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二暑期科学培优测试9《溶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C
D
A
B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C
A
C
D
C
A
B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8分)
21、溶解能力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温度
22、碘 酒精 1高锰酸钾世纪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溶液
碘酒
食盐溶液
90%的酒精
蔗糖水
溶质
碘
食盐
酒精
蔗糖
溶剂
酒精
水
水
水
23、
24、①② ③ ④ 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5、①硫酸铜 ②水 ③酒精 ④氢氧化钙
26、(1)溶液 氧气 (2)甲醛 氮气 (3)打开门窗通风
27、①④ ②④ 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8、饱和 升高温度 加水
29、(1)过氧乙酸 醋酸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
(3)消毒半小时后才能进房间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领先一步:新初二暑期科学培优测试9《溶液》
温馨提示:凡是在21世纪教育网购买的本编写组的正版资料,如有疑难问题,均可QQ(1617369420)咨询。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是衢州市旅游胜地——“钱江源”的宣传标语。清澈的钱江源头水应该属于( )
A.溶液 B.纯净水 C.悬浊液 D.乳浊液
2.有关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外观不同
C.溶液一定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和水 B.汽油和柴油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
4.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是a克/厘米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则它的密度值应该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变化不定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C.组成溶液的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而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下列液体中,属于溶液且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生理食盐水 C.浑浊海水 D.牛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常用的溶剂,溶剂不都是水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稳定性不同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8.组成溶液的溶质 ( )
A.只能是气体 B.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固体 D.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9.现有一组物质:汽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A.冰水 B.泥水 C.氨水 D.原油
10.饱和溶液是指( )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
11.小杰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让他挂青霉素盐水。小杰观察了一下,发现青霉素是一种粉末状的固态物质,护士给他注射时,先用少量的0.9%的生理盐水(食盐溶液)和青霉素粉末混合成一种浑浊混合物后,再用注射器注入大瓶的0.9%的生理盐水(食盐溶液)中,请问病人注射的青霉素属于(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判断
12.菜盘上沾满了油渍,下列物质能够比较方便地将其除去的是( )
A.自来水 B.洗洁精 C.食盐水溶液 D.色拉油
13.能证明20℃时某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
A.取少量溶液降温到0℃,在固体析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取少量溶液升温至50℃,无固体析出
C.向20℃时该溶液中加少量水,溶液变稀
D.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14.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15.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0C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C时,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A的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质量分数
C.蔗糖晶体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室温下,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
16.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正确
1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8.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剂
19.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水
20.一杯1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有固体溶质析出 D.升高温度能继续溶解晶体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8分)
21.物质的 的大小,叫做物质的溶解性。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内因是 ,外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碘酒的全称是 的 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3.说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碘酒
食盐溶液
90%的酒精
蔗糖水
溶质
溶剂
24.将少量的①粉笔灰、②煤油、③食盐晶体、④硫酸铜晶体、⑤高锰酸钾晶体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填编号,下同) ,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 。
25、请举出一个例子,说明下列有关溶液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④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实例: 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
26.2013年6月,小林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住进新装修的新房子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家人经常感到头痛、喉咙痛、眼睛红肿发炎等。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得病的原因是:新装修的新房子里,一些做家具的板材、加工时用的胶水中往往含有很多的有害气体——甲醛,它们会缓慢地释放出来,进入房间的空气当中,从而危害房间里住的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请问:
⑴如果空气的成分中氮气为80%,氧气为20%,那么空气可以看成一种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其中被分散的是 。
⑵当有害气体甲醛进入空气后,所形成的混合物里 可以看作溶质, 可以看作溶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建议,减少小林家这样的新房污染问题
27.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 ,不变的量有 ,变大的量有
28.20℃某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则该溶液为 溶液。要把该溶液变为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采用的方法有:⑴ ;⑵ 。
2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自从禽流感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以来,过氧乙酸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它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一般商品过氧乙酸是40%的醋酸溶液,使用前通常先用蒸馏水等将其稀释,消毒时可用喷雾法消毒,也可将其配制成0.2%的水溶液洗手消毒.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无毒物质,若用喷雾法消毒,过氧乙酸在半小时内就可完全分解.
(1)在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的醋酸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2)请指出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
(3)根据过氧乙酸的性质,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的房间,人若要进去,应注意什么?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30.自然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性和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下面的3个实验。请你根据 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在盛有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蔗糖和松香粉,充分振荡后,发现蔗糖溶解了,而松香不溶解。这说明了 。
(2)在盛有无水酒精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蔗糖和松香粉,充分振荡后,发现松香溶解了,而蔗糖不溶解。比较(l)和(2)说明了 。
(3)在盛有水的试管里加入过量的食盐,充分振荡后,仍有少量食盐未溶解;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一会儿,试管内的食盐就溶解了。这说明了
31.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32.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每10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8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50g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______ ,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2)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