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 《济南的冬天》优秀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 《济南的冬天》优秀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2 19: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济南的冬天老 舍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庆
祝川端康成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人,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到
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
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
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
作家。”这位瑞典大使说的中国作家就是老舍先
生。老舍虽未获奖,但他以深刻远博的文学思想、醇厚质朴的艺术风格,成为永远闪耀在世界文坛
的一颗明星。老舍曾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
今天,我们将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的
冬天,去领略冬天的济南那特有的温馨……
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济南的冬天之美。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4、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学习目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
家,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曾
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老舍是一位多
产的现实主义作家,新中国成立后写
了20多部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
劳动模范。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
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
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作者简介
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他应邀
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离开英国途中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
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生活在济南温暖宜人
的冬季里,老舍感到异常陶醉,作者称山东是自
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
大学任教时所写。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
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把一个山水秀丽
的济南,活脱脱的写进他的散文《一些印象》里。
背景链接
济南风光秀丽,“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李白、杜甫、苏轼、老舍等古今杰出的大家,都曾先后在济南生活过,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知识链接
济南(jǐ) 着落(zhuó)
薄雪(báo) 镶上(xiāng)
髻(jì) 看护妇(kān)
肌肤(fū) 水藻(zǎo)
贮蓄(zhù xù) 澄清(chéng)
字音字形
(1)秀气:清秀文雅,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2)响晴:晴朗无云。
(3)温晴:温暖晴朗。
(4)设若:假若。
(5)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6)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7)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8)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统称。
(9)澄清:(水)很清亮。
(10)蓝汪汪:形容很蓝很蓝的颜色。
词语释义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题目蕴含着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和赞美之情。
文题解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
温晴。
整体把握
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山、水。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暖、绿、清、亮。
整体把握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济南冬天的水色
可爱
秀气
淡雅
绿、清、亮
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并说说文章的结构方式。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冬天有温晴天气的济南是个“宝地”。
第二部分(第2-5段):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第6段):分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第四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
整体把握
速读第1自然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对比
合作探究
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合作探究
第1自然段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赞美济南是个宝地。
直抒胸臆。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合作探究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与实际情况不符。
合作探究
第2自然段“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由上段的写阳光过渡到介绍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合作探究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睡”“醒”将老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舒适温暖的环境。
合作探究
从第3自然段来看,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合作探究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的这一特点。
合作探究
作者还写了济南人的神情和心理,目的是什么?
写了济南人的神情和心理,从侧面表现冬天的济南是一个适于人们生活的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合作探究
“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一词该怎样理解?
“慈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人们的感觉,印证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合作探究
第4自然段写的是薄雪覆盖下的山,全段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妙”。
合作探究
薄雪覆盖下的山“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合作探究
(2)妙在雪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迷人情态。
合作探究
作者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镶”字用得好,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的秀美。
合作探究
把“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中的“顶”换成“覆盖”,好不好?谈谈理由。
不好。
“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儿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形象感、动态感较强。如果换成“覆盖”则与小雪不吻合。
合作探究
赏析: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有的……有的……”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覆盖不均和小山本色的若隐若现;并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把色彩斑驳的山坡比作“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将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和风儿吹动下的小山描绘得富有动感和美感,显得更加秀丽迷人,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对“微黄”“忽然”“微微”这三个词的运用,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精妙妥帖;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雪后日落中的小山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将山腰的薄雪在夕阳下发生的变化细腻地描写出来,使小山显得格外情态可掬,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第4自然段是通过什么方法化静为动的呢?
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合作探究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对济南小山的无比怜惜和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第5自然段写城外的远山,其特点是什么?
素淡雅致。
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描写写城外的远山的?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
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
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三笔两笔就勾画出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素淡雅致的特点。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用两个“卧”字?
唯有“卧”字才能把错落有致的小村庄及矮屋房顶上的薄雪的形状、情态写得活灵活现,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两个“卧”字表现出的安闲、舒适与前文“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这样使全文一致,有一种和谐之美。
合作探究
朗读第6自然段,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不结冰”“冒着点儿热气”,有“绿萍”——水的暖。
有“水藻”,水藻绿得像拿出了“终年贮蓄的绿色”——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水边有“垂柳”,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水的清、亮。
合作探究
作者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合作探究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合作探究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用“空灵的蓝水晶”作比喻,凸显了济南的冬水清澈通透(清、亮)的特点。
合作探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含义: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
作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既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又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合作探究
题目为“济南的冬天”,最后一段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表明济南景物的特色;
“冬天的济南”作为结束语,表明作者对特定时令里济南总的观感,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的山和水,表现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请找出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并分析。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合作探究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弱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既是思索,又是猜测,还同时是与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合作探究
(1)善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3)语言质朴亲切、生活化,自然活泼;
(4)布局精心,层次井然。
写作特色
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一个大作家的温润情怀。作者眼里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是“慈善”的,济南人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是下点小雪,也让济南的小山变得“太秀气”,况且济南的水还“冒着点儿热气”,整个天地“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可以受到一种高尚、高雅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
课堂小结
总写:冬天温晴——总算是个宝地(对比)
冬天的山
分写
冬天的水 暖、绿、清、亮
总写: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阳光朗照 可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比喻、拟人)
你能说出描写冬天的诗句吗?
(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
拓展延伸
1、为了传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下列句中哪些词需要重读?请在下面划上横线。
(1)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___
课堂检测
___
_____
___
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第5自然段围绕一个“__”字描绘
了雪后的山景,按照___顺序,从山上、山尖到___、___依次描绘,突出了
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
空间
课堂检测

山坡
山腰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
算个宝地。(“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写济
南的山水景物,都与此相关)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
雪。(“卧”字运用拟人的修辞,传神地写出了山村
和雪的情态)
C.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水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的蓝)
D.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这句话和课文标题“济南的冬天”侧重点不同,放在文章最后不太合适)
D
课堂检测
4、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从三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美济南是个“宝地”。然后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全景图。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的远山;写济南的水,写出水的温暖、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意。文章就是由这样几幅画面组成,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