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
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
Unit2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教学设计
1. 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年八级上册Module 4 Unit 2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这是一节读写课,主要分为pre-reading, while- reading, post- reading 三大环节,主要围绕“旅行方式”这一话题进行。课文选材论坛中的帖子,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回答了旅行者征求从伦敦到阿姆斯特丹的旅行建议。文章主要运用最高级对几种旅行方式做出对比,阐述各种交通方式的不同及其中的利弊。从题材上看,文章取材新颖,联系互联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话题上看,课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语言上看,文章词汇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高度的实用性。
本节课采用了分级阅读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运用图片环游与任务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将阅读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阅读的过程中。
2.
教材分析
What: 1.主题意义:本节课的主题是“旅行方式”,是一篇涉及比较级最高级用法的读写课。
2.主要内容:根据文本内容,可大致提炼为两部分:1)由旅行者提出问题,征求从伦敦到阿姆斯特丹的旅行建议,轻松导入话题。2)回答者给出4种建议:引入比较级和最高级对比几种出行方式,并阐述具体建议和理由。
3.内在逻辑:一问一答,自然表述;转折连词,区分利弊;观点罗列,给出建议;理解信息,自行输出。
How:1.文体特征:一问一答的说明性文章
2.语言特点:以第二人称(you)为主,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比较旅行方式,表达各种方式之间的利弊。
3.文章结构:文章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前后呼应,话题承接完整。
Why: 1.写作目的:让学生通过文章学会对比各类交通方式,进一步理解形容词,副词及其比较级,最高级的使用。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了解旅游和交通等方面信息,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目标学生为初二学生,英语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前两个模块的学习也使学生们对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有了全面掌握,大部分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授课班级学级属于农村学校,学生数量少,基础相对薄弱,但整体有表达的欲望,需要老师用简洁易懂的话语多次进行指导,从而进行基本流畅的语言表述。在学习本单元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操练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成更加流畅自如的表述。
4.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词汇:能够正确运用本单元的词汇:crowded, journey, park outside, however, cost, all the time等单词。
语法:能够正确表达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by + 交通工具,表达出行方式。
2.技能目标:
能够使用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形式谈论并比较旅行方式和交通工具。
能够读懂有关旅游和交通工具的文章,并抓住文章细节。
能够使用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写出交通旅行的相关文章
3.学习策略:能够理解最高级表示交通方式间对比的用法。
4.情感态度:了解各地风景名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选择合理,安全的出行方式。
5.文化意识:了解英语国家有关旅游肯交通方面的信息,并将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拓宽视野,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6.教学重难点:
1) 能够读懂关于旅游和交通方式的文章,找出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生通过对话还原课文句型,能多次运用最高级对几种交通方式进行对比,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的出行方式。
5. 教学过程
Ⅰ.Warming-up
Sing a song. Talk about your way to school.
【设计意图】环节一(热身引入):
用歌曲热身,再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引入by +多种交通方式的表达,教师语言复习本模块最高级语法。用学生的名字作为游戏环节的辅助材料,有助于调动学生参加话题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根据距离的远近让同学体会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并感知词汇trip和journey的含义,并由此引出关于旅行的话题。
Ⅱ.pre-listening
Step 1 Introduce Amsterdam
Ask the question: what ways do you think we can choose from Amsterdam to London.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介绍阿姆斯特丹:呈现地图直接创设语境,引入主题,帮助学生建立欧洲大陆和不列颠之间的地理概念---小视频呈现阿姆斯特丹的美,引发学生出行的共情。直观地方式让同学后了解旅行地点——阿姆斯特丹,为文章做文化上的铺垫,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预热话题,交代本课任务。
Ⅲ.While-listening
Step 1 Find where we can find this passage
【设计意图】环节二(文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图片,猜测文本题材,播放视频,通过视频的直观性,让学生直接获取文本的选材,大致理解文章的结构(2部分:一问一答)。
Step 2 First reading: getting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设计意图】环节三(图片环游):
让学生获取文本大概内容,熟悉文本。提出一个大问题,建立信息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交代清楚阅读的任务→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设计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从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转为以训练学生的技能为目的。
接下来步骤都属于图片环游:设置问题链→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图片细节,理解文本内容。
Step 2 Second reading: Read the 1st part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一部分的泛读,明确问题。本环节的设定,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会出现哪些旅行方式,同时把握文章接下来需要了解的内容重点。
Step 3 Third reading: Compare the 4 ways.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二部分的精读,获取文本的的细节信息,将大问题拆分成若干小问题。本环节主要采取分段阅读,降低难度,逐步获取细节信息。通过阅读思维主题句与细节支撑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第二部分的写作手法,并进一步感受比较级最高级的使用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通过与文本信息的核对,指出关键词,训练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的能力。并将good points and bad points 板书,一方面强调本课语法与重要词汇,另一方面从罗列的顺序让学生读懂作者对于旅行的态度。
Ⅳ. Post-listening
Step 1 . Talk about the question in your group.
【设计意图】环节四(总结评价):
利用黑板上的思维导图让文本理解可视化。学生利用之前提到过的写作提示词和表述方法,在明确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给出建议,阐述理由,进行语言输出。使其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语法知识有更加熟练地运用。
此外,鼓励学生动用手边资源进行表述,比如图片或借助肢体语言进等行表达,教师也可参与,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巩固提高。
Step 2.Read the passage with your partner。
【设计意图】环节五(默读朗读):
学生独立再次朗读文本,感受文本内容与结构,增强阅读体验,培养阅读流畅度。并为接下来的写作环节做铺垫
Step 3.Writing
【设计意图】环节六(交流表达):
围绕“旅游与交通”这一话题进行语言事件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结合实际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合理设计情境迁移运用语言,在激发学生了解旅游和交通等方面信息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将个人想法和情感法与文本中的信息融合,加工,再到巩固知识并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目的,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利用作文输出,落到笔头,口头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语言能力的协同发展。完成从学习理解到实践应用再到创新迁移的过程。
Step4:情感输出
【意图】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文本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多学习,多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选择合理安全的出行方式。
Ⅴ. Homework
【意图】分层作业使处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 板书设计
七. 教学反思
优点:
1. 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伦敦和阿姆斯特丹之间的相对位置及4种交通方式的选择,是文本内容简单化,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 教学设计符合课程要求标准,课堂活动丰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话题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活动设置创设真实情境,学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3. 通过分段阅读和阅读策略的知道,降低阅读难度。
4. 教学过程中注重文本的育人功能,传递文化信息,注重情感输出,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缺点:
1. 板书书写不够规范,基本功有待加强。
2. 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部分文章理解有难度。
3. 口语表述用词不够简洁,个别词汇让孩子理解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