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科学常识的文章,一般容易产生枯燥、单调的毛病,然而本文由于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呢!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
长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
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严谨性,语言确切生动。
内容的严密性
说明的条理性
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字词积累
衰草连天
销声匿迹
草长莺飞
yīnɡ
nì
shuāi
翩然
簌簌
物候
载途
农谚
孕育
连翘
刺槐
悬殊
huái
qiáo
piān
hòu
zài
sù
yàn
yùn
shū
整体感知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物候现象
整体感知
壹
贰
叁
肆
第一部分(1—3)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精读细研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精读细研
读课文,找一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造成古今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物候现象差异
精读细研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纬度
经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影
响
程
度
由
大
到
小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有条有理,容易让人明白。
精读细研
课文学习到这里,你能说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现象——本质
逻辑顺序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合作探究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桃花开”照应“草木荣枯”;“燕子来”照应“候鸟去来”。思维缜密,举例典型。
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合作探究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物候记录在时间上的差异;
其中“左右”一词对“十天”做了一个限定,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天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合作探究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列数字
作比较
引用
运用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合作探究
本文运用大量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除这一特点外,本文的语言还有什么特点?请速读课文,找出句子并赏析。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图画,使文章亲切动人,富有情趣。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了,生动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语言生动形象
语言生动形象
合作探究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概括主题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加强物候研究促进农业发展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