有固有安全特性。
③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评分标准】4分,每句 1 分,语序 1分。
20.比喻,把科研比作登山,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科研过程的艰难;设问,先用“克服困
难需要”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的效果。
【评分标准】4分。比喻和设问各 2分。“把科研比作登山”“形象生动”2分,“自
问自答”“提请注意”“引导思考”答出任意 2个关键词给 2分。
21.D [解析]题干和选项 D 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指具体,而 A、B、C 三项都是特
指。
22.①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 ②能让人缓解压力 ③不影响邻里关系(邻居和他人)
23.评分规则
(1)审题提示
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则毕业生的事例,第二部分是
一句概括性的话:年轻人用他们的方式传承并创新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写作提示
应谈及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自觉地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传承、创新。
(3)高分作文的必备条件
①结合材料内容立意。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第3页(共 4 页)
②肯定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寻求恰当地传承与创新的方法。
③内容较丰富,材料较新鲜;
④分析较深刻,语言较有文采;
⑤能联系现实进行分析。
(4)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基 20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础 分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级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5)其他
①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以 44分为评卷切入分。
一等 54~60 分(约 10%),二等 48~53分(约 30%),三等 41~47 分(约 30%),
四等 36~40分(约 20%),五等 35分以下(约 10%)。
②凡内容有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等内容观点一律判为零分。抄袭内容超过一半,
得分不得超过 10分。
③不足 800字的,每缺少 50字扣 1分。错别字错一个扣 1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
扣 3分。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第4页(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