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冷战是指1947年—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PPT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对霸权主义的正确认识。
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利比亚战争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科索沃战争
伊拉克战争
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美方的战争代价
4,491名军人死亡;
47,541名左右的军人伤残;
7,630亿美元战争开支;
500亿美元重建。
伊拉克的战争代价
7,600-10,800名士兵伤亡
武装分子26,544人伤亡;
平民死亡数字:10-120万;
480万难民。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发生在科索沃地区(科索沃)的事件
连续78天的轰炸
1800多人丧生
6000多人受伤
近百万人沦为难民
20多家医院被毁
300多所学校遭破坏
相关史事
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于劫持3架飞机,分别撞向组约的的的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恐怖分子胁持的第四架飞机坠落在宾少法尼亚州。
遇难者总数:2996人(含19名恐怖分子)
受伤人数:6291名
经济损失:2000亿美元(美国)
事件策划者:基地组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欧盟
日本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者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它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日本也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罗斯地大物博,在度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4,它们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比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多极化的表现
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BRIC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
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
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英文名称定为BRICS。
2017年12月,金砖国家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2020年11月1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相关史事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世界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巩固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秩序,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回到了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极格局对持
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及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经济上的相互的禁运和封锁,军备上的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 总的来说,就是以美国和苏联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冷战后
多极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平等交往的世界.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政治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 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
现有120个成员国
17个观察员国
10个观察员组织
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
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
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整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沙别国内政。
相关史事
上海合作组织SCO
2001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展,对维护国际及地区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史事:上海合作组织SCO
1996年,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成立
2001年6月15日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04年1月,启动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及设在塔什干的地区反恐怖机构
2005年7月4日,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2010年6月11日,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和《上海合作组织程序规则》。
2014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约12.7万亿美元
截至2020年官网显示,上海合作组织共包含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
202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迎来成立20周年华诞,截止当前,上合组织的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比成立之初增加了13倍多,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6万亿美元,比20年前增加了100倍。
板书设计
冷战后的时间格局
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企图单极世界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发展中国家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
中国主张平等互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