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以 读 促 写、读 写 结 合
--谈初中英语阅读写作教学
初中生英语阅读/写作学与教的问题
“写”是中学生英语学习问题最大、最为薄弱的方面之一。
问题表现在学生产出的作文上;其主要根源是在语言的输入环节和内化过程上——这与读的方式有关。
阅读课中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掌握,忽略阅读技巧和文本结构的分析,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的时候只关注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唯一目标,没有将阅读课做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更没有将阅读文本作为学生写作的很好的样本。
写作教学仅限于考题作文练习/讲评,不能有效利用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
其结果:学生既不能深入理解和欣赏优秀语篇,也不能写出较好质量的作文,甚至句子水平的写也成问题。
解决对策:改进阅读教学,加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理论依据
Krashen 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是接受“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用公式表示为“i+1”。
Swain在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他在肯定了Krashen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提出:二语习得还需要可理解的输出才能达到高质量地使用目的语的程度。
H·G·Widdowson在他的“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中提到,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在一起教学。
文秋芳女士认为: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
语言学家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课文是写作素材的聚集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言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涵义与内容
什么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具体说就是通过阅读培养语感、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建构篇章的能力、通过写作层次训练培养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包含
1.“针对写作的文本研读”
2.“基于阅读的写作练习”
一般而言,读写结合可以有:仿写、缩写、续写、改写...
对初中生而言,仿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读写结合的具体内容:
从“读”中吸取哪些有关“写”的元素?
主题内容、语篇结构、语言表达、文体风格
关于针对写的阅读
回归文本、紧扣课文的精读、深读、研读。不仅包括对文中事实性信息的理解,还包括对作者态度意图、文化涵义、写作风格、语言运用、篇章结构等的理解和赏析。
其意义在于加强在语境、语篇中的语言形式(词汇、句式、语篇连贯法)学习,强化输入/感知,提高有效吸收(意-形联系)和内化。
关于基于阅读的写
基于所读文本,对其中经典句子、语段(乃至篇章)的各种写的活动——抄写、仿写、填写(句内和句间的关键成分)、组字成句、连句成段、整体仿写;并对照范文、范句进行写的评价和改进。
在强化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提供书面产出练习机会和提供反馈、做出修正的机会。
如何在阅读课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一、在英语阅读中积累习作语言
二、在英语阅读中迁移写作技巧
1、在英语阅读中迁移“细节描写”之法。
2、在英语阅读中迁移“谋篇布局”之法。
三、在英语阅读中穿插随文练笔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研究读前活动,为写作“添砖加瓦”
(拓展学生的思维,唤起旧知,激发想象力)
1、头脑风暴法
2、看图说话
3、预测
二、关注读中活动,为搭起写作的“脚手架”
1、整体阅读,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系统性
2、深层阅读,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三、重视读后活动—建起写作的“大楼”
(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基于文章的写作
2、模仿文章的写作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意义
可以很好的解决英语教学中“读归读、写归写”的问题。
以写(输出)促读(输入),促进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解决由于课时紧张而被忽略掉的写作训练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最大限度地习得并使用语言。
Let’s work together,
to make the language-learning better
to make our students better
to make ourselves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