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时规范练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课时规范练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2 21: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课时规范练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湖南三湘名校联盟大联考)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不适用于伴性遗传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孟德尔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
C.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演绎指实施测交实验
D.孟德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基因和等位基因等相关概念
2.(2022陕西渭南二模)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发现任意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
B.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
C.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
D.豌豆所有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2022山东文登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现过程、本质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绎的过程是指完成测交实验的过程
B.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基因的自由组合指的是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D.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所有的基因
4.(2022江苏淮海中学调研)下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互换,则图中所示个体测交后代的表型种类依次是(  )
A.4、2、3 B.4、2、2
C.2、2、4 D.3、2、2
5.(2022江苏淮安模拟)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2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6.(2022重庆巴蜀中学月考)果皮颜色是甜瓜重要的品质性状,在发育早期甜瓜果皮均为绿色,随着果实的发育,有些始终为绿色,有的逐渐变为黄色或白色。研究者利用不同皮色的甜瓜植株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绿皮×黄皮 子代(F1)发育早期为绿皮
实验二 实验一的F1取一株进行自交 F2:绿皮243株、白皮61株、黄皮21株
实验三 实验一的F1与黄皮杂交 F2:绿皮42株、白皮19株、黄皮21株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若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仅由实验一的结果无法确定黄皮是隐性性状
B.由实验二的结果可判断甜瓜皮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实验二中F2白皮有2种基因型、F2绿皮有6种基因型
D.若将实验三所有F2绿皮进行测交,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2∶3∶3
7.(2022山东临朐模拟)某昆虫存在3种体色,分别为黄色、灰色、青色。下图1是某科研工作者用纯种黄色和纯种灰色昆虫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图2是与体色有关的生化反应原理。已知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该昆虫体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C.F2中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有2种
D.若F1测交,则后代表型有3种
8.(2022山东聊城期中)某种鱼的鳞片有多种表现形式,现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中野生型鳞∶单列鳞=1∶1。将F1中单列鳞鱼雌雄随机交配得F2,表现为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散鳞=6∶3∶2∶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中无鳞鱼是杂合子,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类配子
B.该鱼鳞片可能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F2单列鳞与无鳞个体中可能存在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D.F2单列鳞鱼中稳定遗传个体的概率为1/6
9.(2022山东济宁期中)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后代分离比为6∶3∶2∶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B.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致死
C.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后代分离比为7∶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均致死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2022山东泰安摸底)某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现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中导入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型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基因导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B.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种基因型
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
11.(2022山东济南期中)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有紫色、蓝色和白色3种。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蓝花植株进行了杂交实验,F1植株均开紫花,F1植株相互授粉,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F2表型 紫花 蓝花 白花
雄株 9/32 3/16 1/32
雌株 9/32 3/16 1/32
A.该植物的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B.该植物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F2紫花雄株中杂合子占4/9
D.若让F2紫花中的雌株与雄株相互授粉,则产生的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
三、非选择题
12.(2022山东青岛期初考试)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某二倍体农作物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花的位置和花的颜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研究者利用纯系品种顶生紫花与腋生蓝花进行了杂交实验,F1植株全部表现为腋生紫花,让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腋生紫花∶腋生蓝花∶顶生紫花∶顶生蓝花=39∶9∶13∶3。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该农作物花的颜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理由是                          。
(2)在F2顶生紫花植株中基因型有   种,其中杂合子有   种,让F2中的紫花植株随机受粉,则后代中蓝花植株所占比例为      。
(3)立枯丝核菌引发的纹枯病可导致该农作物大量减产,植株的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且纯合感病个体不能存活,该农作物晚熟(M)对早熟(m)为显性,含早熟基因的花粉有50%的概率死亡,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早熟感病植株及纯合晚熟抗病植株若干,为选育早熟抗病植株,请写出较为简捷的杂交实验方案:                ,该方案所获得的早熟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
(4)现有甲、乙两个该农作物品系,甲品系感病,乙品系抗病。为深入研究R、r基因与抗病性的关系,研究者使用RNA干扰技术减少甲品系中R基因、乙品系中r基因的翻译,结果发现,甲品系变为抗病植株,乙品系抗病性进一步增强。由此可知,R、r基因与抗病性的关系为                        。结合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一种防治该农作物纹枯病的思路:               。
13.(2022山东肥城三模)果蝇是双翅目昆虫,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其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常用的模式生物。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突变和互换),那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   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               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     。
(2)野生果蝇翅色是无色透明的。GAL4/UAS是存在于酵母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GAL4蛋白是酵母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它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UAS结合,驱动UAS下游基因表达。科研人员将一个GAL4基因插入雄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又将一个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插入到雌果蝇染色体组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但无法表达,只有与插入含有GAL4基因的雄果蝇杂交后的子一代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才会表达。甲科研小组分别利用上述的一对转基因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中绿色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
组别 F1 F2
甲 绿色翅∶无色翅=1∶3 绿色翅∶无色翅=9∶7
①仅用甲组杂交结果F1    (填“能”或“不能”)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插入2号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根据甲组的F2杂交结果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填“是”或“不是”)    插入2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②乙科研小组另选一对亲本果蝇进行以上的杂交实验,发现F2中雌雄果蝇的翅色比例不同,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若统计F2中雌雄果蝇翅色比例是                         ,说明推测原因是正确的。
答案:
课时规范练
1.B 解析 孟德尔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基因遗传,也适用于伴性遗传,A项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孟德尔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B项正确;测交实验是为了检验演绎内容是否正确,设计测交实验属于演绎过程,C项错误;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和等位基因等相关概念,D项错误。
2.D 解析 由题干可知,研究的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任意两对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7对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扰,A项正确;7对相对性状至少由7对等位基因控制,B项正确;每一对都符合分离定律,C项正确;除上述7对性状以外,其他任意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
3.B 解析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过程是指对测交实验进行推理的过程,完成测交实验的过程属于验证,A项错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项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项错误;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内核基因的遗传,不适用于细胞质基因的遗传,D项错误。
4.B 解析 图1个体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AaB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4种表型;图2个体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AaBb、aabb),2种表型;图3个体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Aabb、aaBb),2种表型。
5.C 解析 根据题意,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则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褐色的基因型为A_bbdd。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子二代中黑色个体占=9/(52+3+9)=9/64,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要出现9/64的比例,可拆分为3/4×3/4×1/4,而黄色个体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要符合子二代黑色个体的比例,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Dd。
6.D 解析 实验一无法得知F1成熟后的性状,所以无法确定绿色是显性,黄色就是隐性,A项不符合题意;实验一的F1自交,F2中绿皮、白皮、黄皮比例约为12∶3∶1,属于9∶3∶3∶1的变式,说明甜瓜皮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项不符合题意;实验二中F2白皮为A_bb或者aaB_,都是2种基因型,F2绿皮为A_B_和aaB_或A_bb,有6种基因型,C项不符合题意;由实验二可知实验一的F1基因型为AaBb,黄皮基因型为aabb,因此实验三的F2绿皮AaBb∶aaBb=1∶1(或AaBb∶Aabb=1∶1),AaBb测交后代为绿皮∶白皮∶黄皮=2∶1∶1,aaBb(或Aabb)测交后代为绿皮∶黄皮=2∶2,因此后代为绿皮∶白皮∶黄皮=4∶1∶3,D项符合题意。
7.C 解析 据图分析,图1 F2中黄色∶青色∶灰色=4∶9∶3,为9∶3∶3∶1的变式,说明体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基因型为双杂合子,青色为双显性。图2中,根据基因、酶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推测,黄色的基因型为aa__,青色的基因型为A_B_,灰色的基因型为A_bb。控制该昆虫体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项正确;F1基因型为双杂合子AaBb,且黄色的基因型为aa__,灰色的基因型为A_bb,因此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B项正确;F1基因型为AaBb,则F2中黄色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 3种,C项错误;F1基因型为AaBb,其与aa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分别表现为青色、灰色、黄色、黄色,D项正确。
8.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鱼的鳞片有4种表型,即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A、a和B、b,则F1单列鳞鱼基因型为AaBb,单列鳞鱼AaBb雌雄随机交配得F2,表现为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散鳞=6∶3∶2∶1,可推知AA有致死效应,则单列鳞鱼基因型为AaB—,野生型为aaB—,无鳞为Aabb,散鳞基因型为aabb。无鳞鱼基因型为Aabb,为杂合子,可以产生Ab、ab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项正确;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型,可推测该性状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项正确;单列鳞鱼AaBb雌雄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为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散鳞=6∶3∶2∶1,可推测可能存在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现象,C项正确;F2单列鳞鱼基因型为AaB_,基因型有AaBB、AaBb,无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项错误。
9.B 解析 后代分离比为6∶3∶2∶1,与A_B_∶A_bb∶aaB_∶aabb=9∶3∶3∶1对照可推测,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A项正确;后代分离比为5∶3∶3∶1,只有双显中死亡4份,可推测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导致双显性状中少4份,若AaBb的个体致死,则亲本AaBb也不存在,B项错误;由于子二代中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1相比,A_B_少了2份,A_bb少了2份,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C项正确;后代分离比为7∶1∶1,没有出现双隐性,且双显中死亡2份,单显各死亡2份,可推测原因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均致死,D项正确。
10.AC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黑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R-和B-rr,红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r。BbRr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自交后代黑色∶红色∶白色=12∶3∶1,导入致死基因后比例变为8∶3∶1,说明黑色植株中某些个体死亡,推测可能是基因型为BB的植株死亡。因此s导入的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据分析可知,s基因导入的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A项正确;因为s和B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的个体死亡,则F1的全部黑色植株有BbRRs、BbRrs、Bbrrs共3种,B项错误;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项正确;该转基因个体为BbRrs,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即与bbrr杂交,子代有BbRrs、Bbrrs、bbRrs、bbrrs,子代没有致死个体,因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D项正确。
11.D 解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亲本为纯种蓝花,F1均为紫花,F2紫花∶蓝花∶白花=9∶6∶1,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该对性状受两对基因的影响,分别用A、a和B、b来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为A_B_∶(aaB_+A_bb)∶aabb=9∶6∶1。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项错误;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误;F2紫花雄株A_B_,其中杂合子占8/9,C项错误;F2的紫花为A_B_,其产生的雌配子有4/9AB、2/9Ab、2/9aB以及1/9ab,雌雄配子概率相同,F3中紫花植株为64/81,紫花纯合子为16/81,则F3中产生的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D项正确。
12.答案 (1)2 F2中紫花∶蓝花=13∶3,是9∶3∶3∶1的变形 (2)7 4 25/169 (3)令纯合晚熟抗病个体与早熟感病个体杂交得F1,取其中晚熟感病个体自交 1/18 (4)R基因表达量降低会导致抗病,r基因表达量降低会导致抗性增强 降低R基因的表达水平(转录和翻译)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纯系品种顶生紫花与腋生蓝花进行了杂交实验,F1植株全部表现为腋生紫花,让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腋生紫花∶腋生蓝花∶顶生紫花∶顶生蓝花=39∶9∶13∶3,F2中腋生∶顶生=(39+9)∶(13+3)=3∶1,说明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相关基因为A、a;紫花∶蓝花=(39+13)∶(9+3)=13∶3,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设相关基因为B、b、C、c。(1)F1全为紫花,F1自交,F2中紫花∶蓝花=(39+13)∶(9+3)=13∶3,是9∶3∶3∶1的变形,故该农作物花的颜色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的控制。(2)由F2的比例可推知,F1基因型为AaBbCc,F1自交,F2顶生基因型为aa,紫花基因型有B_C_、B_cc、bbcc,共4+2+1=7(种),即F2顶生紫花植株中基因型有7种;其中纯合子有aaBBCC、aaBBcc和aabbcc三种,则杂合子种类为7-3=4(种);F2中的紫花植株包括BBCC(1/13)、BBCc(2/13)、BbCc(4/13)、BbCC(2/13)、BBcc(1/13)、Bbcc(2/13)和bbcc(1/13),让紫花植株随机受粉(配子比例为5/13BC、3/13Bc、2/13bC、3/13bc),根据棋盘法可知,后代中蓝花植株bbC_的比例为25/169。(3)某作物晚熟(M)对早熟(m)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选育育早熟抗病植株(mmrr)植株,对于植物而言较为简捷的杂交方案为:令纯合晚熟抗病个体与早熟感病个体杂交得F1,取其中所有晚熟感病(MmRr)个体自交即可得到mmrr;由于含早熟基因的花粉有50%的概率死亡,且纯合感病个体不能存活,所以F2个体中,表型及比例为晚熟感病(1/4×1/4×4+1/4×1/8×2)∶晚熟抗病(1/4×1/4+1/4×1/4+1/4×1/8)∶早熟感病(1/8×1/4+1/4×1/8)∶早熟抗病(1/8×1/4)=10∶5∶2∶1,早熟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18。(4)使用RNA干扰后,发现甲品系植株表型由感病变为抗病,说明R基因表达量降低会导致抗病,使用RNA干扰后,乙品系的植株抗性进一步增强,说明r基因表达量降低会导致抗性增强;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可通过降低R基因的表达水平(转录和翻译)来防治该农作物纹枯病。
13.答案 (1)8 0或2或4或6或8 15/16 (2)①不能 无论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插入2号染色体上,F1分离比都是绿色翅∶无色翅=1∶3 不是 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9∶7(9∶3∶3∶1的变式),可确定这两种基因不是插入了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能插入X染色体上 绿色翅雌性∶无色翅雌性∶绿色翅雄性∶无色翅雄性=6∶2∶3∶5 
解析 据题意分析:GAL4基因可以控制GAL4蛋白的表达,它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UAS结合,并驱动UAS下游基因的表达。将GAL4基因插入雄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一条常染色体上),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插入雌果蝇染色体组中,但无法表达(亲代雌果蝇缺乏GAL4蛋白)。可以作出假设有3种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雌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其他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插入GAL4基因用A表示,插入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用B表示。插入CAL4基因的雄果蝇基因型是Aabb或AaXbY,插入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或aaXBXb。(1)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突变和互换),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由于原料没有同位素标记,因此产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其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个同源染色体被标记,且被标记的两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带有放射性标记,显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8条;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被标记的条数可能为0~4,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会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情况,此时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其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0或2或4或6或8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1/2×1/2×1/2×1/2=15/16。(2)根据分析可知,存在三种假设,假设1中Aabb×aa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2中Aabb×aaBb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遵循连锁遗传。假设中AaXbY×aaXBXb,因为A、B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出绿色翅,根据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分析可知,3种假设里的F1分离比都是绿色翅∶无色翅=1∶3,因此只根据子一代不能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插入2号染色体上;而根据甲组的F2杂交结果显示表型比例为9∶7(9∶3∶3∶1的变式),可确定这2种基因不是插入了同一条染色体上,由此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是插入2号染色体上。乙组另选一对亲代蝇进行以上的杂交实验,发现F2中雄雄果蝇中翅色比例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能插入X染色体上;即假设3中的亲本基因型,即AaXbY×aaXBXb,F1中绿色翅的自由交配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Y×AaXBXb→绿色翅雌性(A_XBX_)=3/4×1/2=3/8,无色翅雌性=1/2-3/8=1/8,绿色翅雄性(A_XBY)=3/4×1/4=3/16,无色翅雄性=1/2-3/16=5/16,即F2中雌雄果蝇翅色比例是绿色翅雌性∶无色翅雌性∶绿色翅雄性∶无色翅雄性=6∶2∶3∶5,则假设正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