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宋的政治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疑案、视频、北宋形势图(1111 年)等方式,知道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等历史典故的由来,了解北宋建立过程,大致清楚北宋建立初期的政治格局以及形势,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2.通过历史情境、文本梳理,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探究宋朝重文 轻武的特点及其表现。 3.通过对北宋重文轻武的讨论,认识重文轻武的利与弊,反思历史,建立“问题-对策- 成效/弊端-新问题……”问题链意识,提升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能力。 重点:北宋的建立以及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难点:北宋政治“高度集权、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与学情: 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内容蕴含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
知识要点: 本课介绍了北宋的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材分两部分叙述:首先是“轻武”,主要是对武将的抑制,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然后是“重文”,教材对北宋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叙述较少,但这一内容是十分重要。北宋经过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藩镇割据等顽疾革除,它促使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开创了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但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诸如官僚机构臃肿(冗官、冗兵)、财政负担重(冗费、积贫)、军队战斗力弱(积弱)等社会弊端。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八十多个朝代。你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建立一个新朝代吗 1.对比冲突:呈现秦始皇与宋太祖赵匡胤对话,比较秦朝与北宋兴亡 出示课题:“影帝”赵匡胤的飞驰人生——北宋政治。 学生回忆以往朝代建立的方式并回答问题
问题一:得天下? 呈现诗句:“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以及陈桥兵变故事 1.自主探究:侦查陈桥兵变始末,揭秘历史风云旧时 读图学史,仔细观察五代十国形势图、北宋形势图(1111年),说明图中所反映的北宋局势? 学生自主阅读历史疑案,寻找故事中的不合理现象,诸如:正月初一:“军情”传来,是真,是假?正月初二:京城流言四起,谁放的流言?正月初三:军中流言再起,黄袍何来?正月初四:回京逼迫皇帝禅位,诏书来?……学生认识“陈桥兵变”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一场篡夺皇位的阴谋。 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
治天下? 出示史料: 教师设问:据《二十二史札记》中的记述。在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之下,什么情况反而成了传统? 教师追问:赵普提出的对策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材料,知道赵普从行政管理权、财权、军权三个角度入手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方式 出示材料:历史小剧场《杯酒释兵权》 问题:总结宋太祖加强兵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阅读教材:理“重文轻武政策” 学生梳理教材,教师引导学生知道重文轻武政策的内涵和目的。 承转:北宋的文官,如宰相,月收入是 128.3 万元;参知政事是 85.5 万元;九卿是 19.2 元,赤县县丞是 6.4 万元…… ——摘编自李丹《宋代武官俸禄制度研究》(硕士论文) 教师设问:假设你生活在北宋,你愿意做文官还是做武官 学生依据北宋文官的工资很高,可以初步得出文官受到重用,倾向文官 出示标题:重文轻武危天下 呈现图表: 教师设问:仔细观察图文信息,说明以上图表数据反映的信息。 史料 宋代景德、祥符年间,朝廷的文武百官3共 9750 任,不到 40 年,内外官署已达到17300 多人,还不包括未受差遣的京官、史臣及守选人。与前朝相比,官员的人数超过一倍多,而种田的人却愈来愈少,国计民生怎么会不窘迫? ——宋 《包拯集》 教师设问:这些问题对北宋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史料 自宋徽宗(1100-1125)即位后,宋朝开始走下坡路。……其任用奸臣,奢侈无度,官员贪污腐败泛滥,使得整个社会乌烟瘴气。其中贪污最佳的,也是贪得最多的手段就是克扣军饷。 ——徐晋书《中国通史》 史料 据南宋朝廷的统计,在战争前线,军饷无法为不断增加的人数给予供应,于是政府决定允许军队经商,这样一来,士兵们不再日夜训练,反倒开始从事“纲运”。 ——徐晋书《中国通史》 教师设问:这些问题还会对北宋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出示视频:王安石变法 教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是什么? 教师: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阅读史料,知道谋臣赵普认为太祖要安定江山,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藩镇割据,君弱臣强。 学生理解史料,知道当时的特殊传统:“武将权力过大,可以拥立新君”,教师引导学生联 系赵匡胤夺取天下的方式,神入历史,体悟赵匡胤的焦虑 学生自主梳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措施对北宋政权的正面影响,学生能够围绕加强中央集权,言之有理即可,然后完善主题:分化事权治天下,赵匡胤走向人生巅峰。 学生观察图表数据变化,归纳图表信息为北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朝的官员、士兵数量不断增加学生根据前面宋代官员俸禄,进行合理推论,北宋中后期出现财政负担重的问题。教师顺势解释“冗”的内涵,介绍北宋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现象。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了解到北宋在”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下,官场腐败(奢侈无度、贪污腐败、奸臣当道),军队虚弱,战斗力下降,长久下去,造成了 “积贫积弱”的局面,帮助学生学会站在历史背景角度,辩证分析“重文轻武政策的利与弊”。
板书、作业设计与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