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话》
【课题 】 歌曲《西风的话》
【年级 】 七年级
【教学分析】《西风的话》词:廖辅叔,曲:黄自,歌曲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歌词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将西风比喻为一位慈祥的老者,时隔一年,来向孩子们问好,老者的话语暗含了一定的生活哲学,秋天就好比人的老年时期,青春不再,人生渐渐走向迟暮,但是,老年时期虽然不比青年时期的活力与朝气,但却多了一份睿智与积淀。歌曲曲调舒缓而淳朴,令人感觉久久不能忘怀。歌曲为G大调,四四拍,曲式为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虽然四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曲调婉转、典雅、柔美抒情,词曲完美结合,富有诗意。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秋”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秋天,描绘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聆听与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未来。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发声练习、学生自主表现等,实现学习目标。
三、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保持声音的位置统一。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音乐力度变化、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用自然舒展、圆润和谐的声音背唱《西风的话》
2、了解我国音乐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历史贡献。
3、掌握部分打击乐器的使用要领,能简单的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有感情的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注意一字多音,唱准旋律。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钢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秋的色彩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观赏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提出问题:
问题一:在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哪个季节的气息?
问题二:这组图片展现出一个什么样子的秋天呢?
学生回答(多姿多彩,忙碌,收获,喜悦)。
设计意图:用秋天美景图片导入,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设置情境将学生引入秋天的主题。
三、课前准备-秋的气息
教师:是的,当暖暖的南风飘然而去的时候,阵阵的西风,给我们带来了秋天的气息。秋风把炎热驱散,把凉爽的日子带给我们,秋风让果实成熟,把丰收的喜悦带给我们,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秋风的声音吧!
(教师示范:5 - - -Ⅰ5 - - -Ⅱ用“u”范唱,要求学生像闻到了秋天的稻谷香一样吸气,腰腹象皮球一样充气。口型象含着鸡蛋,然后用气息慢慢把u字音送出来。这条练习主要让学生体会在气息支持下唱歌。主要要求有两个,一是气息,二是口型。讲解要精练,到位。要注意学生声音是否有所改变。练习时间不要过长3遍即可。)
师:你听秋风在唱什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仍然用u练习,提示学生保持气息和口型。)
4/4
1 2 3 4|5- - -|5 4 3 2|1 - - -||
秋天来到了 呜 呜
设计意图:用模仿秋风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师生接龙,在游戏中调整好唱歌的状态。
四、探索表现——秋的旋律
1、导入新歌:
同学们模唱的非常的好,把凉爽的西风带到了我们的身边,西风还有很多话想和我们说呢!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播放音乐)
2、作品介绍:
教师:西风究竟想对我们说什么呢?这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作品。
出示幻灯片,歌曲介绍:又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教育家、诗人廖辅叔作词的歌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通过第一人称“我”与“你们”的对话,简单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
出示幻灯片,认识作曲家黄自。
3、旋律的探索:
划拍子听旋律:
教师提问—这段旋律有几个乐句?学生回答:四个乐句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乐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分析并读出节奏,最多三遍,可以边划出4拍子指挥图示,边读节奏)
歌曲中的旋律的起伏与力度变化有什么关系?老师演唱请同学们感受一下;教师范唱,同时用手势配合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学生回答:两者成正比,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
教师分句弹奏,学生听唱,并随教师划旋律线。分析旋律走向 。
教师完整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教师提出问题:整首歌曲都是一个力度来演唱吗?学生小组谈论后回答。
教师弹琴,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歌词的探索:
教师:西风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用接龙游戏熟悉一下这首歌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清晰吐字,字正腔圆,声音饱满)学生回答,教室总结(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歌词加入到旋律当中去吧!
1、教师钢琴伴奏,或者播放伴奏音乐。
2、纠错,解决难点。
攻克难点:(1)一字多音(2)七度大跳
歌曲的处理:在这首歌曲中,“西风”就像一位长者,那么的温柔慈祥,同时对孩子们寄托了慢慢的期望,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速度来表现呢?(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五、配乐演奏-秋的律动
教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角铁、沙锤、碰铃等多种打击乐器,我们一起把它们加入到我们的歌声里。
学生练习后展示,为学生演唱伴奏。
设计意图:旋律学习和歌词学习分开,多方位的感受这首歌曲的寓意。注重进行情感色彩的渲染,运用比较、实践、探究等方法,启发学生做到词曲的完美结合。
六、情感拓展——秋的希望
孩子们,我们看到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忙碌的,喜悦的;我们听到的秋天是柔美深情的,那么同学们心中还有什么样的秋天呢?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歌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秋天呢?(充满希望的)
设计意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秋天是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充分体现艺术的多元化。
七、课堂小结 组织下课
大自然赋予我们这么多的美好,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这一切!
教学反思:
《西风的话》这首歌曲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没有歌唱技巧,学起来容易失去信心,那么在教唱这首歌曲时,在难点的突破上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唱这首歌曲,并提高学习兴趣。经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加深了,了解了更多的教学方法,锻炼了自身素质。对于这节课的创意,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明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把文学、音乐、舞蹈等学科综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优化了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学习风的声音,寻找风的感觉,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演唱的技能。在这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以“秋”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秋天,描绘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以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想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唱歌曲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设置艺术实践活动,既整合了多元化艺术,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英国教育家海伦说:“音乐能教育我们孩子。”针对这一特点,我不忘引导学生从感悟自然的秋天到领悟人生的秋天,鼓励学生珍惜时间,为多姿多彩人生的秋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