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阅读新课堂 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一部分:典范文本精读
常见题型
1.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3.下列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典范文本
故乡的密码
蔺丽燕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开篇点题。]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中心句,总领③④段。]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中心句,总领⑤⑥段。]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粱,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辛勤劳动的赞美。]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中心句,总领⑦⑧段。]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林间百鸟图,表现了家乡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侵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中心句,同时起过渡作用。]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首尾呼应,议论点题,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
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
2.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 )
(2)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 )
比喻
拟人
3.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1)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瓜果在夕阳下都镀上一层金色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前者表现了雨靴因为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的老化现象。后者表现了人因为过于操劳而显得苍老的样子。
4.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阅读能力深化(阅读锦囊和对应训练请扫二维码)(共33张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2.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秋风 萧瑟,洪波 涌起。
(2)杨花 落尽 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jié
dàn
sǒng
zhì
sè
/
/
/
/
/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到达,登上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达到极点
降职
4.用诗歌原文默写。
(1)《观沧海》中详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千里寄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深切关怀。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八句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九至十二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点拨】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D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杨花”在旧体诗中常常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__________的气氛。
离散、漂泊
杨花
子规
哀伤、惆怅
9.下列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三、四句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D.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诗歌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B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三)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②,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渚:江中的小沙洲。②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画面生动,意蕴深长,请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十分清澈,江中月影仿佛与人更亲近。
1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
思乡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愁”。
13.饮酒行令,是古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中国诗词大会》将飞花令改良后作为一种比赛形式。现以“月(月亮)”为题,假如你是参赛者乙,请写出含“月”的诗句。
第一轮
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第二轮
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乙: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第三轮
甲: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乙: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第四轮
甲: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2.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
(1)潮平 两岸阔 (2)江春 入旧年
(3)断肠人 在天涯
xuán
yàn
téng
yá
/
/
/
停宿
旅人前行的路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形容悲伤到极点
4.用诗歌原文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连云港中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6.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下列对诗歌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的愁思自然地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通过写马瘦更加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情。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B
8.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效果。
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三)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9.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①总领全篇;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
10.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
11.最近,某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发起了一项关于“小时候背诵古诗文是否有用”的调查,下面是选取的其中的两组数据。
(1)请根据第一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
示例:小时候背诵的古诗文让大多数人受益。
(2)请根据第二组数据,提出一条建议。
示例:中小学课本应该增加古诗文学习的比例。(共21张PPT)
3 雨的四季
miǎo
lì
qí
duō
苞
灌
谧
淅淅
涩
媚
犷
睫
B
【点拨】“莅临”意为来到,来临(多指贵宾)。用在此处不得体。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性。
B.空气里像有无数香甜的果子,在诱惑着我的鼻子和嘴唇。
C.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点拨】A项,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C项,前后矛盾,“超过”和“左右”删去其一;D项,语序不当,将“研究”与“了解”调换位置。
B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2)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比喻
排比
拟人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C
雨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7.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8.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①梨花一枝春带雨;②杏花春雨江南;③小楼一夜听春雨。
大嫂、母亲
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
能干、慷慨
老妇人
阅尽沧桑、宽容、豁达
9.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
10.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示例: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0.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示例: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1.学完《雨的四季》之后,七(2)班准备开展“亲近雨”的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活动一:猜一猜】猜出下列谜语的谜底。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
②久雨不晴。(打一省会城市名)( )
(2)【活动二:写一写】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__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雨
贵阳
(3)【活动三:悟一悟】平凡的雨却蕴含着一种伟大,无生命的雨却蕴含着深邃的品质与精神。请谈谈你从雨的身上读出了哪些可贵品质。
示例:①牺牲自己,滋润他人。②哪怕自己消失,也要拥抱大地,拥抱大海。(共29张PPT)
1 春
hè
yùn
niànɡ
fú
fǔ
rùn
嘹
脆
转
烘
默
擞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喉咙 买弄 风筝 键壮 润湿 盼望
工夫 牧童 稀蔬 筋骨 胳博 蜜蜂
买
卖
键
健
蔬
疏
博
膊
3.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______(冒 挤 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_________(笼 飘 蒙)着一层薄烟。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 ______(逼 晃 刺)你的眼。
钻
笼
逼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
比喻、排比
拟人
比喻、拟人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改正。
①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古往今来,②人们用尽了几乎所有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和赞美春天。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它给大地穿上绿色的新衣,使大地焕然一新,到处生机勃勃;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希望,催我们奋发向上。它就像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拿着一支彩色的神笔,到处欢快地画着,画出了一幅幅幸福美好的生活画面,③画出了人生的美好。
第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地方”改为“季节”
将“几乎”调到“用尽了”前面
在“美好”后面加上“未来”或“前景”
6.请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再写几句话,给春天绘色。
春天是红的,红的春联,红的桃花,红的脸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是蓝的,蓝的天空,蓝的大海,蓝的梦想。
春天是绿的
绿的小草
绿的嫩芽
绿的心愿
(一)
阅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完成下列各题。
7.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①小、嫩、
绿、多、
②多、艳、
味甜
③由高到低
④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⑤细密、轻盈
⑥正面描写
与侧面描写
相结合
8.请品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闹”字的表达效果?
“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烘托出一派喧闹沸腾、生机盎然的景象。
9.面对春花,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有什么作用?
由春花联想到秋实,突出了春花的繁盛和气味的香甜。
10.写春草时,为什么要写孩子们的嬉戏?
①写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表现出春草的勃发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②活泼的孩子们与勃发的春草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洋溢着春天的活力。
(二)
婉转的春
李 丹
①旧历年过了,阳光明媚起来。二月的季节里,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冬日的余寒还在一波一波地侵蚀着,寒意在角角落落恋恋不舍地徘徊着,对于阳光的驱逐置之不理。偶尔有风吹过还有种凉寒彻骨的感觉,有时甚至还会有一场稀薄的雪。这样的时节人们便有了盼春的心情。
②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扭着细弱的腰肢款款而来,最初没有什么气势却执着,一寸寸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先是空气里有了一丝暖意,迎面的风抽了筋骨般不再那么硬朗,阳光一扫冬日里的倦怠,愈发变得明媚灿烂起来,那样的阳光很是有了几分力量,毫不吝啬地落在角角落落里。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一场细雨过后,便大大方方地绿起来,没有了丝毫的羞涩感。堤岸的柳也耐不住寂寞了,细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飞舞,听到春天的消息悄悄鼓起了米粒般的芽苞,却忍着,掩饰着,和不经意的春风在温暖的阳光里调情。
某一天,阳光更加温暖了些,那柔嫩的黄才一日日从芽苞中泄露出来,像一粒粒金黄的豆子挂满了枝头。还是那场雨吧,雨后,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这个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千花万朵。
③果园里,最先登场的是杏花,枝枝杈杈还干枯着,毫无声色,却在你的回首间爆出了一树的雪白;你还在惊叹着花的神奇,微风过处,却有花瓣纷然飘落,想必它在忙着结籽吧,这时,嫩黄的叶才姗姗露出了它的颜面。之后,是桃花那一张张娇艳的脸,有了前人那么多诗句的沉淀、浸染,怎么看桃花都是那么笑意盈盈的,有娇俏也有几分筋骨,宛若二八女子的脸。桃花似乎是最为大写意的春天,桃花开了,苹果花、梨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绽放,奉献自己的完美。春天在这样的繁华盛世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开始它极为短暂的旅程。
④风在春天里也是那样耐不住寂寞,它在春天里收了棱角与锋芒,浸染了花香与温暖。这样的风穿过树叶与花朵,在肌肤之间肆意地游走,不冷也不热,恰到好处,温润得如邻家少女。春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⑤满眼都是绿色的时候,春也就深了。
11.请围绕题目,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每空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春天脚步婉转款款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正式来到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深了
春蛰伏着不动声色
春天加快行走的脚步
春天大肆张扬地展现
12.请仔细品读第②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同是写小草,本文用“探”,朱自清用“钻”,二者的妙处有何异同?
①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同: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小草人格化,富有情趣。异:“探”字突出了小草对春天温暖的渴望;“钻”字体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妙用修辞,可以使语言灵动,表达形象。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柳枝的芽苞”比喻为“一粒粒金黄的豆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枝发芽的情形,富有诗情画意。
13.第③④段分别写出了春花、春风怎样的特征?
春花:繁多、美艳。春风:温暖、芳香。
14.本文和课文《春》在体裁上都属于散文;两文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15.武汉市实验中学七(1)班准备开展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赏春】指出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是从哪个角度写春的。
听觉角度
嗅觉角度
(2)【绘春】一位同学拍摄了春天的四幅画面,请你从提供的诗句中为它们各配上连续的两句。
(备选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草长莺飞二月天/好雨知时节/春风又绿江南岸/拂堤杨柳醉春烟/明月何时照我还/浅草才能没马蹄/当春乃发生)
①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护春】美丽的春天需要大家呵护。为了让人类永远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语。
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6.【写作借鉴】朱自清在《春》一文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春景,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的景物。(100字左右)
春风,她带着浓浓暖意唤醒了沉睡的生灵,冰冻的湖面慢慢张开笑脸,灰暗的天空逐渐透露湛蓝。她混着泥土的气息,带着花草的清香拂过我的脸庞,像婴儿柔嫩的皮肤,像母亲温暖的双手。听,那是什么声音?那是溪水的“叮咚”声,那是树叶的“沙沙”声,那是小鸟“叽叽喳喳”的鸣叫声……(共28张PPT)
2 济南的冬天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_”
jì
kān
xī
肌
薄
济
攘
镶
汶
纹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________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只等春风来把他们________,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3)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________的蓝水晶。
A.温晴 唤醒 空灵 B.温暖 吵醒 空灵
C.温晴 吵醒 精灵 D.温暖 唤醒 精灵
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诗的境界中必须一定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
D.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也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点拨】A项,搭配不当,可将“地方”改为“季节”;B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C项,语义重复,可删去“一定”或“必须”。
D
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D.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点拨】D项运用的是拟人,其他项运用的是比喻。
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晨,我们沿着溪边步行,发现太阳刚刚苏醒,它在重重的山与滚滚的云里拉开弓,把光芒射到人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原来灰沉沉的溪水,也浮出金黄的光影
②草叶间的露珠,显现出彩虹的光泽
③那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了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D
(一)
阅读“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完成下列各题。
6.这段文字主要描绘( )
A.山上秀美的景色 B.冬天小雪的秀美
C.雪后山景的秀美 D.济南冬天的美景
7.这段文字描写景物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在文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空间顺序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8.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准确地写出了小雪落在矮松上的样子。
(2)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夕阳照射下山腰小雪的情韵,写出了冬天的雪娇美的情态。
9.选段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在结构上与首句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怜和赞美之情。
(二)
泉城之冬
方远
①或许是由于秋的来去匆匆,济南的冬天总会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在济南人的记忆中,很难找出一个由秋到冬的过渡,说不定哪天的早晨,你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揉着惺忪睡眼,拉开厚重的窗帘,就会惊奇地发现,外面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世界了。
②雪是济南冬天的象征,没有了雪,济南的冬天就失去了几多韵味,济南人就失去了几多乐趣,对于济南人来说,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可想象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白色的精灵成了济南冬天的灵魂。
③大雪过后的济南无疑是个硕大无比的乐园。雪花悠然自在地飘落着,盘根错节的树枝,或平或尖的房檐,熙熙攘攘的街市,都被它悄无声息地覆盖住了,那份晶莹剔透的洁白让整个城市换了新装,立时素雅而壮丽起来。
④对济南人来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一张张参加喜庆宴会的邀请函,大街小巷里,公园广场中,仿佛到处都是欢乐人群,或一家老小,或亲密恋人,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干脆仰卧在雪地上,任雪花在自己火红的脸膛上一片片地融化……不管是老是少,也不管是男是女,在这神圣的雪花面前,都变得天真纯净起来,烦恼没有了,忧愁消失了,那份欢愉是经久不衰的,无与伦比的。
⑤冬日里的趵突泉自然也不会寂寞的,雪中赏泉当是别有情趣。泉涌如轮,泉水汩汩流淌,漫天飞舞的雪花未等落地就融化在泉水的热气里,就像孩子投入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游人畅游其中,分明感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⑥那么,大明湖呢?那么,千佛山呢?她们在雪花里又是个什么样子?
⑦济南的美景举不胜举,雪中的美景千姿百态,无论你用多少笔墨都不可能一一道尽,挂一漏万是肯定的了。
⑧如果说雪后赏雪是济南人的喜庆宴会的话,那么,每年春节的彩车大游行则是济南人的狂欢节了。古老的商业区泉城路已经焕然一新,百年的老字号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鳞次栉比的商城红灯高悬,一辆辆彩车披红挂绿,招摇过市,宽敞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人们身穿节日的盛装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同辞旧迎新。
⑨当然,也有久不降雪的冬天。有时候,老天会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给济南人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将这珍贵的雪花贪婪地揽在怀中,迟迟不愿松手,试探着济南人的耐性。无雪的冬天总会让济南人忐忑不安,如背重负,就像在痴痴地等待一个早就约好上门的客人,而他却毫无缘由地失约了。于是,济南人就开始盼雪。
⑩盼雪的日子是心神不宁的,也是充满幻想的,心里平添的这份美好的惦念让漫漫的冬季不再枯燥无味,暗淡失色。但是,不管怎样,或早或晚,这雪总是要光临济南的。来得迅雷不及掩耳的时候,给济南人以喜出望外的惊奇;来得步履姗姗的时候,给济南人以如愿以偿的满足。
在企盼与惦念中,在欢喜与满足里,济南人就这么享受着冬天,守候着冬天。
渐渐地,那雪在一点点地融化,那风在一丝丝地变暖,这个时候,济南人好像在瞬息之间听到了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封闭了一冬的窗户,大喊一声:呵,是春天来了吗?是那报春的燕子来了吗?
10.本文以“雪”为线索行文,主要写了济南“雪后的冬天”和“久不降雪的冬天”。
11.下面句中加点的两个“幻想”,其含义有何不同?
指人们期待雪的到来,想象着雪的来临。
指人们由济南冬天温暖的景象,联想到春天的到来。
1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⑨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人对雪的强烈期盼之情,富有情趣。
13.为什么说雪是“济南冬天的灵魂”?
①雪晶莹剔透的洁白让整个城市换了新装,立时素雅而壮丽起来。②人们在这神圣的雪花面前,都变得天真、纯净、欢愉起来。③雪中的美景千姿百态,别有情趣。
14.仔细品读第 段,联系全文谈谈济南人是如何享受冬天的。写出三点即可。
示例:①济南人在雪天全家出动,或与亲密恋人一起尽情享受雪中之乐;②雪中赏泉、赏湖、赏山;③在春节的彩车大游行中尽情狂欢;④对雪的美好企盼与惦念让冬季不再枯燥无味;⑤雪光临济南时,无比欢喜与满足。
15.济南山秀水美,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到济南进行一次秋游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秋游是一种通俗的说法,请你为这次活动取一个更有诗意的名字。
示例一:美的巡礼。示例二:与济南对话。示例三:济南,我来了。
(2)请你为这次秋游设计三项有意义的活动。
示例:①寻找一位自然“朋友”,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②即兴创作赞美济南的诗歌;③绘下印象最深的济南自然图景;④拍摄秋游活动中闪光的一瞬间;⑤秋游结束后举办“大美济南”优秀图文展评活动。(任写三项,合理即可)
(3)林林为了了解济南,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一副对联,但他总觉得这副对联的下联有问题,请你帮助他修改。
上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下联:一城山色湖半城
你修改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山色半城湖
16.【写作借鉴】作者善于运用拟人手法来描写景物,如“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小雪后小山秀美的景色。
【片段仿写】请你选择某一景物进行描写,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80字左右)
秋雨无声地飘洒在大地上,既不热烈,也不温柔,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像一个漫无目的的游者,既不着急,也不偷懒。天灰蒙蒙的,带着挥之不去的恹恹之意;地黑漆漆的,永远一副冷峻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