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2 12:3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七章;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8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大扫除时,灰尘满屋子飞扬
B. 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C. 长期没有更换的黑板报,粉笔字迹很难擦干净
D. 地面上撒些汽油,一会儿到处有汽油味
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
A. 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 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 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 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处分子势能比处大
B. 、段物质在吸热,、段物质没有吸热
C. 段物质比热容比段大
D.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 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则橡胶棒与丝绸( )
A. 相互吸引 B. 相互排斥 C. 无相互作用 D. 无法判断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 )
A. 摩擦使玻璃棒上产生正电荷 B. 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 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 玻璃棒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的过程创造了正、负电荷
B. 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猜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D. 仙女星系离地球超过万光年,所以我们观察到的仙女系是多万年前的情况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观点始于汤姆孙发现了( )
A. 电子 B. 质子 C. 中子 D. 分子
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C.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D. 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假如小雨乘坐一颗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旅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雨向地面通讯不能使用超声波 B. 小雨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C. 小雨相对于青岛的崂山是静止的 D. 小雨绕地心转动一周约需要天
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太阳系 银河系 地球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电子
B.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电子
C.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D.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电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原子核的转移
B. 原子是由质子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C. 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D.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远离我们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原子是构成物质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汤姆逊的阴极射线实验发现________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分割的.
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如图所示是卢瑟福的原子________结构模型。原子中心的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荷的________绕核运动。
物理学中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______电荷;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它们将______。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书写毛笔字时,纸上的墨迹逐渐变干的过程,是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闻到“墨香”,是______现象。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在距离相当近时所显示的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在分子间距时才显示出来,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当分子间距时,分子之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而当分子间距时,分子之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请在如图中粗略地画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图线。
如图所示,虚线圈是电子的运行轨道,请在图中用表示质子、用表示电子,画出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
小明发现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都能吸引纸屑,这说明它们都带了“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
将其中一根棒悬挂起来是为了______。
如图,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发现相互排斥的是图______,相互吸引的是图______。
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推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如图,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______。
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方。选填“上”或“下”
如图,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__,离开水面后变______,说明了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某位中学生深吸一口气,约能吸进空气,相当于一口吞进多少个空气分子?
演绎式探究--研究电流
自由电子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上把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叫电流。若用字母表示电荷,用字母表示通电时间,则电流的定义式为:______。
若流过导体的电流为,导体中要流过的电荷为电荷的国际单位库仑,则通电时间为______。
若流过导体单位体积的电子个数为,每个电子所带电荷为,电子在导体中流动速度为,导体直径为,则导体中电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
结合图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活动课上,老师教小明自制静电发动机如图甲老师先将一个塑料杯外面套一层铝箔纸,其外再套一层塑料杯和一层铝箔纸,做成一个电容杯,用一条铝箔纸做导线,连接在电容杯的铝箔上;然后用双面胶将一个塑料杯外壁均匀贴上铝箔条,并留有等间距的空隙,用竹签在中间顶一下,顶出一个凹坑,做成一个转杯;接着将竹签固定在橡皮上做成一个支架;最后把铅笔笔尖朝上固定在泡沫板上,并把转杯放置在笔尖上,然后依次将各部分结构组装起来,便完成静电发动机的制作。老师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它带电,接触电容杯,发现转杯转动起来。老师说这主要是因为电容杯带电时,静电会通过铝箔条传到转杯的铝箔上,由于静电的排斥作用,转杯就会转动下去。而转杯另一侧的铝箔起到了将静电导走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了转杯的一侧有排斥的力而另一侧没有,转杯就在这种静电力的作用下转动了起来,
雾霾是困扰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现在,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安装了空气净化器。图丙是一种常用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图。带有静电的雾霾经过带电的极板时就会被静电力所吸引,附着在极板上,空气中的雾霾含量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了。
如图乙所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放在支架上,再用毛皮摩擦另一根橡胶棒并与支架上的橡胶棒靠近时,两橡胶棒相互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电子和带正电的______构成了原子;
,英文全称为 颗粒物被认为是雾霾的“元凶”。即直径小于等于______选填“厘米”、“微米”或“纳米”的污染物颗粒,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图丙为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图,雾霾经过空气净化器的______选填“电离段”或“收集段”后带有电荷,被静电力吸引附着在极板上,从而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的记述:“雷震公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______。
“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灰尘是固态颗粒物,灰尘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
B、湿衣服变干,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分子的运动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长期没有更换的黑板报,粉笔字迹很难擦干净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能闻到汽油味,是因为汽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进入空气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能否判断常见的扩散现象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答案】
【解析】解:物体不易拉断,表明分子间有引力。一根棉线容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则说明棉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间的引力小,故D正确;
分子间即有引力也有斥力,不可能只有引力或斥力,ABC错误。
故选:。
物体不容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分子间即有引力也有斥力,不可能只有引力或斥力。
3.【答案】
【解析】解:、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故物体在处分子势能比处大,故A正确。
B、、段物质在吸热,是冰的熔化过程、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
C、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在段处于固态冰,段处于液态水,因此段比热容小于段,故本选项错误。
D、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由图象可知:段表示冰吸热升温;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段是水吸热升温;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
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象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电学基础知识,要牢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使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解答】
A.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故A错误;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B正确;
C.静电现象是由于物质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产生的现象,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故C错误;
D.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电子本领强的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使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
【解析】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故丝绸带负电荷。
由于都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
要判断毛皮与玻璃棒之间有无相互作用,就需要先判断毛皮和玻璃棒是否带了电荷。如果都带了电荷,还需要判断各是什么电荷,最后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正负电荷的规定以及电荷之间作用规律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基础题,要求知道自然界中只有哪两种电荷,以及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来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解答】
解: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等量的电子而带负电.
故选 D.
7.【答案】
【解析】
【分析】
A.根据摩擦起电的实质,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B.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C.电子是由汤姆生发现的,卢瑟褔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光年是距离的单位。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摩擦起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原子的组成和光年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故A错误;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B错误;
C.卢瑟褔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C错误;
D.仙女星系离地球超过万光年,所以我们观察到的仙女系是多万年前的情况,故 D正确。
故选D。

8.【答案】
【解析】解:
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从而确立了“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观点。
故选:。
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从而推翻了“原子是组成物质最小微粒”的观点。
本题考查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是一道基础题,应当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原子结构与带电情况等内容,难度不大。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距离很小,约为;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答】
A.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
B.“破镜难重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没有达到分子相互作用的距离,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故B错误;
C.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C正确;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刻度尺、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超声波、地球的自转的知识。
考查学生对刻度尺的使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判断、超声波、地球的自转时间的判断的能力,是一道综合题。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卫星中刻度尺可以正常使用;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某点是静止的;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小时。
【解答】
A.小雨向地面通讯不能使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小雨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小雨相对于青岛的崂山是静止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小雨绕地心转动一周约需要,约为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
【解析】
【分析】
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存在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
指直径等于或小于的固态可吸入颗粒物,是固体颗粒,由无数的分子组成,其直径远大于分子的直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物质尺度的了解,属于基础的考查,比较简单。
【解答】
太阳系 银河系 地球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电子,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是: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电子,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摩擦起电、原子结构、光年以及对宇宙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相互摩擦的两种物质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其中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夺得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而带正电;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光年是长度单位,光年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解答】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原子核的转移,故A不正确;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B不正确;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光年,故C不正确;
D.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化学 电子
【解析】
【分析】
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在永不停息地绕原子核做运动;汤姆逊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本题考查了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结构,属于基础题目,比较简单。
【解答】
原子是构成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汤姆逊的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分割的。
故答案为:化学;电子。
14.【答案】核式;电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荷的电子绕核运动。
【解答】
如图所示是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荷的电子绕核运动。
故答案为:核式;电子。
15.【答案】负 吸引
【解析】解: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因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它们将吸引。
故答案为:负;吸引。
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明确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知道生活中常见导体,可解答。
16.【答案】汽化 扩散
【解析】解:书写毛笔字时,纸上的墨迹逐渐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闻到“墨香”,是因为墨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鼻腔引起嗅觉,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扩散。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考查对汽化现象、扩散现象的认识,判断物态变化应根据变化前后物质状态解答。
17.【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在距离相当近时所显示的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在分子间距时才显示出来,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当分子间距时,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而当分子间距为时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
18.【答案】答:
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如下图所示:

【解析】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本题考查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难度不大。
19.【答案】摩擦起电;使其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甲乙;丙;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解析】
【分析】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准确掌握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实质以及对正负电荷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都能吸引纸屑,这说明它们都带了“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为了能够明显观察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现象,将其中一根棒悬挂起来是为了使其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
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发现相互排斥的是甲和乙;相互吸引的是丙;
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推理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使其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甲乙;丙;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20.【答案】分子间存在间隙 下 大 小 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必须放在下面的瓶子中,避免由于重力使气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还是扩散。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间隙;下;大;小;分子间存在引力。
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注重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21.【答案】解:标准状况下,空气的体积
中学生吸进空气体积为
他吸入的空气分子总数约为:个。
答:中学生相当于一口吞进个个空气分子。
【解析】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吸进的空气相当于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从而通过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积求出气体的摩尔数,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求出气体的分子数。
本题关键是明确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然后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计算。
22.【答案】;;。
【解析】解: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
根据电流的定义可知,电流。
通电时间:。
时间内电子移动的距离,导体的横截面积;
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子数:,
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通过导体的电流:。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电流的定义式、求通过一定电量所需要的时间、推导导体中电流的微观表达式,最后一问难度较大,解题时,要认真审题,获取必要的信息,然后解题。
23.【答案】排斥;原子核;微米;电离段
【解析】解:
两根被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电性相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它们靠近时会出现排斥现象;
原子是由居于中间位置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运转的电子构成。
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所以的单位是微米。
当雾霾经过空气净化器的电离段后带有电荷,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被静电力吸引附着在极板上,从而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故答案为:排斥;原子核;微米;电离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据此做出解答。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子的组成,以及对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24.【答案】电荷 摩擦起电 导体 绝缘体 “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解析】解: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
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
大意是:人们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头发变得蓬松,同时看到光和响声。
故答案为:
电;荷摩擦起电;
导体;绝缘体;
“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两种束缚电子能力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能能力弱的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从而带上负电,这叫做摩擦起电,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带负电荷的电子发生的转移,并没有产生电荷;
善于导电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梳头时,梳子和头发摩擦起电,使梳子和头发带上了不同种电荷,异种电荷相吸引,梳子吸引头发,同种电荷相排斥,头发之间相排斥而蓬松,当积累的电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头发与梳子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现象伴随着火花和响声。
从内容上看,这段阅读题中的很多信息来自于古文典籍;从考查形式角度看,采用了填空和问答两种题型;从考查难度方面看,、两小题未设置解题障碍。但需要凭借较好的古文功底,在正确理解题目中“随梳、解结有光者”一句的意义后,才能做好第小题,即学好古文的翻译知识。
第6页,共18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