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姐姐快下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亮姐姐快下来》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全曲由齐唱与轮唱两种形式组成。音调由“1、3、5”三个基本音构成,全曲都由同一节奏型组成。轮唱中第一声部结束在“3”音上,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歌司中与月亮姐姐的对话,表达了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了几年的班级合唱训练,轮唱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我校六年级学生熟练竖笛基本演奏技能及歌唱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先后学习过不少合唱曲目。这阶段的学生认知领域较前更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语言、肢体、唱歌、器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对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及动手创作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也正是因为这些心理和年龄特点所致,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所以更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亲切、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恬静的音乐情绪。
2、通过观察、对比、聆听、表演等综合手段,感受歌曲内容,协作完成二声部的演唱,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
3、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合唱技能,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感受家的温馨。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发音准确,完成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难点:正确演唱歌曲中的连音、换气,默契完成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类型:班级合唱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乐配景,师生做学习准备。
一、课前练习。
1、师生问好。
2、音阶练习。
①C大调音阶。师弹琴,生跟唱
②#C大调音阶。
③D大调音阶。师做手号,生跟唱
教学策略:每节课前都带学生唱唱音阶,增强学生的音高感。跟琴唱可以让学生音准更强,而看手号清唱则能锻炼自身的音准。
3、听音练习
①师:老师弹奏单音,请同学们唱出来、
6 5 3 1 5 7 1
生听音并唱出唱名。
②听音程
1 3 3 5 1 5
设计目的:本曲主要由1 3 5 三个基本音构成,在课前先让学生多听,多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知新觉,探究学习。
(一)歌曲旋律初探。
1、听琴演奏(师弹奏齐唱部分旋律),生听,并说出拍号。
①师:老师这里有一段旋律,我用钢琴弹奏出来,大家听一听,看看能否听出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并且试着划划拍。
师弹奏歌曲齐唱部分的旋律。
生回答。
②讨论三拍子特点及划拍方式。
③跟琴划三拍子的指挥图式,并用LU哼唱,感歌曲的旋律以及三拍子的特点。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并解决三拍子的问题。
④过渡小结。
2、听出旋律构成。
①再次聆听,听出旋律共有几个音构成。
师:单手弹奏旋律,生聆听。
②以《小羊羔》为例,说明什么叫做“旋律由几个音构成”
③师弹琴,引导学生运用身体音阶来听辨。
低音5:双手轻拍大腿 中音1:双手轻拍肩膀
中音3:轻拍头顶 中音5:双手举高
★师哼唱,给出第一个低音5的动作,依次唱出后面的音,引导学生比较音高,听辨并做出正确的动作。
★师生齐哼唱旋律,生闭上眼睛,自己做出相应的身体音阶动作。
教学策略:利用身体音阶,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的高低。
3、师生合作,唱出唱名
①师唱出前半部分谱,生唱出每小节的最后一个音。(课件)
【课件:谱例,隐去每小节的最后一个音,当学生唱出之后,立刻出现。】
②课件出示完整的齐唱部分歌谱,学生跟琴唱谱。
③生清唱。
教学策略:师生合作,降低了演唱的难度,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前面所唱的音符判断出后面的音符,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二)用竖笛演奏。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能够把这首歌曲的谱子唱出来,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竖笛,试试用竖笛将这条旋律演奏出来。
1、集体练习。
2、表演
师:请一位同学来试试。
3、师生轮奏。
请另一位同学演奏,教师与其合奏,并请学生注意聆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说出感受,并讨论这种演奏形式。
教学策略:用同学们熟悉的竖笛演奏该旋律,既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的形式引出本课“轮唱”这一演唱形式。 同时,进一步熟悉旋律。
(三)歌曲学习
1、迷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迷语要考考大家。请听清楚 :小时有牙,老来有牙,半老不少,反倒没牙。猜猜是什么? 猜不出来再提示:猜一天体。
生答:月亮
教学策略:通过迷语的形式导入,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猜迷的过程中激起学生们对月亮特点的想象,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月亮姐姐快下来》这一歌曲的情境之中。
2、教师范唱。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歌曲就是唱的月亮,大家听听都唱了些什么?
①范唱齐唱部分歌词 ,师生齐划拍。
生回答听到的内容,答不出来的部分,教师第二次范唱,学生补答。
教学策略: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聆听教师的范唱,在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不知不觉唱了多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歌曲已经基本听熟了。
3、歌词学习
①分析歌词
师:这首歌,把月亮比作姐姐;描述了月亮的样子、出来的时间,生动的将月亮姐姐比作大家的朋友。
【课件:出示歌词。】
②轻声朗读歌词
师提示并示范:轻声、高位置读歌词。
4、完整聆听歌曲。
师:听一听,说说歌曲的演唱形式。
生回答:齐唱+轮唱
5、分析第一小节中的切分节奏
①师问:第一乐句中的1唱几拍?为什么?
生回答
②教授切分节奏
③切分音的作用
师:想一想,切分音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是什么,演唱效果像什么?
生:像是对月亮姐姐亲切的呼唤声。
④再次朗读歌词
师:让我们再带着这种亲切的呼唤来读一次歌词,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夜晚,轻声对着天空呼唤月亮姐姐,要求声音连贯,抒情
教学策略:教师适时根据学生演唱中的问题,给予强调、示范、练习。
设计目的: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技能练习,诱发学生展开思维、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现师生互动同乐的原则。
6、齐唱齐唱部分
7、分析歌曲(a+a+b+c)
①分四组接龙唱齐唱部分
②师演唱其中的一句,听到本组的乐句站起来
③发现第一二乐句是一样的,分析出本曲结构。
设计目的:学生的学唱过程坚持从歌曲本身的特点出发,把知识点放在教学中来发现、来解决,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音乐知识点转换为能力。
(四)轮唱部分的学习
1、分四组接龙唱轮唱部分,找出不同的地方。并学唱。
第一声部结束在3音上,表达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学习轮唱
①生唱高,师唱低
②师唱高 生唱低
③生分声部唱
④两人一小组试着唱
⑤ 表演
设计目的:注重“聆听”对教学的帮助,从一声部歌曲聆听开始熟悉歌曲演唱的风格、内容,再结合声部节奏复听二声部歌曲,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在注重歌曲演唱形式的同时,兼顾“师带生”原则,在聆听中形成默契度,为歌曲学唱打好基础。
教学策略:教师及时发现演唱问题,给予订正和示范,带唱逐渐过渡到听学生自己演唱。
三、拓展练习,展示表演
1、竖笛表演合唱(齐)
2、单独表演
3、听伴奏、看老师指挥,完整练唱。
师:说一说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回答。
完整演唱。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看老师的手势指挥,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情绪,强调气息连贯一点,合唱部分要唱得有弹性,声音饱满,及时给予指导和练习,注意队列的分布,演唱者站立完成,表演者居中,教师半侧指挥。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恰当的情绪表现歌曲。没有感情的唱歌是很痛苦的折磨,结合创设的情景,学生有收获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表现欲望。
四、总结,授课结束。
1、总结。
师:老师很享受和同学们学习过程,你们的演唱和表现老师发自内心的给你们点赞,就像今天我们学会了二声部演唱、还读懂了歌曲中的亲情和温暖,老师很期待这和同学们再一次学习,再见。
2、伴随音乐,授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