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 课件(共78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 课件(共78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22:4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魏晋之士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机智boy的故事
自古人才出少年
听说!!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五岁作诗的方仲永
孔融善辩
编剧
剧本
《世说新语》
刘义庆
鹤立鸡群
七步成诗
编剧 _________
剧本 _________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______撰,古代笔记小说集。全书原8卷,主要记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鲁迅称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义庆
刘义庆
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文学常识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割袍断义】
【望梅止渴】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你和朋友约好了第二天八点出去玩。
你七点五十就到了约定的地方,心想着等会儿他应该就到了。
七点五十五分,你发微信问他在哪,他说出门了。
八点零五分你问他在哪,他说出小区门口了。
八点二十分,你问他到底在哪,他支支吾吾地说,正在穿袜子...
于是...九点了,他终于到了。
大揭秘!
机智少年教你如何对付生活中的鸽子精!
机智Boy关键词一:
能言善辩
考试要求
1.熟读生字、掌握重点字词,并能够翻译全文。
2.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3.你怎么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1
R O U N D
字音
研读剧本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fǒu
2
R O U N D
重点字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古:约定
今:期望,期待

日中:中午时分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
至:到达

乃:才
应为:
(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主语)
译文: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时:当时
戏:嬉戏,玩耍
译文: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
棕褐色的大门上悬挂着一块牌匾,
上面写着两个大红色隶体字——“陈府”
从不远处驶来了一辆马车,到了陈府大门外,
随着车夫“吁”的一声,马车停了下来,
随即门帘被撩开,友人缓缓的探出了头,
只见门外一个七岁左右的少年——元方,
正在门外嬉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吗
③待:等待
译文:客人问:“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元方家 大门外
你爸爸在家吗?
您好!叔叔,我爸爸和你约好了正午到,可过了中午您还没来,他就先走了
这不就是和爸爸失约的那个叔叔吗?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非:不是
古:丢下,舍弃
哉:语气词,啊
今:委托,委屈

译文: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则:就
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
元方家 大门外
哼!真不是人呐!与人约好一起同行,现在却丢下别人先跑了!
【火大ing…】您与我爸爸约好是正午碰头,可您过了正午还没到,这就是不讲信用,您对这儿子骂他父亲,这就是不讲礼貌!
尊君和家君分别指谁?
尊君:对于对方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于自己父亲的称谓
除了这些称谓 ,古人对于家人还会怎么称呼呢?
自己的父亲:
自己的母亲:
自己的哥哥:
自己的姐姐:
自己的弟弟:
自己的妹妹:
别人的父亲:
别人的母亲:
别人的儿子:
别人的女儿:
家父(家严、家尊、家君)
家母(家慈)
家兄
家姐
舍弟
舍妹
令尊
令堂
令郎
令媛(令爱)
家大舍小令外人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古:拉
今:引用,引出
惭:惭愧
古:回头看
今:照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友人听了元方的话,连忙上去拉他,
想要向元方赔罪,
可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了家门,
并“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问: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问: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无信
暴躁易怒
粗鲁
无礼
知错能改
期日中,过中不至
友人便怒
非人哉!
对子骂父
友人惭,下车引之
机智聪敏、有理有据、据理力争、能言善辩
角色扮演环节
角色一:陈太丘
角色二:友人
角色三:元方
角色四:马车...
小试牛刀
1.解释下列蓝字的意思。
期日中
尊君在否
过中不至
待君久不至
中午时分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到达
等待
2.解释下列加点古今异义字的含义。
(1)陈太丘与友期
(2)太丘舍去
古:
今:
约定
期望
古:
今:
离开
去往
(3)相委而去
(4)元方入门不顾
古:
今:
舍弃
委托
古:
今:
回头看
照顾
1.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以下句子。
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3
R O U N D
文章内容
同学们~
有没有发现很多句子是没有主语的
你能不能把这些句子给补齐主语呢?
补充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补充文意
友人
太丘
友人
元方
家君
家君
尊君
尊君


拓展探究: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答案】
1、元方既以“无信、无礼”痛责友人,而自己面对友人“下车引之”却入门不顾,实也是无礼的表现。
2、元方时年只有七岁,入门不顾显其正直。
3、元方时年只有七岁,对待事物还不能十分完善,入门不顾,情有可原。
机智Boy关键词二:
才华
主演:
谢安:“我也没啥名气,只是有个迷弟叫李白”
咏谢安隐居东山: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
咏谢安东山再起: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咏谢安功成身退: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
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hā

谢太傅 差可拟 柳絮
雪骤 无奕女

chā


zhòu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人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该句交代了文章的时间、背景、人物。
文意疏通
文意疏通
俄而雪骤。
紧,急速
不久
不久,雪下得更急了。
高兴的样子
什么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白雪纷纷
何所似?
文意疏通
撒盐空中 差可拟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差不多,大致
相比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文意疏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不上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大笑,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乘,趁
否定词
不、未、莫、毋(不畏魔物)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才女吗?
李清照
鱼玄机
严蕊、柳如是、蔡文姬、上官婉儿、卓文君
(1)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4)未若柳絮因风起
(3)白雪纷纷何所似?
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人
什么;像
比不上
1.俄而雪骤。
译文:忽然间,雪下得更急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本文塑造了鲜明的才女谢道韫的形象,作者着意刻画的魏晋女性的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我认为“撒盐空中”比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得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比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好在有意象。
机智Boy关键词三:
诚信
华歆避难
华(huà)歆、王朗俱乘船避难(nàn),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东汉时期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市)人,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是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华歆是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的过程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曹魏官至司徒、太尉。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太和五年(232年)1月30日去世,谥敬侯。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重臣。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后为魏国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不久曹丕建立魏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王朗进爵乐平乡侯。魏明帝即位,迁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去世,谥成侯。
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华歆和王朗分别是怎样的人?
文意梳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以…为难,使人感到为难
想要
依傍附从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十分为难而没立刻答应。
在一场说走就走的逃亡旅行中……
文意梳理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

有什么
追赶上来
用在动词前,代表所接受的事物
幸好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已经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
逃难小分队(3)
两位大哥,能否载上小弟一程?小弟感激不尽!
小老弟啊!还好这个船还比较宽敞,我就载你一程吧~
带不带呢?犹豫ing…
文意梳理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当初
犹豫
代这个原因
语气词,相当于“嘛”“啊”
华歆说:“ 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不得了了,贼人来啦!
文意梳理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既然
怎么
可以因为
语气词,相当于“呢”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
接纳
把自己托付给别人
文意梳理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于是,就
携带救助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一开始
王朗小老弟
大哥,贼人追上来啦!我们把这个丢了赶紧跑吧!
我之所以很犹豫,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啊!但是我们已经接纳了他,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而抛弃他呢!
文意梳理
华歆、王朗乘船避难过程中,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找出原文中两人如何行事的语句
概括总结
华歆: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
王朗: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时则助人,遇到事情就只考虑自己,自私自利
考试来了!
对比练习
1.对下列划线字的意思表述有误一项是( )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
B.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都)
C. 元方入门不顾(顾及)
D.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就)
【答案】 C 回头看
实词意义
对比练习
2.下列加点字“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友人惭,下车引之。
A.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B.学而时习之,可以为师矣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孔子云:“何陋之有”
虚词意义
结构助词,的
B
代词,指知识
动词,去;往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陋
对比练习
3.翻译下列句子:
1)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后来贼兵追上来,王朗怕受连累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既然你已经决定接纳他了,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扔下他呢?
对比练习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谋定而后动,碰到任何情况都要坚持原则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