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羊寨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羊寨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7-10 15:2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出现在( )
A.屋大维统治时期 B.伯里克利统治时期
C.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D.凯撒统治时期
2.下列四位欧洲航海家到达东方(亚洲)的有( )
①迪亚士 ②达·伽马 ③哥伦布 ④麦哲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表是某个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历史小论坛——“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表格中数字序号处相对应的人物分别是
类别 典型事例 典型人物
建国篇 独立战争 ①
统一篇 美国内战 ②
富强篇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③
称霸篇 推行“冷战”政策 ④
A.①华盛顿 ②林肯 ③爱迪生 ④杜鲁门
B.①林肯 ②华盛顿 ③卡尔·本茨 ④杜鲁门
C.①华盛顿 ②林肯 ③爱迪生 ④罗斯福
D.①林肯 ②华盛顿 ③卡尔·本茨 ④罗斯福
4.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SHAPE \* MERGEFORMAT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美洲
6.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 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7.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临朝听政,开创殿试
C、重用人才,奖励生产 
D、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8.在四川抗震救灾现场到处活跃着“红十字”,“红十字”的标志源于哪一宗教?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9.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编制户口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10.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A.10年 B.14年 C.25年 D.30年
11.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
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
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
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12.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综合题
13.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
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往一女孩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那些经验教训,遵循那些原则?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1岁的关天培决意为国牺牲,与家人做了诀别,把多年积蓄的财产分赠给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带领将士与英军展开了肉搏,最终壮烈殉国。
材料二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则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材料三 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材料四 如图
(1)关天培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第一次较量中壮烈牺牲的,这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2)你知道材料二的内容是谁的主张吗?在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采取了何种策略?
(3)材料三中的“他”在哪次战争中牺牲?这次战争中对洋务运动起毁灭性打击的是哪一战役?
(4)材料四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材料中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1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上述话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
1490年 0 0 0 50,000,000
1570年 138,000 235,000 25,000 9,700,000
1650年 725,000 815,000 644,000 9,105,000
1852年 1,319,000 1,188,000 6,252,000 8,211,3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