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课件+教案+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课件+教案+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22:00:14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语文园地》PPT
统编版 四年级 下
第六单元
新知导入
语 文 园 地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
《小英雄雨来(节选)》
《我们家的男子汉》
《芦花鞋》
《文言文二则》
新知讲解
比较后面3篇课文在结构上的异同。
相同:
篇幅都比较长;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
不同:
《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的。
《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的是小标题;
《芦花鞋》用的是空行方式。
新知讲解
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上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更高效地去阅读呢?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新知讲解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把文章的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一些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新知讲解
举例交流:阅读长课文有什么好方法?
这是《小英雄雨来》一文中的泡泡提示,请大家根据这两组泡泡语体会一下阅读长课文的方法。
边读边想、瞻前顾后
①读完这部分后,我要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②李大叔是谁?之前提到过吗?我再看看前面的内容。
新知讲解
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文章的目的。
勾画法: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重点词语、句子或者自己喜有疑问的词句。
略读:只需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纲目,不要一字一句地琢磨。
快速默读及跳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自己想要看的章节。
新知讲解
课前把《青铜葵花》中第六章《冰项链》的阅读资料发给学生。
默读《冰项链》,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尝试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演练台
新知讲解
①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②拟定小标题。
点拨:
根据主要内容拟小标题,如“葵花想戴银项链、青铜做冰项链、葵花戴上冰项链”。
要点提示:
新知讲解
小结
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今天我们学到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还能让我们对长文章的理解更透彻。
新知讲解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内容,很多成语中包含着感人的故事,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领悟成语的魅力。
词句段运用
新知讲解
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新知讲解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在本单元学过。谁来讲一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学习,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日后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囊萤夜读
新知讲解
《铁杵成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下苦功夫,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
新知讲解
悬梁刺股
新知讲解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闭门从早读到晚,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会打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过来继续读书,后来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新知讲解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每当疲倦到打盹的时候,他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种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从而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悬梁刺股》是孙敬和苏秦的故事。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来形容读书学习勤奋刻苦。
新知讲解
凿壁偷光
新知讲解
西汉丞相匡衡勤奋好学,幼年时期因家贫,没有烛光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新知讲解
程门立雪
新知讲解
北宋时有个大学问家名叫杨时。杨时是一个有礼貌、谦虚、好学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想办法把想获得的知识弄懂。有一次,杨时和好朋友游酢相约一起去向当时很有名的大学问家程颐求教。两个人走到程颐家的时候,恰巧程颐在家里睡觉。懂礼貌的杨时建议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个人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
新知讲解
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没醒,他们依然在大雪中等待。这时候,游酢冷得受不住了,他几次想要把老师叫醒,但是杨时阻止了他。于是两个人继续在大雪中坚持着,等待老师醒过来给他们讲解问题。当程颐睡醒的时候,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恭敬求教的千古美谈。
新知讲解
手不释卷
新知讲解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临走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书,才能把事情办好。”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头说:“军务繁忙,哪有时间读书啊!”孙权便对他说:“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过我?主管国家大事以来,我虽然很忙,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 汉朝光武皇帝领兵打仗时间很紧张,可是仍然书本不离手。你为什么不能刻苦读书呢?”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从此以后,他努力读书,知识越积越多。
新知讲解
有一次,鲁肃和吕蒙讨论军事,吕蒙讲得很有见解。鲁肃听了非常高兴,他对吕蒙说:“你现在的谋略和才干,再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笑着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别一段时间,就得另眼看待,咱们分别这么久,你怎么还用老眼光看我呢?”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他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新知讲解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引出来的。“释”,是放开的意思。“卷”,指书本。“手不释卷”是说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新知讲解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牛角挂书
韦编三绝
闻鸡起舞
新知讲解
以荻画地
负薪挂角
学富五车
课堂练习
连一连
学富五车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凿壁偷光
手不释卷
程门立雪
悬梁刺股
闻鸡起舞
杨时
匡衡
孙敬、苏秦
吕蒙
惠施
车胤
李白
祖逖
新知导入
词句段运用
在写文章时,有时候用上一些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使表达更生动,还能够恰当地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第二课时
新知讲解
词句段运用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
.
.
.
.
.
.
.
.
.
.
.
.
.
第一句“像个小泥鳅”,是用来形容雨来,写出了雨来的可爱与机灵,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与赞美。
第二句“像小鸭子一样”,说明小雨来水性好,调皮、可爱。
新知讲解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
.
.
.
.
.
.
.
.
第二组的“像鹰的爪子”说明日本军官的凶恶与狠毒,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军官的憎恶与痛恨。
第二组中的“恶狼般的眼睛”表现了德军的心狠手辣,让人胆战心惊。
新知讲解
说发现
这两组句子都是比喻句。
两组句子表达的感彩不一样,第一组是褒义,第二组是贬义。两组例句中的加点部分都巧妙地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点,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并与某种动物的特点相结合,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新知讲解
我们仿照以上例句,也来练习用比喻的手法扩写下面的句子,注意加上比喻句后,能够表达一定的情感。
(1)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跳着轻快的舞蹈。
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就像老鼠瞅着灶台上的美食。
1.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讲解
演练台
露珠在阳光下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狐狸像狡猾的间谍,悄悄地溜进了鸡笼。
2.狐狸溜进了鸡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讲解
小结
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特征,能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用比喻来渲染景物,能让景物具体可感;用比喻来表达情感,能让自己的爱憎更加分明。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积累更多的比喻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知讲解
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新知讲解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朗读指导
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内心的孤独。注意语速缓慢,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新知讲解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北郊,属黄山支脉。
众:众多。
尽:没有了。
孤云:单独的云。
独去: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闲:悠闲自在的样子。
厌:满足。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注释:
新知讲解
古诗大意:
鸟儿们飞得很高,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悠闲地向远处飘去。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而不感到厌烦的,只有眼前的敬亭山和独坐山上的我。
新知讲解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此时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内心的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内心的孤寂之情。这首诗也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新知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诗,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写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
新知讲解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 ),孤云( )。
相看( ),只有( )。
熟读后填一填,你就会背啦!
高飞尽
独去闲
两不厌
敬亭山
练习背诵
布置作业
作业:
1.在阅读中体会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效果。
2.读一读,背一背李白的其他古诗,并积累到诗词摘抄本上。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
【教材简析】
“交流平台”栏目的重点是教学生交流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积累运用”理解和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学情分析】
既然是练习课,就该放手学生先自己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才好。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学会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3.体会比喻手法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再照样子写句子。
4.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与同学交流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方法;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积累古人求学的成语,感受人物品质;掌握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
2.学习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
(2)生交流后师出示本单元课文题目。
(3)比较3篇课文在结构上的异同。
①师引导: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快速浏览第六单元课文,看看3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示例:
相同之处:篇幅都比较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
不同之处:《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的是小标题,《芦花鞋》用的是空行。
2.交流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方法。
(1)师引导: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上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更高效地去阅读呢?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交流平台)
(2)师引导生学习“交流平台”中的方法。(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说说从“交流平台”中学到的方法。(相机出示课件)
A.把文章的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B.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一些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C.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③举例交流:阅读长课文有什么好方法?
这是《小英雄雨来》一文中的泡泡提示,请大家根据这两组泡泡语体会一下阅读长课文的方法。
A.读完这部分后,我要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B.李大叔是谁?之前提到过吗?我再看看前面的内容。
边读边想、瞻前顾后
(3)师引导讨论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①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结果简单地记录下来。
②师指名交流汇报结果,及时给予指导,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文章的目的。
勾画法: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重点词语、句子或者自己喜有疑问的词句。
略读:只需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纲目,不要一字一句地琢磨。
快速默读及跳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自己想要看的章节。
3.师引导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谈怎样运用这些方法阅读。
课前把《青铜葵花》中第六章《冰项链》的阅读资料发给学生。
默读《冰项链》,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尝试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同桌互相交流,结合本单元课文和课外阅读,谈怎样运用这些方法读较长的文章。
(2)生畅所欲言后,师指名交流。
①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②拟定小标题。
根据主要内容拟小标题,如“葵花想戴银项链、青铜做冰项链、葵花戴上冰项链”。
4.师小结: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今天我们学到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还能让我们对长文章的理解更透彻。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提出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是理论性的,光凭说教学生是不能融会贯通的,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去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才能运用这些方法读更多的文章。)
二、词句段运用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内容,很多成语中包含着感人的故事,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领悟成语的魅力。
1.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成语。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2)生自由读成语,做到读准字音。
(3)生交流讨论,弄清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①小组内交流。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这些成语的故事和含义。
②全班交流。
囊萤夜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学习,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日后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铁杵成针:《铁杵成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下苦功夫,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成就。
悬梁刺股:《悬梁刺股》是孙敬和苏秦的故事。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来形容读书学习勤奋刻苦。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
手不释卷:形容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4)拓展知识。
①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成语?(示例:闻鸡起舞、韦编三绝、牛角挂书、以荻画地、负薪挂角、学富五车、……)
(5)连一连(出示练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情感,练习仿写。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在写文章时,有时候用上一些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使表达更生动,还能够恰当地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两组句子,师引导生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
(1)读一读。师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2)想一想。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议一议。加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生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
(4)说一说。(全班交流)
示例1:
第一组中的第一个句子加点部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来的机灵。
第二个句子加点部分赞扬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达了对雨来的赞扬之情。
示例2:
第二组的“像鹰的爪子”说明日本军官的凶恶与狠毒,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军官的憎恶与痛恨。
第二组中的“恶狼般的眼睛”表现了德军的心狠手辣,让人胆战心惊。
师指导朗读,注意通过朗读表达不同的感彩。
这两组句子都是比喻句。
两组句子表达的感彩不一样,第一组是褒义,第二组是贬义。两组例句中的加点部分都巧妙地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点,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并与某种动物的特点相结合,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2.仿写练习,强化用比喻手法表达不同的感情的训练。
(1)出示课件。
?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2)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生在课本上进行改写练习。
示例:
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跳着轻快的舞蹈。
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就像老鼠瞅着灶台上的美食。
3.拓展练习。
(1 ) 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露珠在阳光下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狐狸溜进了鸡笼。
狐狸像狡猾的间谍,悄悄地溜进了鸡笼。
(1)师引导:在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运用到了这种手法?
(2)生畅所欲言。
4.师小结: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特征,能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用比喻来渲染景物,能让景物具体可感;用比喻来表达情感,能让自己的爱憎更加分明。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积累更多的比喻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板块的设计就是力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能力,体验成功。)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同时播放朗读音频。
(1)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2)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内心的孤独。注意语速缓慢,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师引导生自读感悟诗句。
①生自由读诗句,边读边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
②师引导: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③生自由交流。
古诗大意:
鸟儿们飞得很高,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悠闲地向远处飘去。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而不感到厌烦的,只有眼前的敬亭山和独坐山上的我。
3.创作背景。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此时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内心的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内心的孤寂之情。这首诗也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4.师小结:这是一首写景诗,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写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
5.练习背诵。
6.课后作业
(1)在阅读中体会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效果。
(2)读一读,背一背李白的其他古诗,并积累到诗词摘抄本上。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诗句,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自读感悟诗句意思等方法,帮助学生很快地背诵诗句,达到积累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