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课时规范练29
群落及其演替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梨园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土层分布 相对丰度 营养类群 0~20 cm 20~40 cm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食细菌 线虫 79.92 80.05 79.71 77.45 60.94 66.39
食真菌 线虫 6.54 6.33 7.45 2.69 2.59 2.59
杂食捕 食线虫 5.77 5.68 5.52 4.45 4.42 4.20
植物寄 生线虫 7.77 7.94 7.32 15.41 32.08 26.82
注: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实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
A.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在0~20 cm土层,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不明显
D.在20~40 cm土层,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最佳
2.(2022福建上杭一中模拟)下列对古诗文、谚语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正其行,通其风”的原理是确保通风透光,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现了菊花在种间竞争中的优势
D.“数罟(细密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3.(2022江苏模拟)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 000 m。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
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
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4.(2022山东三模)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人员以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 1 生境 2 生境 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砂砾 甲壳 类 其他
绿翅鸭 2 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绿头鸭 1 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 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 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 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A.该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不同的生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4种水鸟在同一生境中的出现率不同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C.4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弱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5.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是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的差异作出的类型划分
B.生活在这些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分别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式
C.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群落里
D.这些群落的形成受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6.(2022天津一中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生活在树下
B.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C.一般来说,群落所处的纬度越高,物种丰富度越大
D.不同森林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7.地表枯落物是指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覆盖在地表的枯落物可以影响土壤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演替不会影响枯落物的形成量
B.同一纬度不同经度的地点枯落物的形成量可能会存在差异
C.土壤群落只有水平结构而无垂直结构
D.调查某地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选择枯落物多的地方,否则结果会偏低
8.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面积可分为大、中、小3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为研究不同岛屿上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
B.移除苔藓后,各岛屿上线虫的生物量均下降
C.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不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D.调查线虫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种类和数目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9.(2022湖南一模)灰沼狸生活在南非,营集群生活。群体中的一些个体会在其他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放哨。放哨者通常第一个发现接近的捕食者,并且发出警告声后,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受试者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甲组 前3天没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用25 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不喂食10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乙组 前3天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用25 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不喂食10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据上述现象及实验,可以推断出( )
A.站岗放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
B.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C.实验结果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
D.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2022山东三模)某湿地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进行人为干预可能会加快该群落的演替速度
B.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体现了该湿地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差异
C.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D.在多年的演替中,灌木逐渐替代了草本,主要原因是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11.(2022山东一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出现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及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短、演替速度快
B.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消失
C.建群种一般为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
三、非选择题
12.(2022辽宁二模)林窗又称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造成空隙的现象。
(1)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 (填“会”或“不会”)一直增加。
(2)与林内相比,林窗对一些鸟兽来说相对缺少遮蔽物,会 (填“增大”或“减少”)被捕食的危险,因而,它们在林窗内留下的种子量又会相对减少,这种变化对动物活动的影响间接影响林窗种子库,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2020年初,澳大利亚等地爆发了严重的森林火灾,一片森林局部区域被火灾夷为平地后会形成 。一段时间后该区域将出现草,一些年后将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之后,植被恢复之前的面貌,此过程属于 演替。
(4)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碳变成 的过程,促进了 。森林局部火灾后,森林仍然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答案:
课时规范练
1.D 解析 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包含了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A项正确;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垂直结构能使土壤中的生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B项正确;在0~20 cm土层,各个区域中同种类线虫的丰度差距并不明显,说明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不明显,C项正确;在20~40 cm土层,实验2区的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比常规区大,但比实验1区小,说明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较差,D项错误。
2.C 解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述的是由近及远的景象,所以应该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正其行,通其风”可确保通风透光,通风可以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透光可以增加光照强度,B项正确;“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现出的是菊花的开花时间比其他花迟,没有体现出种间竞争,C项错误;用空隙大的网捕鱼,这样大鱼被捕捞,小鱼可以存活下来。鱼类的年龄结构就是小鱼数量大于大鱼数量,所以是增长型,D项正确。
3.D 解析 群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A项错误;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错误;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温度的不同导致的,C项错误;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D项正确。
4.C 解析 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 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可知不同生境的形成是由于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故该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不同的生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决定动物分布的因素是其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分布,所以4种水鸟在同一生境中的出现率不同与其食性密切相关,B项正确;4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不同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项错误;生态位重叠越多,物种之间的竞争越大,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弱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项正确。
5.C 解析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A项正确;不同群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B项正确;有些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也可以生活在森林群落里,C项错误;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该地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D项正确。
6.C 解析 森林中不同种群对于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生活在树下,A项正确;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一般来说,群落所处的纬度越高,物种丰富度越小,C项错误;森林群落中的群落结构复杂而且稳定,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不同森林群落中的生物都有其适应环境的方式,D项正确。
7.B 解析 群落的演替会影响枯落物的形成量,A项错误;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物种组成不同,所以枯落物的形成量会存在显著差异,B项正确;土壤群落既存在水平结构也存在垂直结构,C项错误;调查某地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随机取样,D项错误。
8.B 解析 分析柱形图可知: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A项正确;分析柱形图可知:移除苔藓后,小岛屿取食真菌的线虫生物量略有增加,故移除苔藓后,不是各岛屿上线虫的生物量均下降,B项错误;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故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C项正确;为了研究不同岛屿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通常需要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种类数,从而推测线虫的物种丰富度,D项正确。
9.ACD 解析 灰沼狸的站岗放哨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动物的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A项正确;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同一种生物,而互利共生为种间关系,B项错误;对比甲、乙两组实验可知,受试者是否参与站岗放哨,经相同的实验处理,其实验结果相同,说明站岗放哨的频率和时间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C项正确;站岗放哨行为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10.BD 解析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人为干预可加快该群落的演替速度,A项正确;该湿地群落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垂直分布,芦苇只是其中一种生物,故无法体现该湿地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差异,B项错误;近水缓冲区群落到湿地核心区生物种类逐渐增多,可以代表近水缓冲区群落到湿地核心区群落演替的过程,C项正确;在多年的演替中,灌木逐渐替代了草本,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在争夺光照的竞争中具有优势,D项错误。
11.CD 解析 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长,演替速度慢,A项错误;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也有可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保留下来,B项错误;建群种为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C项正确;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D项正确。
12.答案 (1)不会 (2)增大 动物活动在林窗内减少,既减少了对林窗内种子的掠食,同时也减少了将其他地方的种子输入林窗的机会 (3)林窗 次生 (4)CO2 物质循环 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1)“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但不会一直增加,最终会趋于稳定。(2)鸟兽缺少遮蔽物,会增大被捕食的危险,造成鸟兽活动在林窗内减少,既减少了对林窗内种子的掠食,同时也减少了将其他地方的种子输入林窗的机会,因而,这种变化对动物活动的影响间接影响林窗种子库。(3)局部区域被火灾夷为平地后会形成林窗,火灾过后的森林保留了一定的土壤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4)火灾加速了生物体内的有机碳变成CO2的过程,促进了物质循环。森林局部火灾后仍能逐步恢复原状,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