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欢乐使者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主题,感知旋律、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索管弦乐《木星——欢乐使者》各种音响所描绘宇宙空间。在聆听、参与、表现音乐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情绪的变化和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语言无法表达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所描绘的宇宙空间
2、通过演唱等方式,体验颂歌题材饱含深情的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
师:这节课,林老师要带同学们去遨游太空
(三)、教学过程
1、播放A-a 主题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1)师:让我们感受飞船强大的加速力。背景音乐(A-a)
师:我们乘坐的飞船来到了太空,身边不时有小行星飞过,(课件出示木星图片)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答
(2)揭题
师:我们来到了木星,对于木星,你们对它了解多少?
生答:木星是太阳系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AA%E9%98%B3%E7%B3%BB" \t "_blank )八大行星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5%AB%E5%A4%A7%E8%A1%8C%E6%98%9F / 7990672" \t "_blank )中体积最大、自转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87%AA%E8%BD%AC / 1011647" \t "_blank )最快的行星,各带域相接的边际容易出现乱流和风暴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8E%E6%9A%B4 / 3005250" \t "_blank )。最显著的例子是大红斑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A7%E7%BA%A2%E6%96%91 / 7229805" \t "_blank ),最早在17世纪时人们便以望远镜首度发现它的存在。环绕着行星的是松弱的行星环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1%8C%E6%98%9F%E7%8E%AF / 7463487" \t "_blank )系统和强大的磁层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3%81%E5%B1%82 / 6761198" \t "_blank )。木星至少有79个卫星。
这节课要聆听的音乐就是《木星——欢乐使者》,它是一百年前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为太阳系除地球以为的所有行星所作的管弦乐组曲——《行星组曲》的其中一首。(课件出示霍尔斯特)
(3)引出主奏乐器
师:是的,听一听,音乐是如何描绘太空神奇现象的。(课件出示第一部分a 主题)
在这个主题里,有一种乐器有领奏作用,是什么乐器
生答:圆号
如果不能准确听出是圆号,只说出是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组也可以
师出示圆号图片,点击播放圆号音乐
师:圆号主奏的主题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哪一乐器组在推动音乐发展?哪一乐器组起伴奏作用?
生:活跃,喜悦……
师小结:这个主题圆号主奏,管乐组推动音乐发展,弦乐组伴奏
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课件上出示铜管大图,弦乐和木管乐小图
2、播放A-b主题
师:当我们遨游在太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段音乐它的情绪怎么样?激动、富有气势
生答
师:我们再听一次。
师边听边在黑板上画图形谱,第一遍画粗,第二遍画细
3、播放A-c主题
(1)、节拍?速度?力度?
师:接下来听一下第3主题,你感觉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节拍发生了变化,a、b主题都是2拍子,c主题变成了3拍子。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而且配器和伴奏织体发生了许多生动的变化。课件出示c乐段曲谱
(2)、出现了几次?第几次加入了铃鼓?
师:再仔细聆听。几次?6次,第3遍弱拍加入了铃鼓
师在黑板上画出旋律出现的次数
(3)、学生模仿 把学生分为6组,依次加入
4、(课件出示)第一乐段曲式结构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三个主题是这段音乐的第一部分
5、聆听第二部分
(1)、师哼唱第二部分音乐 课件出示曲谱
(2)、师引导,感知音乐情感变化
师:这段音乐的情绪和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
这是颂歌的旋律,音乐质朴无华、亲切感人.进入第二部分后,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音乐也变得格外庄严,整个第二部分由一首虔诚的颂歌构成,它那侃侃而述般的进行,使人想起教堂里唱诗班吟唱的赞美歌。这一赞美诗般的主题有着非凡的感染力,倾注着人类对于一切巍峨崇高事物的由衷虔敬和庄严赞美。空旷,安宁,庄重,倾注着作者对宇宙博大的赞美
(3)、生用lu 和la唱
师:这就是我们这首《木星——欢乐使者》的第二部分,请大家用优美、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这段音乐
三、播放《木星——欢乐使者》视频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视频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