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4.2电压 电流产生的原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4.2电压 电流产生的原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1 21:3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电压值;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通过探究,经历探索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归纳、交流与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电流的形成原因和电源的作用,学会使用电压表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区别。
【教学准备】
投影仪、演示电压表、实验室常用电压表、干电池三节、小灯泡两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对比与类比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趣味实验] 1)全班同学手拉手形成一个闭合的“圈”,有什么感觉?
2)将全班同学拉手形成的“圈”接入“魔盒”的两端,有什么感觉?思考“为什么?”
   [讲述]:刚才的实验中,大家都感受到“电麻”的感觉,这说明有一股电流瞬间通过了我们手拉手连成的“电路”,那么这股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一)电压(用符号U表示)
1.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
(1)研究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抽水机的作用是:保持一定的水压,形成持续的水流。
(2)电路中的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如图)
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的作用:保持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不断有电流通过。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板书]:电源 电压 电流
2.电压不仅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它还是我们电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6页,看看电压是如何表示的?
学生自学:
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
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
换算关系:1千伏(kV)=103伏(V) 1伏(V)=103毫伏(mV)
1毫伏(mV)=103微伏(μV)。
练习与检验1:单位换算
256kV= V 220mV= V 2.8×104μV= mV
3.识记常见的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 U=1.5V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 U=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U≤36V 安全用电,远离高压!
(二)电压表的使用
不同的电源有不同的电压值,电路中不同的元件两端的电压值也不尽相同,要了解它们的电压值,就必须使用电压表进行测量。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方面,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采取跟电流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电压表。(学生自学,根据教师提示完成以下内容)
电流表 电压表
作用 测电路中的电流 ?
表盘符号 A ?
电路元件符号 ?
量程(两个量程,三个接线柱) ?
读数方法 1.由接线柱确定量程2.大、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指针读数 ?
2.电压表的使用:(学生自学:完成《电压表使用说明书》)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问题:电压表为何必须并联到被测电路中?
[辨析]:播放常见的错误操作视频,学生观察、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正措施。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问题:电压表的接线柱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问题: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
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
电压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什么电压?
3.总结:(1)、调零 (2)、并联 (3)、 “+”进“-”出
(4)试触 (5)、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三)用电压表测电压
学生分组实验。(1、测小灯泡两端电压 2、测水果电池电压)
要求:1、认真对照图示实物连接图连接好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每次经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2、按照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
3、准确读数,作好记录(每次读数后要及时断开开关);
4、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 小结
【板书设计】
二、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电压表的使用
(1)、调零 (2)、并联 (3)、 “+”进“-”出
(4)试触 (5)、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通路
提供
3.几种常见电压值
2.电压的单位:伏特(V)
电流
形成
电压
保持
1.电源
电压
(U)
产生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