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导入新课
周平王迁都洛邑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又因镐京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处于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东周的两个分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牺 (xī ) 尊
春秋晚期
新知讲解
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了解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时空观:认识春秋时期社会的时空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三、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探究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过程
四、历史解释:讲述“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阳”等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素养
五、国家情怀:认识争霸过程,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交往与冲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那么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劳动工具演进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由原始农耕时期使用的骨耜到石犁、再到铁农具的使用,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农具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春秋后期使用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巨大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2.兴修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
1、农业的发展
牛耕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春秋莲鹤方壶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春秋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的盛酒或盛水器,属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其中,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2、手工业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
开设商品交换市场
金属货币广泛流通
春秋时期货币
图一 刀形币 图二 空首布币
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二、王室衰微
红色横线标出的内容,又反映了当时周王室面临的一种什么变化?
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王畿的面积
大为缩小
天子拥有的军事力量大为缩少。
经济贫弱
周王室势力大减,王室衰微
领导诸侯的权力大为减弱
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表现:(1)分封制逐步瓦解。
(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
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这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合作探究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
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
成为“霸主”。
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形势图
从这幅《春秋争霸形势图》分析,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结合教材,分析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诸侯争霸
秦
晋
卫
燕
齐
鲁
宋
楚
吴
越
周
河
渭
济
淮
汉
江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春秋争霸形势图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春秋首霸之齐桓公
齐桓公争霸的条件
地理条件:
靠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管仲改革:
1.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尊王攘夷”
口 号:
称霸标志:
公元前7世纪,召集诸侯会盟
春秋时期首位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为什么会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春秋霸主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1)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2)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这一切奠定他成为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城濮之战
看 图 说 史
退避三舍
诚信:实现诺言,报答恩情
聪慧: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4年,山戎攻打北燕,北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带领管仲出兵准备讨伐山戎,军队行进到会友、孤竹地区时,齐军迷路了。桓公十分着急,管仲提出建议,指出“军中的马匹都是从当地购买的,老马大都熟悉当地的地形,何不让老马为我们带路哪?”就这样,部队才得以在老马的带领下找到了大路,走出了迷谷。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陪嫁的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羖(gǔ,公羊的意思)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五羖(gǔ)大夫
城濮之战
卧薪尝胆
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启发:
只要发奋图强,弱国也可以变成强国,打败曾经的强国。
一个人遇到失败,不可怕,只要能有理想,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精神:
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春秋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争霸的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春秋争霸的利弊:
(1)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2)利: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因牛耕的出现和铁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导致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终引起诸侯争霸与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1. 湖南在战国时期属( )
C. 燕国
D. 秦国
A. 楚国
B. 赵国
课堂练习
B.支配其他诸侯国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 )
A.争做天子
C.尊王攘夷
D.结束割据状态
3.(衡阳学业考试)“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