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课时规范练30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河南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只有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热能、水分、空气、无机盐等
2.(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3.(2022江西南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生产者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
4.“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且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人们却在其中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高温热液活动区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硫细菌
B.该高温热液活动区生物的DNA中G—C碱基对所占比例相比浅海区生物的可能要大
C.该高温热液活动区的物种丰富度低于浅海区的,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只存在捕食这一种种间关系
D.一些生物能在该高温热液活动区中生存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5.(2020海南)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下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Ⅰ 湖泊Ⅱ
太阳能利用率 (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 (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 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
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
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6.(2022云南期末)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动物,有共同的天敌。在野外收集天敌动物的粪便,用以调查它们在天敌动物取食中出现的频度(含有某种生物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天敌 在天敌动物食物中出现的频度/%
高原鼠兔 鼢鼠
赤狐 100 87
艾虎 96 73
香鼬 100 0
A.高原鼠兔属于该食物网中的第二营养级
B.赤狐、艾虎和香鼬之间具有种间竞争关系
C.赤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香鼬的种群数量不受鼢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B.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C.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
D.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8.(2022江西南昌中学月考)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中的甲、乙、丙、丁可能分别对应图1中的蛇、鼠、鹰、草
B.图1中鹰种群数量的K值是可能发生改变的
C.图1中全部种群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
D.图1中的狐和鹰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9.(2022广东模拟)初级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产量。某人工湖夏季的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
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以下状态,则很难维持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据图可知,水深8 m处次级生产量高于净初级生产量
10.(2022辽宁模拟)在生态系统中,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等于其同化的能量与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B.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可能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
C.动物粪便、残落物及遗体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都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
D.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传递效率和利用率都大大提高
11.(2022河南模拟)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 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应属于互利共生
B.蠕虫为异养型生物,这些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12.(2022江西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3.(2022辽宁育英中学模拟)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14.(2022山东二模)某农场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其中a2和b2分别为第二、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为投入饲料含有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作为动力,使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B.流经该农场的总能量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C.图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的一部分
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
15.(2022山东模拟)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果园中生物的种类,例如利用果树下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高、风速低等环境条件,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或种植生草,还可以向果园中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在果园中养殖蚯蚓,以此提高果园的稳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能输入到果树—草菇园的途径是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B.果园中养殖鸡、鸭时,鸡、鸭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
C.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多级利用
D.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6.(2022北京二模)科研人员对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进行研究,第二、三、四营养级能量分配情况如表所示[单位:t/(k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营养级 被捕食量 海产品 捕捞量 流向 碎屑量 呼吸量 系统 总能量
二 356.6 2.06 1 508 2 910 4 777
三 22.89 1.249 153.8 178.7 356.6
四 1.206 0.288 8.923 12.47 22.89
A.分解者利用的是流向碎屑的能量
B.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7.5%
C.第二营养级的系统总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第四营养级大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7.(2022江苏期末)蜉蝣是水生动物(以水生植物为食),它们在发育为成体时最易被天敌捕食,因为这个时候它们从水中飞出进行交配和产卵。每天从水中飞出的蜉蝣数量和它们被捕食的数量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捕食蜉蝣的天敌应该属于次级消费者
B.6月2~8日,每天蜉蝣的被食量稳步下降
C.6月2~8日,每天飞出的蜉蝣数量稳步上升
D.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多,某一个体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小
18.(2022湖南常德淮阳中学期末)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
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19.(2022山东模拟)“稻-萍-蟹”立体生态农业,是把稻田与浮萍、河蟹有机结合起来。河蟹可捕食杂草、水生昆虫,并能提高土壤含氧量和肥力;浮萍覆盖水面能抑制杂草生长。该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水稻、河蟹的“双丰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该模式通过调整种间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河蟹和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水稻,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D.与普通稻田相比,“稻-萍-蟹”立体生态农业不容易发生病虫害
20.(2022辽宁模拟)下图是某人工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字母表示同化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甲种鱼和乙种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
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越多,甲种鱼和乙种鱼的数量就越多
D.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能量去向都有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入下一营养级
21.(2022江苏宿迁三模)家畜养殖时,提高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在以植物饲料养猪的过程中,下列措施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有( )
A.选择消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
B.将猪进行圈养,减少猪的运动空间
C.用秸秆和猪的粪便沤制沼气
D.利用青贮技术发酵制作猪饲料
三、非选择题
22.(2020北京)北极圈附近的A群岛由众多生态环境相似的岛屿组成,是许多海鸟的栖息地。100多年以前,北极狐被引入到一些岛屿上定居。几十年后发现,无北极狐岛(W岛)的植物群落无明显变化,而有北极狐岛(Y岛)上较高的草本植物明显减少,苔藓增加。为分析北极狐的引入是否导致植物群落的变化,生态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Y岛的生态系统由岛上所有的生物与 共同组成,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北极狐属于 者。
(2)研究者调查了若干Y岛和W岛的海鸟密度,统计结果如图。由右图可知,Y岛上的海鸟密度比W岛 。
(3)进一步调查发现,Y岛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及土壤氮、磷含量均低于W岛。研究者选择Y岛上的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施肥实验证明了Y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所致。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 。
(4)综上所述,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北极狐的引入导致的植物群落变化。
A.岛屿土壤肥力降低 B.北极狐捕食海鸟
C.土壤中的鸟粪减少 D.海鸟数量减少
北极狐引入并定居→ → → → →植物群落变化
23.(2022浙江1月选考)原产于北美的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生长迅速、竞争力强的特性,近年来在我国某地大肆扩散,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了某草本群落,会经历定居→扩张→占据优势等阶段,当它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时,种群的分布型更接近 。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 (填“开花前”或“开花后”)。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 。
(2)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共同组成群落,它们之间建立起以 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某种鸟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其原因是 。若昆虫与鸟类单位体重的同化量相等,昆虫比鸟类体重的净增长量要高,其原因是鸟类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维持 的部分较多。
(3)加拿大一枝黄花虽存在危害,但可以运用生态工程中的 技术,在造纸、沼气发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
答案:
课时规范练
1.D 解析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A项错误;异养生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为分解者,B项错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细胞呼吸),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热能、水分、空气、无机盐等,D项正确。
2.A 解析 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A项正确;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食物网的同一营养级,不属于同一条食物链,B项错误;生态金字塔通常都是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图形,但也有倒金字塔图形的,如英吉利海峡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金字塔,故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并非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C项错误;生态金字塔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故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物量(并非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D项错误。
3.B 解析 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而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A项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生产者(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再利用,B项正确;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C项错误;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是生产者),分解者也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蜣螂、秃鹫、蚯蚓等),D项错误。
4.C 解析 该高温热液区既有生物成分,也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硫细菌能够氧化无机物从中获取能量,将CO2和水合成糖类,故该区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硫细菌,A项正确;生物的DNA中G—C碱基对所占比例越大,DNA热稳定性越高,故该高温热液活动区生物的DNA中G—C碱基对所占比例相比浅海区生物的可能要大,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硫细菌为生产者,除此还有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等,这些生物为消费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消费者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C项错误;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生物对该地区环境的适应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
5.A 解析 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荒地,而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却低于荒地,A项错误;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B项正确;由实验数据可知,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C项正确;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能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项正确。
6.D 解析 高原鼠兔为植食性动物,属于该食物网中的第二营养级,A项正确;赤狐、艾虎和香鼬都是高原鼠兔的天敌,因此,三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项正确;赤狐粪便中的能量是赤狐没有同化的能量,因此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项正确;香鼬虽然不捕食鼢鼠,但赤狐、艾虎捕食鼢鼠,若鼢鼠种群数量减少,香鼬、赤狐、艾虎三者的竞争加剧,会影响香鼬的种群数量,D项错误。
7.B 解析 处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不一定是真核生物,有些原核生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项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B项错误;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10%~2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C项正确;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D项正确。
8.C 解析 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越多,图2可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可对应图1中的草→鼠→蛇→鹰,因此图2中的甲、乙、丙、丁可能分别对应图1中的蛇、鼠、鹰、草,A项正确;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的K值会随环境条件改变而变化,因此图1中鹰种群数量的K值是可变的,B项正确;群落包括全部的生物,图1中食物网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C项错误;狐和鹰都捕食兔和鼠,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项正确。
9.D 解析 随水深增加,光照强度下降,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净初级生产量下降,A项正确;C点只是在白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夜间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从而使有机物量减少,因此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很难维持稳定状态,B项正确;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量,即用于植物生长繁殖,A处净初级生产量最大,植物长势最好,C项正确;据图可知,水深8 m处次级生产量为0.2左右,而净初级生产量接近于1,故水深8 m处次级生产量小于净初级生产量,D项错误。
10.B 解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其同化的总量,其同化的能量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能量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之和,A项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可能有人工投喂饲料等其他输入,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可能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B项正确;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项错误;能量利用率可以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被提高,为10%~20%,D项错误。
11.A 解析 细菌能将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而蠕虫附肢为细菌提供了所需的环境,二者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应属于互利共生,A项正确;蠕虫利用的是现成的有机物,为异养型生物,这些细菌利用的也是现成的有机物,也为异养型生物,B项错误;鲸骨架、细菌、蠕虫之间没有捕食关系,不能构成捕食食物链,C项错误;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项错误。
12.B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等,A项错误;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项正确;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通过细胞呼吸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项错误;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项错误。
13.D 解析 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据图可知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A项正确;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所占营养级不一定相同,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B项正确;蜘蛛和蟾蜍都捕食昆虫,蟾蜍捕食蜘蛛,故蟾蜍和蜘蛛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项正确;食草鸟和昆虫是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增加,D项错误。
14.B 解析 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A项正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投入的饲料量,即a1+a2+a3+d1+d2,B项错误;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及人工投放的饲料中的能量,因此图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C项正确;图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项正确。
15.D 解析 草菇是一种食用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分解者,A项错误;鸡、鸭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可以被果树利用,粪便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被果树利用,B项错误;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果实,C项错误;果树固定的太阳能有两个去路,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D项正确。
16.C 解析 分解者利用的是流向粪便、落叶、尸体等碎屑的能量,A项正确;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二、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356.6÷4 777×100%≈7.5%,B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项错误;据表格可知,第四营养级的总能量为22.89 t/(km2·a),呼吸量为12.47 t/(km2·a),即大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项正确。
17.BC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蜉蝣是水生动物,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蜉蝣的捕食者是次级消费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从6月2~5日,每天飞出的蜉蝣被食量(%)逐渐下降,但6月6日又大幅上升,6月7~8日又下降至6月4日水平,因此从整体上看,6月2~8日,每天蜉蝣被食量呈现上下波动并逐渐下降趋于稳定,B项错误;结合图形根据分析可知,从6月2~8日,每天飞出的蜉蝣数量上下波动,C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少,被捕食比例越高,而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多,某一个体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小,D项正确。
18.ACD 解析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太阳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植物的生长需要从无机环境中吸收无机物质,A项正确;黑藻属于真核生物,B项错误;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残骸中获取营养物质,C项正确;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前者是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后者是以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D项正确。
19.BD 解析 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除了水稻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浮萍、杂草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项错误;该模式通过调整种间关系,科学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项正确;河蟹和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并没有流入水稻,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分解者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水稻利用,C项错误;与普通稻田相比,“稻-萍-蟹”立体生态农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不容易发生病虫害,D项正确。
20.ACD 解析 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A项错误;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乙种鱼从甲种鱼处同化的能量为d,而甲种鱼同化的能量为b+c+e,则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B项正确;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过多,可能导致水质变差,鱼类减少,C项错误;最高营养级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项错误。
21.AD 解析 消化能力强的品种,有利于对饲料的消化利用,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A项正确;将猪进行圈养,减少猪的运动,有利于脂肪积累体重增加,但不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用秸秆和猪的粪便沤制沼气,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利用青贮技术发酵制作猪饲料,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可以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正确。
22.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 (2)低 (3)在Y岛选择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适量施肥实验后发现Y岛植物干重有所恢复,与W岛差异不显著 (4)B D
C A
解析 (1)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生态系统,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北极狐属于消费者。(2)由图可知,Y岛的海鸟种群密度低于W岛。(3)为验证Y岛植物干重较低是否由土壤肥力低所致,需对Y岛植物进行适量施肥,观察Y岛植物干重是否恢复,如果有所恢复,说明Y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导致的。(4)Y岛植物干重低,是因为北极狐的引入定居,海鸟被北极狐捕食,导致海鸟数目下降,进而使得土壤中的鸟粪减少,最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群落发生变化。
23.答案 (1)均匀分布 开花前 分解者 (2)营养 该种鸟的取食对象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体温 (3)物质良性循环
解析 (1)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当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某草本群落,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时,种群内的个体种内竞争激烈,故其分布型更接近均匀分布,有利于种群个体发展;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开花前,防止该种群开花后结种子,否则自然腐烂后会将种子留在土壤中;收割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自然腐烂是分解者的作用,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分解者。(2)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共同组成群落,它们之间建立起以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由于在食物网中,某种鸟的取食对象处于不同的营养级,故其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鸟类是恒温动物,需要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故若昆虫与鸟类单位体重的同化量相等,由于鸟类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维持体温的部分较多,故昆虫比鸟类体重的净增长量要高(说明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更少)。(3)由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生长迅速的特性,故它虽存在危害,但可运用生态工程中的物质良性循环技术,在造纸、沼气发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