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画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 画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08: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画》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首五言谜语诗,配有一副对应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以便顺利地悟出谜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学习本课会认字、会写字,认识3个偏旁“辶、?、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诗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喜爱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会认字、会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喜爱古诗的情感。
讲读法、情境教学法
1课时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第一课时
一、欣赏画作,激发兴趣
1.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学生欣赏。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画》。
二、认读课文,探研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的字音。
(读好平舌音“色”,翘舌音“声”,前鼻音“远、近”“听、声”)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4.交流汇报: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比一比,读一读:天—无 不—还 近—听
(二)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生字读的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课文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桌互读、互评。
4.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水、去、来、不”4个生字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点拨:“水”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横撇是第一笔,其中的撇要与第四笔捺相呼应;“去”的第三笔是长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来”的第四笔和第五笔分别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些;“不”的笔画较少,撇和点要对称,要写舒展。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画作,学习欣赏。
2.教师介绍国画:国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手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被称为“中国画”。
3.出示绘画过程的视频。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出示图片,学生边欣赏边听课文录音。
2.教师:说说这幅画里都画了什么?古诗哪一行写了山?哪一行写了水、哪一行写了花、哪一行写了鸟?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行读一读。
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
4.交流汇报:你喜欢哪一行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
(1)远看山有色。
教师出示有“山”的图片,指导朗读:看,这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谁来品读这行诗?(指名朗读)
(2)近听水无声。
教师出示有“水”的图片,提问: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这里的流水却无声。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引导朗读: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全班齐读。
(3)春去花还在。
教师出示有“花”的图片,引导朗读: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会凋谢。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都盛开着。谁能把这一行诗读好?
(4)人来鸟不惊。
教师出示有“鸟”的图片,引导朗读: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人靠近时,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进了,它也不会惊飞。谁能读读这行诗?
5.学习本课近反义词。
6.教师: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加上一些动作,一起表演读。
三、积累语言,熟读成诵
1.教师:多美的一幅画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欣赏这幅美丽的画。
播放配乐,学生边听边吟诵。
2.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成果展示。(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课堂小结
1.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
学生展示自己会背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