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2022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物理·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第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C
2.A
3.A
4.D5.C6.B7.AD
8.CD 9.AD
10.ACD
1.(4)(2分)
(6)mfkx(3分)
12.(1)水平(2分)
(2)A(2分)】
(3)香(1分)
2兴(1分)1分)r(3分)
13.(1)根据动能定理-mgh=E-Eo
(2分)
可得E,=Eu-mgh
(1分)
o
对比图线的斜率可得mg=。
(2分)
Ew
解得g=
(1分)
mho
(2)当环绕半径为位置天体半径时,环绕速度最大
则有m'g=m
2
R
(2分)
解得R-mh,
Exo
(2分)
14.(1)B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有mgtan甲=m(2牙)
Lsin
(2分)
L
解得T=π√g
(2分)
(2)设A物体质量为M,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当小球B竖直下垂静止时,此时细绳的拉力T,=mg
(1分)
对A,最大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T,+f=Mgsin0
(1分)
当小球B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此时细绳的拉力T,=m坚
(1分)】
C050
对A,最大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T,=f+Mgsin8
(1分)
解方程组得M=3m
(2分)
15.(1)力F作用的最小距离对应物块在C点的速度最小,设F作用距离为x1,最小速度为,则有
mg=m R
(2分)
1-
从A到C用动能定理,-mg·3R-mg·2R=之m
(2分)
解得x1=2R
(1分)
(2)F作用的最大距离为x2=3R,设此时物块在最高点的速度为2
从A到C用动能定理P-mg·3R-mg·2R=m叫
(2分)
从最高点抛出满足2R=7s7:
(1分)
落在水平面上到B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x=2
(1分)
解得x=25R
(1分)
16.(1)设物块进入传送带的速度为1,则有c0s9=1c0s8
(1分)
解得利1=6m/s
(1分)
物块从P点抛出到进人传送带的时间:=sinp-sin日
(1分)
t=0.6s
(1分)
(2)物块以,=6m/s滑上传送带后,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
满足mgsin0+mngcos0=ma1
(1分)
此过程物块向上运动的位移满足2a1x1=-品
(1分)
运动时间1,=
(1分)
解得t1=0.2s
(1分)》
x1=1m
当物块和传送带速度相等后,由于以=n9,因此物块相对运送带匀速运动
(1分)》
匀速运动的时间2=
L-1=0.58
(1分)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1+t2=0.78
(1分)
(3)物块和传送带在时间,内发生相对滑动
时间1内传送带向上运动的位移x传=。41=0.8m
(1分)
发热量Q=wmg(x1-x传)cos8
(2分)
解得Q=1J
(1分)
2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假设汽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变,在汽车匀速沿圆弧形拱桥行驶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保持不变
C.汽车的输出功率减小 D.在最高点汽车对拱桥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
2.2022年1月22日,我国实践21号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捕获”已失效的北斗二号G2卫星后,成功将其送入“墓地轨道”.“墓地轨道”轨道半径大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北斗二号G2卫星由地球的同步轨道进人“墓地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的机械能增大 B.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增大
C.卫星运动的周期减小 D.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增大
3.如图所示,两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和B(看做质点)放在光滑水平盘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B用一根长为l的轻绳沿半径方向与转轴相连,绳与盘面平行,A、B绕转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A和B保持相对静止时,A和B转动的最小周期为
B.当A、B以角速度转动时,A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当A、B以角速度转动时,B对A的摩擦力为
D.当A、B以角速度转动时,轻绳的拉力为
4.如图所示,操场上两小朋友在玩双人建球游戏,甲小朋友踢出去的建子与水平方向成角,初速度为,乙小朋友接住键子时,键子的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角,不计键子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键子质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小朋友接住键子的速度大小为
B.毽子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C.毽子从最高点下落到乙小朋友接住建子的高度为
D.全过程重力做功为
5.校运会上有两个质量不同的铅球,某同学以相同的初动能将两个铅球分别从同一高度沿同一方向抛出,选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抛出瞬间,两铅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B.两铅球达到的最大高度相同
C.两铅球落地时,质量大的铅球落地动能大 D.质量小的铅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短
6.如图所示,风洞实验室内,在足够长斜面的顶端A将一小球以水平速度向左抛出,小球抛出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右恒定的风力F,经过间t,小球落在斜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不可能竖直向下落在斜面上
B.只增大风力F,小球落在斜面上的时间t变短
C.只增大小球的初速度,小球落在斜面上的位移变短
D.当风力F为0时,小球的初速度越大,小球落在斜面上的速度偏向角越大
7.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2022年北京冬奥会运行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汽车的加速度a和速度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上标的值均为已知量,汽车所受阻力恒定,则( )
A.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不变
B.汽车的牵引力不变
C.可以求得汽车所受阻力
D.当汽车速度为时,汽车的加速度为
8.内壁光滑的圆筒竖直固定,圆筒半径为R,圆筒圆心的正上方悬挂一轻绳,轻绳下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轻绳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的拉力随小球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B.轻绳受到的最大拉力为
C.当小球的角速度等于,小球受两个力的作用
D.当小球的角速度等于,侧壁对小球的弹力小于
9.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让航天员返回时长从之前的约一天时间缩短到8小时左右.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采用5圈返回的一段运动过程,其中轨道1为轨返分离轨道,返回舱在该轨道的运动周期为T,分离后,返回舱在P点变轨到椭圆轨道的轨道2,然后在Q点变轨到圆周运动的轨道3.已知返回舱在分离轨道1的线速度大小为,在P点变轨后的速度大小为,在椭圆轨道2上Q点的速度大小为,,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不考虑返回舱质量的变化,返回舱在变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假如采用喷气的方法分离轨道舱,在P点要向返回舱运动的反方向喷气
D.地球质量为
10.如图1所示,轻弹簧直立在地面上,一端与地面相连,另一端与一质量为的物块相连,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在物块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物块向上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F随位移x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已知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取.则( )
A.当物块位移为0时,弹簧压缩量为
B.物块位移为,物块的运动时间为
C.当物块位移为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和起始位置相同
D.物块位移为,外力F对物块做功
1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在气垫导轨上固定好轻质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连接(图中未画出),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调节气垫导轨水平;
(2)选择宽度为d的遮光条;
(3)接通电源,用手向左侧推动滑块,使弹簧压缩到某一长度(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测出弹簧压缩量x;
(4)将滑块由静止释放,读出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条的挡光时间t,则此时滑块的速度为____________;
(5)重复步骤(4)测出多组x及对应的t;
(6)画出图像如图2所示,测得图像的斜率为k,滑块质量为m,则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m、d、k、x表示)
12.图1所示的装置不仅可以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而且可以研究机械能守恒.
让斜槽末端伸出桌面边缘外,随后将其固定.在带有支架的木板上,用图钉钉好方格纸,并让竖直放置的木板左上方靠近槽口,使小球滚下飞出后的轨迹平面跟板面平行.
(1)在固定斜槽时,为了确保小球从斜槽的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应该斜槽的末端调整为____________状态;
(2)实验过程中有以下小球供选用,本实验应该选用____________;
A.质量为的铁球 B.质量为的空心铁球
C.质量为的木球 D.质量为的塑料球
(3)图2是拍摄的平抛运动频闪照片,已知频闪照片的时间间隔为T,方格纸正方形小格的实际边长为L,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
①a位置是否为平抛的初始位置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②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用L、T表示);
③小球在6点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____(用L、T表示);
④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验证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13.宇航员登上某球形未知天体,在该天体表面将某一小球竖直上抛,得到的小球动能随小球距离未知天体表面的高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为已知量.已知小球质量为m,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求:
(1)该未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2)该未知天体的半径大小.
14.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物体A,细线通过两光滑定滑轮与小球B连接,斜面上方的线与斜面平行,当小球B竖直下垂静止时,物块A刚好静止在斜面上;当小球B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块A也刚好能静止于斜面上.已知此时悬线长为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B物体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B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2)A物体的质量.
15.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和固定光滑竖直半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圆弧半径为R,距离为.可看成质点、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恒力(g为重力加速度)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仅在水平轨道上受力F作用.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求:
(1)要使物块能够运动到最高点C,力F作用的最小距离;
(2)小物块从C点抛出后,落在水平面上到B点的最大距离.
16.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块从空中的P点以速度,与水平方向成角抛出,恰好沿传送带方向进入传送带.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传动带长,重力加速度g取,物块可看成质点,求:
(1)物块从P点抛出到进入传送带的时间;
(2)物块从传送带的最下端运动到最上端的时间;
(3)物块从传送带的最下端运动到最上端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试卷第1页,共3页2021—2022 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物理·评分细则
1.C 2.A 3.A 4.D 5.C 6.B 7.AD 8.CD 9.AD 10.ACD
d
11. (4) (2 分)
t
1
md 2 2(6) kx (3 分)
2
1 d md 2
说明:填“ m ( )2 ”或“ ”,均不得分。
2 t 2t 2
12.(1)水平(2 分)
(2)A (2 分)
2L 3L
(3)否(1 分) (1 分) (1 分) 2 (3 分) gT
T 2T
13. (1)根据动能定理 -mgh Ek Ek0 (2 分)
说明:若写作“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Ek0 Ek mgh”同样得 2 分
可得 Ek Ek0 mgh (1 分)
Ek 0
对比图线的斜率可得mg (2 分)
h0
E
解得 g k 0 (1 分)
mh0
(2)当环绕半径为未知天体半径时,环绕速度最大
v2
m' g Fn m'
R (2 分)
说明:若写作“ v gR ”,得 1 分。
mh v20
解得 R
E (2 分)k 0
2 2
14.(1)B 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有mg tan m( ) Lsin (2 分)
T
2
2
说明:若写成分步方程, Fn mg tan 及 Fn m Lsin ,则每写对一个方程得 1 分。
T
2L
解得T (2 分)
g
(2)设 A 物体质量为 M,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m
当小球 B 竖直下垂静止时,此时细绳的拉力T1 mg (1 分)
对 A,最大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T1 fm Mg sin (1 分)
说明:若仅对 A 受力分析,得mg fm Mg sin ,亦得 2 分。
mg
当小球 B 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此时细绳的拉力T (1 分) 2
cos
对 A,最大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T2 fm Mg sin (1 分)
mg
说明:若仅对 A 受力分析,得 fm Mg sin ,亦得 2 分。
cos
解方程组得 M 3m (2 分)
15.(1)力 F 作用的最小距离对应物块在 C 点的速度最小,设 F 作用距离为 x1,最小速度为 v1,则有
v2
mg m 1 (2 分)
R
说明:若直接写“ v1 gR ”,则给 1 分。
1 2
从 A 到 C 用动能定理 Fx1 mg 3R mg 2R mv1 (2 分)
2
解得 x1 2R (1 分)
(2)F 作用的最大距离为 x2 3R ,设此时物块在最高点的速度为 v2
1
从 A 到 C 用动能定理 Fx2 mg3R mg2R mv
2
2 (2 分)
2
1 2
从最高点抛出满足 2R gt (1 分)
2
落在水平面上到 B 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x v2t (1 分)
解得 x 2 5R (1 分)
16.(1)设物块进入传送带的速度为 v1,则有vcos v1 cos (1 分)
解得v1 6m/s (1 分)
vsin v1 sin 物块从 P 点抛出到进入传送带的时间 t (1 分)
g
t 0.6s (1 分)
(2)物块以v1 6m/s 滑上传送带后,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
满足mg sin mg cos ma1 (1 分)
说明:若直接写“a1 g(sin cos )”,同样得 1 分。
2 2
此过程物块向上运动的位移满足2a1x1 v1 v0 (1 分)
v v
运动时间 t1
1 0
(1 分)
a1
解得 t1 0.2s (1 分)
x1 1m
当物块和传送带速度相等后,由于 tan ,因此物块相对传送带静止一起匀速运动(1 分)
L x
匀速运动的时间 t2
1 0.5s(1 分)
v0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t t1 t2 0.7s (1 分)
(3)物块和传送带在时间 t1 内发生相对滑动
时间 t1 内传送带向上运动的位移 x传 v0t1=0.8m (1 分)
发热量Q mg(x1 x传)cos (2 分)
说明:若写作,Q mgcos S相, S相 x1 x传 ,则每写对一个方程得 1 分。
解得Q 1J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