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2 17: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022秋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上册
8.卖火柴的小女孩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上课前,心安静。
书桌净,用品齐。
坐端正,认真听。
大脑运动操
《海的女儿》
《坚定的锡兵》
《拇指姑娘》
《皇帝的新装》
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目标导学
乘着想象的翅膀,
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
看花儿跳舞,
听星星唱歌。
1.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2.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单元导读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作者介绍
《卖火柴的小女孩》
梳理课文
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赤脚在街上 ,因为 而不敢回家 。
卖火柴
没有卖出火柴
小女孩为了取暖 ,在光亮中,她看到了 ,最后小女孩 。
擦燃了火柴
许多幻象
冻死街头
看到了什么
表达了
什么愿望
感悟重点
那她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呢?请你带着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找吧。
感悟重点
5
几次擦燃火柴
1
1.她终于抽出一根。
感悟重点
6
7
8
9
2
3
4
5
几次擦燃火柴
1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5.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感悟重点
①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②她又擦了一根。
③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④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⑤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感悟重点
快快打开自己的学习单吧。
感悟重点
5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第一次
擦燃火柴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想要温暖)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感悟重点
感悟重点
6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
第二次
擦燃火柴
3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想要温暖)
第二次
(喷香的烤鸭)
(想要食物)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感悟重点
感悟重点
7
第三次
擦燃火柴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想要温暖)
第二次
(喷香的烤鸭)
(想要食物)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想要快乐)
第四次
第五次
感悟重点
感悟重点
8
“奶奶!”小女孩叫出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第四次
擦燃火柴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想要温暖)
第二次
(喷香的烤鸭)
(想要食物)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想要快乐)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想要关爱)
第五次
感悟重点
感悟重点
9
第五次
擦燃火柴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想要温暖)
第二次
(喷香的烤鸭)
(想要食物)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想要快乐)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想要关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想要幸福)
感悟重点
课堂小结
1.根据课文内容写写感受。
我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练习时间:☆☆☆☆☆
练习正确率:☆☆☆☆☆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是否正确。
(1)小女孩不敢回家的原因是自己把火柴都擦燃了。( )
(2)小女孩非常在意自己金黄色的长头发。( )
(3)小女孩会在幻想中看见火炉的原因是因为她渴望获得温暖。( )
(4)小女孩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 )
(5)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实际
上指的是小女孩死了。( )



×
×
课堂练习
三年级—统编—语文—第三单元
8.卖火柴的小女孩 答疑课
答:课文中一共三次提到了“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的作用是为了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却走在街头,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能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问:课文里为什么要反复提到“大年夜”?
答:因为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早逝的穷苦鞋匠,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的、靠为人洗衣过活的寡妇。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同时还因为贫穷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所以当他成为了一名作家之后,就想写出他对当时的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自己笔下交替出现的美好幻象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对比,揭露社会丑恶的现状,使读者们认识到当时旧制度的黑暗、腐朽和不公,同时也希望用这样的作品激发人们的同情心,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
问:童话故事一般都是很美好的结局,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要写得这么悲惨呢?
答:破折号“——”在课文的第一部分中连续出现了两次:
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一处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说明拖鞋具体有多大。
2.“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一处起到的是补充说明的作用,强调小女孩忘不了的原因。
问:课文的第一到四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