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敬业与乐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业(lè) 秘诀(mì) 妄想(wànɡ)
B.旁骛(wù) 禅师(chn) 佝偻(gǒu)
C.骈进(bìng) 亵渎(dú) 佛门(fó)
D.承蜩(ti o) 教诲(huǐ) 羡慕(mù)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全付精力 敬业乐业
红妆素裹 乐以忘忧 专心至志 淘神废力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获得消费者青睐的不二法门。
B.在旧社会,人们常忍饥挨饿,现在终于可以饱食终日了。
C.王教授学识渊博,写起文章来能随意地断章取义。
D.李老师讲课强聒不舍,生动有趣,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本文的学习,使我们明白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这篇文章是梁启超给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做的关于人生与事业的演讲的演讲词。
D.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文章前要想好: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
B.当遇到困难时,我们是选择迎难而上 还是选择临阵逃脱、知难而退呢
C.近日,全国新闻战线共同行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面启动。
D.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将优美的旋律与朴实的歌词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歌颂与热爱。
6.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儿,快活极了。”句中的“快活”是形容词。
B.“敬业与乐业”“我看”“昆明的雨”“热爱生命”,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这块不毛之地假如能善加规划利用,必定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休闲公园。”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D.“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中的谓语是“深信”。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 , , 解读《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精髓,我们要像唐玄奘那样去工作——敬业!
①一片诚心,一往无前,十世修行,千锤百炼
②不到西天,死不回国,不得真经,誓不回还
③抛开利欲,拒绝美色,心无旁骛,灵山在前
④是什么使唐玄奘立下如此豪迈的誓言
⑤是什么注定唐玄奘如此的超俗与非凡
⑥是什么使唐玄奘取得真经美名万古传
A.②④③⑤①⑥ B.④②⑤③⑥①
C.①⑤②⑥③④ D.③⑤①⑥②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敬业克服浮躁病
李 辉
①自古以来,敬业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刻的内涵。《礼记·学记》有言“敬业乐群”,这里的“敬业”主要是指学业的成就。《论语·子路》中说道“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里的“敬业”主要是指为人处世之道。《论语·学而》中提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此处的“敬业”已经提升到治国的高度。宋代朱熹将“敬业”解释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也就是说,敬业的人专心致志、认真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业。简单来说,敬业就是敬重、认同、珍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它集中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
②如何理解敬业是培养敬业精神的前提 顾名思义,“业”是职业或工作,“敬业”是对职业的尊敬。因而,从人的自身属性出发认识职业、理解职业,是形成敬业精神的认知基础。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尊重自己从事的职业,就是对自己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负责,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和有责任心的表现。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而言,敬业也是自我尊重,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概言之,敬业精神内在于人的本质之中,是属于人的特有品质。
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敬业精神成为助力中国梦实现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民族共识和人民期望。如何把握机会,成就人生理想,需要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支撑。高尚的德行是人的道德素质的体现,为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属于德的范畴,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④如何培养青年的敬业精神,既是教育课题,也是社会课题。作为一种对待职业的态度,价值观教育决定敬业精神的养成。价值观回答的是“为了谁”的问题。从社会关系本质论的视角,我们可以得出利他主义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包含于人的社会化进程之中。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对职业的态度是其对家庭、学习和生活态度的延续。
⑤北宋哲学家程颐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执着于一件事,认真做好一件事,体现的就是敬业精神。从这个角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倡导的女排精神、焦裕禄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无一不是敬业精神在不同的主体层面的阐释和呈现。
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浮躁的问题。他说:“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浮躁的心态。为官浮躁,结果是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文艺浮躁,结果就是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学术研究浮躁,则会造成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学风问题。
⑦“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凝神聚气是克服浮躁病的良方。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又是凝神聚气的必由之路。敬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而实现理想信念离不开认真的态度,认真也是敬业精神的另一个支撑。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要从对学习、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开始养成,以他律和自律共同发力,成就人的美好品格。
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国家要把培育青年的敬业精神置于其人生的整体教育中,置于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敬业精神。
(选自《初中生世界》2020年9期)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题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第11页
9.第①段中引用《礼记》《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有什么作用 (3分)
10.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培养敬业精神。(3分)
12.课文第2~5段,首先提出分论点“有业是必要的”;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并举唐朝名僧百丈禅师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分论点。请仿照课文的这种方法,写一个议论性片段。
[7 敬业与乐业]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 万恶什么为首 ”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zhù米虫,简直是“lüè夺别人勤劳结果”。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佛门( ) 容赦( )
zhù( )米虫 lüè( )夺
(2)画横线句子是 复句。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①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②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个人的发展。
(1)第①句,修改意见:
(2)第②句,修改意见:
3.[2020·潍坊] 6月份为“美,就在身边”学校主题活动月。你所在的九年级(5)班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发现美、颂扬美、践行美。请完成下列任务。
(1)在“古城寻访美”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据此写出你的发现。
古城青州的美,美在 ,美在 。
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的由来。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川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
(选自梁衡《青州说寿》)
我站在云雾飞扬的云门山顶,能望到对面同样云雾飞扬的驼山,驼山下就是唐时的龙兴寺,寺上的瓦,金黄一片。想起青州博物馆的石佛,喜欢金石的清照必是欣赏过的,那些佛大都笑着,人们称其为“青州的微笑”。清照在这种微笑里生活了二十年。金兵来前,四百多尊石佛,被人埋在了龙兴寺前。
(选自王剑冰《青州缘未了》)
(2)在“劳动创造美”活动中,班报准备刊登一组题为“风采·奉献”的作品。请参考图文示例,从甲、乙两图中任选一幅配上文字,描绘平凡的劳动者。不超过50字。
白衣执甲,护佑生命。子夜时分,柔和的月色与救死扶伤的大爱,汇聚成人间温暖的光。
夏日清晨,交警迎着旭日,与红绿灯为伴,以交通岗为家,全力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3)在“社区实践美”活动后,本次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作为活动组织者,你要在校报上对班级组织的活动进行报道。请拟写新闻的导语,不超过30字。
[2020·安徽]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儿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5.材料一第2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3分)
6.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6分)
7.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5分)
答案
1. A B项,“佝”应读“gōu”;C项,“骈”应读“pin”;D项,“诲”应读“huì”。
2.付—副 妆—装 至—致 废—费
3. A B项,“饱食终日”是指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C项,“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D项,“强聒不舍”指唠唠叨叨说个没完。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4. C A项,缺少主语,可删去“使”;B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观察”,再“分析”,最后“解决”;D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或在“中国制造”后加“能否”。
5. B 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6. C 这是一个假设复句。
7. A 总体来看,④⑤⑥句后必为问号,把握这个原则,根据句子意思,将①②③句与④⑤⑥句进行组合搭配;②句与④句匹配,且写取经誓言,应在前;③句与⑤句匹配,写意志之坚,接②④句;①句与⑥句匹配,写取经行动,放在最后。
8. 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能力。本文的题目就已经提示了中心论点,但是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肯定的判断句,可以据此总结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 我们要以敬业克服浮躁病。
9. 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引用《礼记》《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一是说明“敬业”一说由来已久;二是解释“敬业”的含义;三是引用古文,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答案] ①引用经典语句证明“自古以来,敬业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的观点;②解释了“敬业”的深刻内涵;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10.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女排精神、焦裕禄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有力地诠释了“敬业”的含义,证明了“执着于一件事,认真做好一件事,体现的就是敬业精神”这一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1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由文章第④段第一句“如何培养青年的敬业精神,既是教育课题,也是社会课题”可知,此后主要论述如何培养敬业精神,从后文中概括即可。
[答案] 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②执着于一件事,认真做好一件事;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凝神聚气,克服浮躁。
示例:我们中学生应该做到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变“要学”为“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使我们主动学习,乐在学中。
答案
1.(1)fó shè 蛀 掠
(2)并列
(3)在句尾加“的盗贼”。
2.(1)在“认真”后面加上“的精神”。
(2)把“国家的精神风貌”和“个人的发展”互换位置。
3.(1)自然山水 历史文化
(2)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题干要求任选其中一幅图,参考图文示例,配上文字。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幅图来描绘,如甲图反映的时间是“中午”,对象是“外卖小哥”。从画面可以看出,一位外卖小哥站在一车外卖前给客户打电话。可以写外卖小哥忙碌奔波为客户送餐时热情周到的服务。乙图反映的时间是“傍晚”,对象是“老师”。从画面可以看出,一位老师正拿着书本转身离开,几个学生正在给老师挥手告别。可以写老师用心传授知识,得到学生的温馨回报,透出浓浓温情。
[答案] (示例一)甲:午餐时段,外卖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奔波于楼上楼下,只为将热腾腾的饭菜准时送到顾客手中。
(示例二)乙:屏幕前、讲台上,老师用心传授知识,用爱塑造心灵。“同学们,再见!”一声傍晚的道别,也透出浓浓温情。
(3)示例:九年级(5)班“美,就在身边”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4.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一句可知C项表述不正确。
5.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材料一第2段“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引用了《朱子家训》中的话,属于引用论证,表明“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有力地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将现代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的目的“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和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进行对比,属于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劳动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这一观点。文段中对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劳动的危害的阐述,属于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的观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一:引用论证。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示例二: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示例三:道理论证。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6.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题干要求筛选的内容“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我们首先从材料中找出有关劳动教育的语段,然后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 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7. 本题属主观性题目,作答时注意抓住“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和“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这两个要素谈自己的认识,写出自己看到的劳动让生活变美的事情。注意阐述的时候要将劳动的内容写出,同时突出变美。语言要通顺。
[答案] 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作品,使教室更美。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栽花种草,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我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