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7-08 08: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新疆位处西北边疆的地理位置;掌握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山河分布大势;理解本区干旱的气候环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了解新疆丰富的资源、民族风情以及丝绸之路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新疆山河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课前安排小组搜集有关资料、制作演示文稿,以此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新疆的资源开发利用,树立学生开发大西北的志向;新疆多民族聚居特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新疆山河分布大势;干旱气候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
播放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
出示课题。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疆的浓厚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请学生介绍他们知道的新疆。
介绍他们知道的新疆。
请学生介绍他们知道的新疆。
进一步唤起学生学习新疆的兴趣,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看书,读《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找到新疆的位置,计算人口密度;
读图找出新疆的领国。
板书课题。
培养学生结合地图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同学或老师解答。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
什么是绿洲?
坎儿井是怎么挖凿的?
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土地的不断荒漠化而在版图上消失的。在新疆,绿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而绿洲的外围就是茫茫沙漠,如果因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人类行为破坏了植被;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很容易导致脆弱的绿洲边缘的土地荒漠化。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种牲畜,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等阻止土地的荒漠,使绿洲常绿、草地常青。
组织学生展开互问互答。
观察“疆”字右半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和新疆的地形分布相联系;
右上第一横代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间一横代表天山,最下边一横代表昆仑山,三横之间的两个“田”分别代表两大盆地。左边摆放了一张“弓”,弓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远离统治中心,位于边防要塞,因此需要设防保护,保护国土不被侵占,因此在“弓”内加了一个土字。
通过学生互问互答,实现生生互动,并在互动中产生思想磁撞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掌握该知识点。
学生讨论:
介绍坎儿井工程的原理。
新疆到底是“地广人稀”还是“地广人不稀”?
新疆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利用地图进行分析讲解。
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
设问:
西气东输是怎么回事?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新疆的资源有“两黑一白”,如何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新疆特产和田玉被用来制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练习册P24~25;
介绍课外资源
知识巩固、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