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十二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十二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09 22:0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湖州十二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万仞(  ) 箕畚(  ) 出入之迂(  ) 匮乏(  ) 冀州(  )
2.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划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徜徉北固湾,漫步山脚下蜿蜒( )的水上木栈道,北固山的雄险之势一览无遗。陡石嶙( )峋,横江壁立,山势愈显jun( )拔;一hong( )江水,拍打着山岩,掀起层层浪花。山的豪放与水的wan( )约,在这里交融一体。
3.语文实践活动。
在“这就是我”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你一定在班上展示了你的风采吧。现在,请你再次走进“我”的世界,参与以下活动。
作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你一定有值得自豪的地方吧,请你用“这就是我,一个……的我”格式,说几句话。要求用到排比的修辞手法,准确概括自己的特点。
这就是我,一个 的我;
这就是我,一个 的我;
这就是我,一个 的我。
在学校,在家庭,与父母和老师同学朝夕相处,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对象,各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声。(2分)
,我想你对说: ;
,我想对你说: 。 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据报载,某校几名学生因无钱上网,抢劫了同校的一名男生小伟,并将极力反抗的小伟杀死。
材料二:一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在网吧连续上网几天几夜,以致于死在网吧里。
材料三:上网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一专家就说:“其实,上网并不可怕,只要搞清楚网络是拿来用的还是拿来玩的就行了。”
我的探究结果:
从识字开始,你一定看了不少的书吧,请你写出给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教益。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我从中受到的教益: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4.苏州园林的花墙和普通的墙壁有什么不同
5.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置,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的还具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下边诗文名句中加点的词语哪些还可以用来表现这种效果 (答案不止一项)( )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转朱客,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D.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边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A.在适当的位置装上镜子的目的是要增加景致的深度。
B.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就能使整个园林的景致翻一番。
C.装上镜子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更多的层次,但必须选择恰当的位置。
D.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镜子,园林的实际空间并没有扩大,但是在视觉效果上,园林的景致丰富多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7.用简洁语言概括“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所指代的内容。 。
8.文中的“我”已经脱险,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啜泣”了,为什么? 。
9.找出描写“我”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小括号中。似乎能办得到→( )→( )→( )
10.你从选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
阅读《有滋有味的贫穷生活》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我读小学低年级时,大家都穷,很多孩子都吃不饱饭。
到朋友家玩,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西瓜做的面具。因为那里是农家,有堆积如山的西瓜。就像现在万圣节时大家用南瓜做的面具一样,那个面具是用西瓜皮做的。“真有趣,真好玩。”见我赞不绝口,朋友就把那个西瓜面具送给了我。我喜不自胜,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阿嬷,好不好看?”“哦,很有意思。”外婆也赞同地看着。
晚上睡觉时我把西瓜面具放在枕边,打算明天带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可是早上醒来,一睁眼,发现枕边的西瓜面具已经无影无踪了。外婆去上工了,不在家,我没办法,只好上学去。
放学回家后,再问外婆:“阿嬷,我的西瓜面具到哪里去了?早上起来就没看到了。”“啊,那个啊……”外婆笑嘻嘻地让我看看玻璃盘子,“看,很好吃吧?”西瓜皮正腌在盘子里。
在穷人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每天的饮食。屋子虽破,还能遮风避雨;衣服不求奢华,也不愁缺欠,总有表哥穿过不要的给我。只有饭是每天非吃不可的,因此外婆在吃的方面也就格外精明。
首先,外婆很爱喝茶。喝过茶就会有茶叶渣,她把茶渣晒干,用平底锅煎脆后洒上盐巴,就变成“茶叶香松”。如果在现在,可以打着富含茶素的“外婆香松”称号大卖特卖也说不定。
再就是鱼骨头。“鱼骨含有钙质,吃吧。”外婆这么说着,连很粗的鱼骨头都叫我吃下去。但总有些鱼骨头是肯定嚼不碎的硬骨头,像鲭鱼的骨头。每次吃完鱼肉后,外婆就把鱼骨头放在碗里,倒进热开水,冲成骨汤喝下去。这还没完哪,剩下的鱼骨头再晒干,用菜刀剁碎,压成粉,当作鸡饲料。其他还有苹果皮、有伤痕的蔬菜等等,都被外婆当作了鸡饲料。
外婆总是不无得意地说:“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说到捡来的东西,河滨“超级市场”每年都有一场美食盛会。那就是盂兰盆节。在九州岛,盂兰盆祭祀的最后一天有送神的“精灵流”仪式,就是在小船上载着鲜花食物,顺着河水漂流而下。
你大概已经猜到,从上游漂流下来的小船,当然又被外婆的木棒拦住了。外婆捞起小船,拿起上面的苹果、香蕉等水果。我是很想吃苹果、香蕉,可是第一次看到外婆这么做时,担心遭老天惩罚。“阿嬷,这是供给菩萨的东西吧?”“嗯。”“这样做不会遭老天惩罚吗?”“什么话?这样放任它们漂下去,水果腐烂了,会污染大海,也给鱼类带来麻烦。”她说着,捞起一艘艘小船,手不停歇地只顾拿起水果。“可是……”外婆继续说:“船上还载着死人的灵魂,不好好送回河里不行。”说着,又把小船恭敬地放回河里,并双掌合十说:“谢谢。”
如果有菩萨因为我们这每年一度的美食盛会而惩罚我们,会让人觉得菩萨没有菩萨心肠。
瞧,贫穷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1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内容详写了哪二件事?请简要概括。
12.文章最后为什么要补充叙述外婆是虔诚信佛的人?
13.从全文看,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怎么表现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外婆是个 的人。
简要分析:
14.体会文末“贫穷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所蕴含的情感,并简要说说它在本文结构上的作用。
⑴蕴含的情感:
⑵结构上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8.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四、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9.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20.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五、作文
21.以“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提示:
(1)、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以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
(2)、“读”的对象可以使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者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等。
参考答案
5.AD
6.B
7.我在父亲鼓励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8.百感交集:历险的余悸、脱险的欢悦、先前的委屈、对父亲的感激、巨大的成就感。
9.( 有了信心 )→( 信心大增 )→( 产生了巨大成就感)
10.做任何事都要着眼中最初的哪一步,一步步地克服困难。
11.(7分,第一问3分,后一问4分)叙写了外婆的精明安排使我小学时贫穷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事。围绕这一内容详写了外婆把我的西瓜面具腌成好吃的菜和外婆捞盂兰盆祭祀水果给我们吃两件事。
12.(4分。每点2分)为了说明外婆捞盂兰盆祭祀水果的行为也是一种善举,避免读者产生误会。
14.(6分。每项3分)情感:贫穷的生活环境里也可以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蕴含着作者乐观的情感(或:蕴含着作者对外婆精明安排的赞叹、钦佩、感激之情)(言之有理即可)。作用: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
15.① 因为 ② 说出
16.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