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7-10 15:3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
题 号 一(40分) 二(60分) 总 分
21(19分) 22(23分) 23(18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林林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 B.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2.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并立。下列政权未与南宋并立的是
A.金 B.西夏 C.元 D.北宋
4.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
5.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下列成就中代表了宋朝的先进与繁荣的成就是①造船业居世界首位②指南针用在航海上③流通纸币“交子”出现④筒车灌溉技术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00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对本千年十个影响最大的人物,成吉思汗位列第三。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贡献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迁都北京 D.诛杀文天祥
7.“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8.“大师西去悲难禁,毕升功德世长流”。北宋时期,毕升发明的哪一技术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9.2011年6月1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珍藏海峡两岸多年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下列画家及作品与黄公望同一时代的是
A.徐渭《墨葡萄图》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10.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1.明朝皇帝朱元璋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立三司 ②设立锦衣卫
③设立东厂 ④撤销中书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日益加强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13.一学习小组开展以“明朝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中恰当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14.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独尊儒术   B.设立军机处   C.提倡言论自由  D.大兴文字狱
15.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争,方知海外有孤忠”哀悼的是
A.宋应星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郑和
1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做一个研究课题时,搜集了“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和“雅克萨之战”等资料。根据所选材料,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外友好交往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中外冲突  D.繁荣与开放
17. 电剧连续剧《乾隆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乾隆帝有关的史料。下列史实可供推荐的是
①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②粉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④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到了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水库境内,有一段“钻”进水下,成为“水下长城”。今年以来,由于当地干旱少雨、水库下游用水增多,潘家口水库水位下降10余米,致使部分“水下长城”浮出水面,呈现出一道亮丽景观。下列关于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长城东起山海关 B.明长城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C.明长城西至嘉峪关 D.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9.中国许多著作都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如果给右图著作一个恰当的评价,你的选择是
A.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C.我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D.我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20.在学习完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相关内容后,某历史兴趣小组设置了以下课外拓展主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B.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者李春 C.《本草纲目》的医学价值和李时珍 D.司马迁与《资治通鉴》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9分,第22题23分,第23题18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它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中国的这种选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于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孙中山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涉及“进士科”的是哪一考试制度?唐朝统治者是如何完善这一制度的?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印证该制度的根本目的。(7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为什么把这种制度称为“最古最好的制度”?(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制度在明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中顾炎武如此评价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5分)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经历了兴起、兴盛和衰落的历程,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朝代?(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帝国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遂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
材料二:……郑和前往西洋……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
——泉州灵山郑和行香碑
材料三:“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材料四:顺治十三年,下达“禁海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顺治十八年,清廷进一步下达“迁海令”,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不得逾越。……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列举出唐代中日、中印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各一例。从材料中概括出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对世界发展的贡献。(8分)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明朝中外交往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当时郑和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4分)
(3)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政府推行的什么政策导致出现了材料三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依据材料四概括该政策的具体表现。(6分)
(4)上述材料的史实反映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中我们可以获取怎样的启示?(5分)
2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赞干布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材料二:(如右图)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1)材料一中的松赞干布迎娶的大唐公主是谁 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5分)
(2)材料二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首创的制度?该朝代对西藏是如何管理的?(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的措施。(4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历史结论 (4分)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 年 级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B A B B C D D C B A D C C C A D D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9分,第22题23分,第23题18分,共60分)
21.(1)科举制度。(2分)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3分)“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2分)
(2)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繁荣。(4分)
(3)八股文(或八股取士)。(2分)明朝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败坏人才,危害了社会发展。(3分)
(4)兴起:隋朝;兴盛:唐朝;衰落:明朝。(3分)
22.(1)鉴真东渡(或遣唐使);玄奘西行。(4分) 唐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分)唐朝时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2分)
(2)郑和下西洋。(2分)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
(3)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实行禁海政策,内迁沿海居民,不许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4分)
(4)中外交往(或中外关系)。(2分)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3分)
23.(1)文成公主。(2分)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3分)
(2)元朝。(2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3分)
(3)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4分)
(4)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的光荣传统等。(言之成理即可,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