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世说新语》二则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2 23: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 刘义庆
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该书在魏、晋是当时盛行的小说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和笔记小说发展影响很大。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文言文的四步学习法:
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品读:理解字句,整体感激
精读: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期 行
期qī:约定,行,出行 “期行”:即约定日期出行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qī ]



[zāi]
[fǒu]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
期:约定

行:出行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放弃
去:古:离开
今:到…去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当时
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不”通“否”,不在
译文: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跟人约了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语气词,表感叹,“啊”
相:代词,别人,委:古:丢下今:委托 而:连词,表顺承
连用,表判断
则:就
形作动,对…感到惭愧
引:古:拉
今:引用
顾:古:回头
今:照顾
<<期行>>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文章记叙元方七岁时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主要表现元方的聪敏,为人方正直率,敢于据理力争,尤其是懂得为人的道理。
2、《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人。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实话实说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稍公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诚实是我永久的伴侣。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与全体学生共勉:
尊称 zūnchēng
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例如,小王尊称王医生为神医。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选自《世说新语 德行》
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着色文字的读音
乘 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xīn
zhé
xié

zhěng
nìng
huà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
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一起,都
想要
顺便借光

形作动 ,对……感到为难
代词,这件事
恰巧,幸而

同意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上恰巧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
倒装句,“为何”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
疑,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
邪?” 遂携拯如初。
抛弃
先前
……的原因
迟疑,犹豫不决
罢了
接受
请求
难道
能够,可以
因为
于是
救助
当初
作乱的人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凭,根据
评定
助词,的
译文: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
“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
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
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和劣。
古今异义字:
贼:古:作乱的人,今: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结果
耳:古:罢了,今:耳朵
宁:古:难道,今:宁可
可以:古:是能愿动词“可”与“以”两个词连用,“能因为”
今:“可以”两字连用,只作能愿动词
乘船
开端:华歆﹑王朗据乘船避难
发展
有人想要搭船
华歆:为难
王朗:幸尚宽
高潮
后贼追至情况紧急
王朗:欲舍所携人
华歆:宁可以急相弃邪
结局:
遂携拯如初
轻诺寡信
重 诺 守 信
1、“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优在”哪里呢?
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临危不惧,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2、读完《乘船》,它给了你什么启发性思考?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
守信走遍天下
寡信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