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光合作用相关探究题专题训练(1)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科学光合作用相关探究题专题训练(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7-07 22:22:44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1) 生产者 。
(2) 导管 (3) 气孔
2、(1)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2)细菌.真菌分解有机肥中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
(4)人工辅助授粉
(5)多步行或骑自行者,少乘汽车;少开空调等
3、(1)设计对照、光 ;淀粉 (2)有机物 (3)胚珠 (4)水和光 (5)丁 丙 乙 甲
4、(1)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2)(略):(3)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4)光照 实验设计略
5、(1)光叶绿体 (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产物是淀粉 (3 )甲不可靠乙可靠;甲将整个叶片放在阳光下照射,缺乏对照实验) (4)甲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6、 (1) 二氧化碳 (2) 对照(3) 吸收二氧化碳(4) A 光合作用 7、(1)黄白色 (2)淀粉 无叶绿体 (3)光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8、(1)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2)作对照实验 (3)脱去叶绿素 酒精燃点低,直接加热不安全 (4)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5)使实验现象明显
9、(1)土质和水质(2分)(2)利用蜜蜂为异花传粉(虫媒花)植物传粉(2分)
(3)微生物分解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过程中能够释放二氧化碳(2分)
(4)定时向培养液中通气、更换培养液(2分)
10、(1)不是来自于土壤 无机盐 蒸腾作用
(开放性问题在科学态度方面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2)植物能清洁空气 (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等合理答案也可)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
(1)光照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进行对照
(3)叶绿体 (4)碳——氧(或答“二氧化碳和氧气”)
(5)合理密植;大棚种植时适当增加光照或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答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得分)
12、 (1) 消耗掉叶片内的淀粉
(2)光合作用需要光
(3)乙叶片不变色,丙叶片变成蓝色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3、(1)临时切片
(2)光线
(3)二氧化碳 气孔 水
(4)栅栏组织 叶绿体
(1)7 (2)5 (3)2 2
(1)1,2 (2)1,3 (3)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中考科学光合作用相关探究题专题训练(1)
姓名
1、图一是叶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叶片所在的植物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图中C过程是通过叶脉中的 进入叶片的。
(3)图中A、B、E三个过程是通过叶片上的 来完成的。
2、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作物种植具有减少水分蒸发,便于调控棚内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优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分,被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被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地散热,还能促进 。
(2)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不仅有利于培育绿色食品,还可增加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3)对棚内栽培的作物适当增加光照,那个提高作物的产量。其中的道理是适当增加光照可使 增强。
(4)假如在大棚内培育玉米新品种,会因风力不足,雌花穂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花粉。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采用 的方法。
(5)“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从而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来和大家分享: 。
3、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他们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下面是该小组同学在各自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在一次小组交流与讨论会上所做的归纳与总结,请认真阅读后完善其相关问题:
(1)茜茜同学说,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我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①在步骤2中,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②进行步骤5和步骤6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 。
(2)媛媛同学说,我到姥姥家吃枇杷的时候发现,树顶的枇杷比树冠下方的枇杷更甜。这是因为树顶的叶片可以接受更多光照,制造更多 。
(3)丹丹同学说,我在吃枇杷时发现,有的枇杷的果实内只有一粒种子,有的枇杷的果实内有多粒种子,枇杷果实内种子的粒数是由枇杷花的子房中含有多少个 决定的。
(4)旺旺同学说,我将右面的图甲所示叶片的主脉切断,在图乙所示叶片的C处贴上锡箔,在阳光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后,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色,锡箔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分别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X Kb1 .Com
(5)西西同学说,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我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片,作右表所示处理: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4、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以氧气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氧气释放量越多,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温度
氧气释放量
组次 (mL)
0℃
10℃
20℃
30℃
40℃
1
3.1
9.3
14.0
20.0
21.5
2
2.8
9.0
14.6
20.6
21.0
3
3.1
9.0
14.0
20.3
20.5
平均值
3.0
9.1
14.2
20.3
21.0
(1)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2)请在坐标系中画出氧气释放量与温度关系的曲
线图(平均值):
(3)从表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因素进行探究,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
5、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1) 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2) 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3) 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
(4) 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再把各自摘取的叶片放到两个培养皿里(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培养皿,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培养皿),向叶片滴加碘液。
(5) 稍停片刻,再用清水冲掉碘液。
实验现象:甲摘取的叶片除银边不变蓝外,其余部分都变蓝;乙摘取的叶片全部变成蓝色。
请回答:
(1)甲、乙两同学分别对光合作用所需的 等条件进行了探究
(2)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甲、乙两同学所得到的实验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对实验结论不可靠的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做该实验,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
6、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的实验装置和方法。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按图示装置好后,光照2~3小时。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作原料。
(2)实验中,A组对B组起 作用。
(3)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 的作用。
(4)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 ,因为它没有进行 。
7、如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8、请解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原理。
(1)在实验之前,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中一昼夜的目是 。
(2)在进行光照之前,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 。
(3)光照数小时后,撕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加热的目的是 ;
需要“隔水”的原因是 。
(4)从酒精中取出叶片,漂洗干净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
(5)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 。
9、以下是瓜农利用高科技塑料大棚种植青州银瓜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请分析回答:
(1)大棚种植银瓜的过程中,瓜农往往采取“客土栽培”、“引水灌溉”等方法来保持青州银瓜的优良品质,这说明银瓜的品质与 有一定的关系。
(2)大棚银瓜开花的季节,有经验的瓜农会将租来的蜜蜂放养在自己的大棚内,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大棚内要保持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才能保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增施农家肥,因为 。
(4)在利用大棚进行无土栽培青州银瓜的过程中为确保植株能够正常生长,瓜农必须做到 。
10、阅读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问题。植物靠“吃”什么长大?1642年,荷兰科学家赫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他为此作了柳树种植实验。
植物能否清洁空气?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小白鼠作了两组对照实验。
(1)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土壤减少90克的主要成分是 ;大部分浇的雨水通过 排出植物体外。当探究的结果与猜想不符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 ,现在我们已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普里斯特利有一次晚上作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了,请分析原因
11、阅读下面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1771年英国人普利斯特利发现,将薄荷枝条和燃烧的蜡烛放在一个密封的钟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
资料二: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把一株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把其中一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那一半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曝光的那一面则成深蓝色。
资料三:1880年德国恩吉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氧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
(1)普鲁斯特利的实验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这时钟罩内的小白鼠不易窒息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萨克斯把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个的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恩吉尔曼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因而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5)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的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取何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员老师的帮助下,选取栽培于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牵牛花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接着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甲、乙、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 。
(2)叶片甲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铝箔遮盖的部位不变色,其余部分变成蓝色,这一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
(3)叶片乙、丙滴加碘液后分别出现的颜色变化是_ 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
13、同学们看一看,叶有哪些特点最大程度的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叶片的着生方式最大程度利用光能;叶片扁平而薄这有利于气体高效进入叶片内部细胞,同时接受更多的光照。叶的内部结构也有很多特点是和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的,请你据图分析一下吧!(7分)
(1)要想用显微境观察叶片横切结构,必须制作_______________。
(2)上图是迎春叶的横切,表皮包括①④,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可以透过_______________,满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
(3)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____________通过⑤_____________进入叶片;另一种原料______________通过叶脉被运至叶肉。
(4)②____________排列较整齐,细胞内含_____________多,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5)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_____细胞形成的空腔。
14、图一----四是绿色植物相关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③⑤结合将来发育成图二中的_____(填图中序号)。
(2)图三所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需的原料CO2是通过图四中的____(填 图中序号)进人叶片的。
(3)图二所示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是由____(填图中序号)提供,图三所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由图四中____(填图中序号)的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15、把等量的天竺葵的不同器官分别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经8小时后,对容器中氧气产生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容器
植物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产生量(mL)
1
天竺葵


22
120
2[来
绿
15
3


0
(1)若要探究光的颜色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和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2)若要探究不同器官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和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3)第三组容器中氧气产生量为0mL,请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