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14《变形记》和《促织》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下册14《变形记》和《促织》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2 08: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变形记》和《促织》
一.卡夫卡生平和创作
卡夫卡(1883 -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他的家庭是犹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商人.性格十分暴躁、偏执。
母亲也是一个气质忧郁的女人
养成了他苦思冥想的习惯和脆弱的感情,孤独、懦弱、羞怯、内向的抑郁性格
  德国评论家安德尔说过这样的话,卡夫卡“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劳动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安德尔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卡夫卡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所度过的孤独、忧郁、不幸的一生。
      母亲
父亲
菲利斯——卡夫卡与之两次订婚又两次解除婚约(19岁订婚)
4岁
6岁
取得法学博士
中学毕业
                     
中学毕业
在巴尔扎克手杖上镌刻着:
我在粉碎一切障碍的东西
卡夫卡的手杖上镌刻着:
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
共同的是“一切”
1915年,卡夫卡发表了他的重要作品《变形记》。
《变形记》,在西方文学史上,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现代派)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深刻地描写了人的异化,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 ,被普遍认为是一则关于当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灵感受的寓言。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1、两次世界大战,加深了西方人的危机意识,苏联革命与建设中的失误与曲折,使西方知识分子陷入了更深刻的困惑。 2、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趋向对立。 3、严酷的社会现实,助长了非理性主义思潮传播.叔本华的“唯意与论”;尼采的“自我扩张”的超人;柏格森略带神秘意味的生命哲学;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等都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创作主题上,着力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对立关系和现代人的自我探索和思考。 2、在表现手法上,以“表现法”代替“再现法”,强调艺术表现内心的生活和心理的真实,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颠倒时空顺序的自我联想;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世界;善于采用怪诞、荒唐、反理性逻辑的描写方法。   
流派: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又译现代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欧美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大胆探索,锐意求新,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从时间上,现代主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线,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 1、未来主义 2、超现实主义 3、后期象征主义 4、表现主义 5、意识流小说   
后期的流派有:(有人将后期的文学称为“后现代主义”。) 1、存在主义文学 2、荒诞派戏剧 3、新小说 4、黑色幽默 5、魔幻现实主义   
  卡夫卡的作品充分体现出一种表现主义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巧。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关注对人性和心理世界的发掘,关注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揭示。
  表现手法上,则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里的作用。
二.《变形记》
(一)“异化”的主题
  所谓“异化”,系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劳动者处于对立状态。同时提出了四种异化的形式: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的异化、人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人类本质的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金钱、机器、生产方式等“物”操纵着. 把“人”变成“物”的奴隶.成为一种工具.最后“人”也变成了“物”.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金钱交换关系代替了原始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在高度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是很普通的现象.
人变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二)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的小说在艺术特色上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小说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有明显不同.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既没有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没有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但却备受读者关注。
(1)内容的荒诞透视着人类真实的生存状况
   这个看似荒诞古怪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紧张激烈的竞争,许多人精神畸变,乃至崩溃.
 (2.)情节的荒诞更能够揭示社会的本质
 在西方的社会中,人一但失去了谋生的能力和手段时,就是一只虫,格里高尔的悲惨命运撕破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利益金钱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三.《促织》与《变形记》比较
钱钟书:“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谈艺录·序》)。
1、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悲剧
  《促织》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蒲松龄在无意间己隐约触及到了“人被异化”的问题。
突出变形手法的意义:没有变形就不能突出异化.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由人变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但从社会现象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这个艺术形象全面而深刻地提示了西方现代主义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上听表现出来的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
  两个作品的创作笔锋都指向了人异化为非人。异化,生命不能承受重。
 2、两个作品处理“异化”的方式和目的不同 
《促织》是中国传统小说,作者注重情节结构,着意放大对人的生存环境的丑化;
 《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派经典,作者用表现主义的手法,着意反映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劣。
  格里高尔的变形,表露了卡夫卡对社会的失望,对人世的悲观;成名儿子的变形,寄托了蒲松龄善有善报的良好愿望。
3.两只虫子的不同
(1)人称不同
<促织>是第三人称.<变形记>不是单纯的第三人称,还暗含着第一人称.
(2) .<变形记>有心理描写, <促织>没有.
(3) <促织>是虫形虫性. .<变形记>是虫形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