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79~80页例3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构造,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产生统一角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需要;通过用量角器量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大小,初步形成角的大小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量角器和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出示:滑滑梯。
谈话:玩过吗?
再出示:两个坡度不同的滑滑梯。
谈话:想玩哪个?
继续出示:坡度还要陡的滑滑梯。
谈话:现在想玩哪个?
提问:为什么想玩第3个?
追问:三个滑滑梯不同在哪?
明确:三个滑滑梯的坡度不同,也就是角度不同。
谈话:你能在图中找到滑滑梯的角吗?
学生上台指。(课件出示角,隐去实物)
谈话:那常见的滑滑梯的角度是多大呢?我们可以怎么知道?
明确:用量角器测量。(板书:量角器)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试量∠1。
谈话:大家会用量角器吗?试着量一下学习单上的∠1,并填好数据。(板书:度)
展示:一学生上台展示量角的方法。
提问:这儿是一个角吗?为什么不是?
明确:角上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板书:角 顶底 一条边 另一条边)
2.认识量角器。
谈话:那老师在想,我们在量角器上能不能找到一个角?
操作:在学习单上的量角器上画出一个角。
展示:学生画的角。
提问:这个角的顶点在哪?
明确:角的顶点在量角器的中心上。(板书:中心)
谈话:(指着说)这个角的一条边对着0,在量角器上叫做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着90,是90°刻度线,所以他画的角是90°。(板书:0°刻度线)
3.画角。
(1)画一个60°的角
谈话:在学习单上的量角器上画一个60°的角。
展示:学生画的角。(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
交流:一学生上台交流如何画60°的角。
提问: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角的开口不同,角的边长短不同,一个角对着60°画,还有一个角对着120°画。
谈话:我们是不是发现量角器上有2圈刻度?那究竟看那一圈呢?
提问:(指着说)这里对着120°,为什么这个角不是120°而是60°呢?
明确:要从0°刻度线开始看。
谈话:这两个角的不同还可以说是0°刻度线的不同。一个角用了左边的0°刻度线,一个角用了右边的0°刻度线。
小结:两圈刻度到底看哪一圈,关键看0°刻度线。
(2)画一个1°的角和一个156°的角
谈话:在学习单上的量角器上画一个1°的角和一个156°的角。
谈话:1°的角怎么样?是画多少格呢?
明确: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上1°的角。
展示:动画展示画156°的角。
提问:画的四个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明确:顶点在中心,以0°刻度线为开始。
谈话:现在回过头拿出量角器来看,能看到什么?
明确:能看到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再量∠1。
谈话:大家现在再来测量∠1的大小。
交流:请一开始量∠1的学生上台交流测量方法。
提问:这个角为什么是60°而不是120°?
2.小结。
谈话:谁来总结一下测量角的方法。
小结:点对点,边对边,从0读起。
3.练习。
出示:书本82页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4.测量∠2。
提问:大家测量出来的角度是多少?
预设:121°、122°。
谈话:测出121°的举手,测出122°的举手。其实,你们都测对了,因为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有误差。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易加互动平板练习。
出示:书本80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2.拓展延伸题。
出示:书本83页练习十三第13题。
要求:小组先交流,再测量。
五、体会量角的用处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会了量角有什么用呢?
出示:放风筝比赛场景。
谈话:风筝比赛是用同样长的线,比谁的风筝放得高,怎么比高度?
明确:把每根风筝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分别量出它们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角度越大,风筝飞得越高。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中心 0°刻度线 ?度的刻度线
角 顶点 一条边 另一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