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故 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颧骨(guàn) 阴晦(huì) 谋食(móu) 心绪(xù)
B.闰土(rùn) 寓所(yù) 亲戚(qī) 祭祀(sì)
C.脚踝(huái) 鄙夷(bǐ) 嗤笑(chī) 瑟索(sè)
D.作揖(jí) 惘然(wǎng) 恣睢(suī) 隔膜(m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障璧 影像 诲人不倦 印象深刻 B.蓬隙 愕然 蓬勃向上 扼腕叹息
C.寒噤 箫索 屡禁不止 肃然起敬 D.潮汛 惶恐 杳无音讯 张皇失措
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大学毕业后,他们多年不通消息,彼此间的情感 起来。
(2)鲁滨逊虽然被困荒岛,过着与世 的生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信仰。
(3)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到处是萧条、衰败、日趋破产的 景象。
(4)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的脸上显出了十分 的神情。
A.隔绝 隔膜 悲惨 悲哀 B.隔膜 隔绝 悲惨 悲哀
C.隔膜 隔绝 悲哀 悲惨 D.隔绝 隔膜 悲哀 悲惨
4.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谈到鲁迅先生,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
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
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
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自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
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
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5.下面文段中部分语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地方,[A]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B]经过两年多的修缮和保护后,鲁迅故里不仅展示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以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1)A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
(2)B处画线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味道
林 丹
我是南方人,对故乡的食物有一种顽固的依赖性。这一点,在20岁以前,我是浑然不觉的。故乡的食物尤以辛辣为主,“无辣不成菜”“无辣不尽欢”是鲜明特色。烟熏火燎之下,辣椒便在我的味蕾留下不可泯灭的记忆。
读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从未出过远门的我揣着父母给的500元“巨款”,踏上了开往福建的火车。邻座的男子一直心无旁骛地在啃鸡腿,有滋有味地撕着白生生的鸡肉往嘴里送。我望着那惨白得瘆人、早已失去水分的鸡肉,竟然没有一丁点儿因羡慕而引起的食欲。
服务员推着冒热气的餐车穿过车厢,朝两边吆喝。邻座的男子鼓着塞满鸡肉的腮帮,意犹未尽地两眼放光,嘴里嘟囔着叫住了服务员:“一份……辣椒炒肉……盒饭……”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胃里一阵痉挛,舌齿间不由自主地生出津液来。故乡食物的味道在慢慢苏醒,不可遏止地迅速占据了我的味蕾……
大学毕业后的夏天,我分配到家乡一个三线工厂的子弟学校。为给即将进入初三的孩子们补课,我提前来到了工厂报到,暂住在山上的厂招待所。
每天,天南地北操着各地方言的客人在招待所进进出出。我的隔壁住着一位来自青岛的山东大汉,国字脸,身材魁梧,个子高出我大半个脑袋,我需要费劲才能仰视他那张黝黑的面孔。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悉,他亲切地叫我小林,我热情地喊他大李。
大李是替自己的工厂来催货的,已在招待所住了半个多月。每到餐厅吃饭时间,大李便显得忧心忡忡,皱着眉头盯着眼前姹紫嫣红的菜肴,嘬着嘴巴吸着凉气地逡巡不敢下筷。
一天中午,大李实在忍不住了,拉着我跑去餐厅的后厨找师傅商量:“能不能给我单独做个菜 我给你另算加工费。”
师傅笑眯眯地操着一口“湘普”反问他:“哪样个炒法 ”
大李心有余悸地望着大锅,小心翼翼地向师傅建议:“不放辣椒就行……”
师傅悲天悯人地瞅了一眼大李,十分爽快地抄起了锅铲。
一会儿,师傅端上来一盘清淡的韭菜炒鸡蛋,守在一边一脸期待地望着大李。大李食欲大开地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细嚼慢咽起来。突然,像被人踩了尾巴的小狗似的,大李猛地蹿起身来,朝着师傅直吐舌头:“辣,辣……”
师傅十分同情地摇了摇脑壳,无可奈何地对大李说:“没法子,我都刷了两遍锅了,只怕辣椒都浸到锅里了。要不,我借你一个电炉与新锅,你回房间自己慢慢做吧……”
当天下午,大李竟真的跑去山下的农贸市场,兴冲冲地买来一条鲜鱼与一堆其他食材,一个人在房间里不亦乐乎地忙活起来。
我上完课回来,大李非拽着我与他共进晚餐。我一瞅桌上清汤寡水的豆腐炖鱼,上面浮着几片蔫不拉唧的葱花、姜片,捏在手里的筷子怎么也举不起来。大李却咬一口葱,夹一口鱼,嚼一口馒头,津津有味地吃得额头冒汗,一脸的酣畅淋漓。
后来,我不安分地改行做了业务,像大李一样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品尝了南北各地风格迥异的菜肴,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的食物。那熟悉的味道,在陌生的环境里,在日益麻木的味蕾深处,执着顽强地蔓延、扩散,情不自禁地让人舌齿生津,满嘴溢香。
故乡的味道,是我心中的一份辣椒炒肉,是大李面前的一碗豆腐炖鱼。人在异乡待的时间越长,它的味道就越浓郁。故乡,早已隐在它的味道里……
(选自《齐鲁晚报》)
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突然,像被人踩了尾巴的小狗似的,大李猛地蹿起身来,朝着师傅直吐舌头:“辣,辣……”
答题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第32页
7.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分)
(1)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胃里一阵痉挛,舌齿间不由自主地生出津液来。
(2)大李心有余悸地望着大锅,小心翼翼地向师傅建议:“不放辣椒就行……”
8.文章以《故乡的味道》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9.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4分)
10.课文中运用景物描写,烘托出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请你也描写一处景物,来烘托一个人物形象。(不少于100字)
[15 故 乡]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péngxì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 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晦( ) 心绪( ) péngxì( )
(2)用部首检字法查“像”,先查部首“ ”,再查 画。
(3)请在文中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作品解读] 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
推荐词:
(2)[人物解读] 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阅读下面《鲁迅入门读本》的“前言”和“目录”,完成题目。
前 言
①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来教育国民与后代。那么,中国有哪些最基本的、源泉性的民族文化经典呢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至少应有五大经典:《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著作。鲁迅是和孔子、庄子、李白、杜甫、曹雪芹并肩而立的民族文化的高峰,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经典,作为每一个中国国民精神发展的“底子”,这是一项民族精神建设的基本工程。
②作为集中了“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与我们又是最为贴近的,许多人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感到他仿佛就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和国民,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③“鲁迅与青年”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鲁迅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绝非偶然。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鲁迅恰恰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时,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这里所表现的,正是一种年轻人所向往的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鲁迅追求“真”的彻底性更表现在,[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能够结识这样一位“真人”——本真、真诚、真率的智者,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
④鲁迅同时是一位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又极具个性与创造性。阅读鲁迅的作品,不仅能够得到精神的启迪以至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与美的享受。尽管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坚持读下去,自会有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而且常读常新。流连于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⑤正是出于这样两大基本信念:相信鲁迅其人其作品的魅力,相信当代中国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们的心是和鲁迅相通的,我们将这本《鲁迅入门读本》奉献于诸位面前。
⑥现在,请打开本书,走进鲁迅的世界。
钱理群
2012年2月4日
目 录
第一编 感受鲁迅:人之子与人之父
一、父亲与儿子
我家的海婴
五猖会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二、儿时故乡的蛊惑
阿长与《山海经》
社戏(节选)
我的第一个师父
风筝
第二编 阅读鲁迅(一):人·动物·鬼·神
一、人与动物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狗·猫·鼠
二、人·鬼·神
无常
补天
铸剑
三、生命元素的想象
死火
雪
秋夜
四、诗与画
鲁迅新诗与旧体诗选(八首)
看司徒乔君的画
第三编 阅读鲁迅(二):睁了眼看
一、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
夜颂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另一种“看”
示众
孔乙己
药
狂人日记
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暴君的臣民
第四编 阅读鲁迅(三):生命的路
一、生命的路
导师
生命的路
补白(节选)
二、自己做主,说自己的话
读书杂谈
作文秘诀
无声的中国
(有删节)
3.阅读“前言”,下列不是钱理群选编《鲁迅入门读本》意图的一项是(3分)( )
A.用鲁迅作品为青年的精神发展打“底子”。
B.希望青年借助鲁迅作品更好地认识现实问题。
C.告诫青年不要把鲁迅当作人生导师。
D.引领青年走进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
4.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篇,在第③段A、B两句中选择一句,结合阅读体会,参考示例,完成阅读笔记。(4分)
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
备选作品:《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示例] 文中语句:“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
(
阅读笔记
:
《藤野先生》中
,
鲁迅去日本求学
,
是救国的不懈探索
,
也是思想的不懈探索。他写到一群中国人围观同胞被枪毙时拍掌欢呼
,
这段文字让我想到
,
冷漠麻木的国民只能做无用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结论真的有点儿
“
可怕
”
呢。
)
5.《鲁迅入门读本》旨在引领青少年走进鲁迅的世界。请阅读“目录”,根据本书的编排和选择的文章篇目,探究编者怎样来达成这一目的。(6分)
答案
1. C A项,“颧”应读“quán”;B项,“戚”应读“qi”;D项,“揖”应读“yī”。
2. D A项,“障璧”应为“障壁”;B项,“蓬隙”应为“篷隙”;C项,“箫索”应为“萧索”。
3. B “隔膜”指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隔绝”指阻隔;使断绝。“悲哀”指伤心。“悲惨”指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4. B ②句承接文段开头,谈一些人认为鲁迅称不上文学大师的原因,所以排除A、D两项。①句与②句形成转折关系,转入作者自己的观点,③④句进一步解说自己的观点,所以排除C项。
5.(1)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2)展示 再现
6. “蹿”是动作描写,“直吐舌头”是神态描写,“辣,辣……”是语言描写,连用这三种人物描写方法,把大李急欲品尝韭菜炒鸡蛋时,猛地尝到辣味的窘迫情态描写得形象逼真。
[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李急欲品尝韭菜炒鸡蛋时猛地尝到辣味的窘迫情态,表现了大李对辣味的极不适应。
7.(1)听到“辣椒炒肉”就心里“咯噔”一下,情不自禁地舌齿生津,表现了“我”对故乡食物特有的敏感和热爱。
(2)“心有余悸”表现了大李对辣菜的惧怕,大李想吃到不辣的菜,又怕提出不放辣椒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小心翼翼”地向师傅提出建议,表现了大李想吃不辣的菜又生怕师傅不答应的忐忑心理。
8.“故乡的味道”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题富有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9. 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回答段落作用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内容上的作用,二是结构上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在内容上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在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
[答案] 内容上,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升华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示例:深邃的夜空,把白日的熙攘覆盖了。黑夜里,一个清瘦的少年,独自漫步于校外的廊道上。几片叶子,随着凄冷的风,在少年身旁悠然飘落。感觉到寒意,他有些颤抖地裹紧了身上单薄的衣服。环顾四周,竟发现周围一片死寂。那陈年的往事,突然涌上心头,泛起一片涟漪,令人怅然……
答案
1.(1)huì xù 篷隙
(2)亻 11 (3)。 : ——
2.(1)示例:野草 这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散文诗集。
(2)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俭朴、甘于奉献的鲁迅。
3. C 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从选文第⑤段中“正是出于这样两大基本信念:相信鲁迅其人其作品的魅力,相信当代中国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们的心是和鲁迅相通的”可以看出,C项不是钱理群选编《鲁迅入门读本》的意图。
4.示例一:我选择《二十四孝图》,为A句做笔记。《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犀利地指出“郭巨埋儿”等封建孝道故事背后的人性冷漠,让人不寒而栗。在大家想当然地流传着,并昏聩地灌输给儿童时,他语出惊人,说出了别人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的话,让我们感受到封建孝道的虚伪。
示例二:我选择《父亲的病》,为A句做笔记。《父亲的病》写的是少年鲁迅的一段心路历程。他深爱他的父亲,但他能直率地写出自己当时希望父亲快点儿咽气的想法。他还回忆了自己在父亲临终前顺从旧习俗呼喊父亲的行为,这成了他一生的心病。这也是世俗之人不愿说、不敢说的,鲁迅却不加掩饰地说了出来。
示例三:我选择《二十四孝图》,为B句做笔记。《二十四孝图》中的文字,读来触目惊心。文中真实地描述了儿时鲁迅担心父亲学郭巨埋儿的心理,展现了儿时鲁迅内心的恐惧和迷茫。这让我看清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不人道。
示例四:我选择《父亲的病》,为B句做笔记。少年时期的鲁迅目睹了父亲治病、去世的过程,其间的痛苦真是一言难尽啊。尤其是与庸医周旋的无助和痛苦,让我仿佛看见了少年鲁迅的单薄身影。而他写父亲去世时自己内心的矛盾,凸显了痛苦的深沉。
5.从“目录”看出,编者不仅精心编排了全书的结构,也精心选择了相应的篇目。先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阿长与<山海经>》等篇目,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富有生活味、有亲近感的鲁迅;再通过“阅读鲁迅”前三个板块的作品,让读者了解到鲁迅如何看生活,看人生,看社会,看人性,看生命,让读者走近一位真实、深刻、敢于批判的作家鲁迅。这样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符合青年读者的阅读心理,能引导青少年真正走进鲁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