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教学设计
《小蜗牛》是本册教材中唯一没有拼音辅助的课文,是一篇内容丰富、篇幅短小的童话。本课没有拼音辅助,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由于教材设置了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插图,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照图画理解课文,体会四季的变化,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照图画理解课文,体会四季的变化,培养阅读习惯。
讲读法、情境教学法
2课时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视频。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视频歌曲《蜗牛和黄鹂鸟》,学生跟唱。
2.要求学生说一说歌曲的内容。
3.讨论:为什么蜗牛说,等它爬上树,葡萄就成熟了?
4.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小蜗牛》。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聆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通过熟字加部首的方法自主识字。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出示“小树发芽”的图片,认识“发”和“芽”。
(2)认识“孩、玩、吧”。
①出示句子:
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②指名读生字,齐读。(相机认识王字旁)
③学生自由读句子,小组读,齐读。
(3)认识“爬、呀、久、回、全、变”。
①出示句子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土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②指名读生字,齐读。
③学生反复练读句子。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要求读流利。
2.学生借助插图,自由读课文。
3.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虚线画出蜗牛妈妈的话,用横线画出小蜗牛的话。
4.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轮流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5.组织学生分别读一读蜗牛妈妈的话和小蜗牛的话。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学习“对、妈”的读音、结构、部首,以及书写顺序。
2.学生边写边说出笔画的名称。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学生跟唱。
2.教师:这首歌真有意思。歌曲中的这只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那课文中的这只蜗牛呢?课文中有三句一模一样的话也说明蜗牛爬得很慢,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1)指导朗读:“爬”的声音拉长,“好久”要重读。
(2)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教师质疑:小蜗牛爬的距离远吗?从哪里看出?
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旁边”的意思。
4.合作探究2-8自然段。
(1)教师:小蜗牛爬行的距离并不远,但是要爬很久,才爬回来。那“好久”是多久?
(2)学生讨论交流下列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整理并板书。
①小蜗牛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它在树林里看到了什么?
②小蜗牛第二次去小树林摘什么?摘到了吗?它又看到了什么?
③小蜗牛第三次去小树林采什么?采到了吗?它又看到了什么?
④为什么小蜗牛每次都看不到想看的景色?
(3)教师:从家里爬到小树林再爬回家,一个来回要一个季节。从春天开始爬,看到的是夏天的景色;从夏天开始爬,看到的是秋天的景色;从秋天开始爬,看到的是冬天的景色。小蜗牛爬得可真慢啊!小蜗牛每次都看不到想看的景色,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4)教师引读:小蜗牛虽然看不到想看的景色,但它也了解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5.小组合作,互相练读。
6.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学习“全”和“回”的读音、结构、部首,以及书写顺序。
2.学生边写边说出笔画的名称。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课题小结
孩子们,本课是没有拼音辅助的课文,你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希望你们继续加油,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寒假沉醉在阅读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