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规范练32
人与环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河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湿地类型 典型湿地 季节性 湿地 中度退 化湿地 严重退 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 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 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 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2.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带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
B.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对鬼箭锦鸡儿生长无影响,促进紫羊茅生长
C.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
D.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
3.(2022辽宁二模)2022年1月28日上午,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人为因素不会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态
B.人为增加生态系统内物种数目总是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C.人类活动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
D.人为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4.(2022河北三模)2022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污水放入大海。此举立即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多个国家的抗议。德国一家研究机构计算结果显示,从排放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个区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核污染将会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
B.核污染产生废水无法彻底净化达标,说明人类海水净化处理技术有限
C.核污染将会使海洋生物产生变异,不食用海产品就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D.核不扩散条约各个国家都应遵守,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5.(2022浙江杭州二中模拟)“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得注重环境的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措施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B.应当立法禁止人们开发和利用任何野生动植物资源
C.植树造林能降低大气的CO2浓度,也是降低温室效应最有效的方法
D.森林生态系统无须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也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6.(2022广东二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2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下列叙述与此理念及采用措施不相符的是( )
A.“碳达峰”的原因是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少
B.“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碳实现零排放
C.相比于自驾,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
D.保护野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
7.(2022江苏模拟)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曝气可增加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8.(2022河北)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 000只,基本覆盖麋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
B.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
C.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竞争最小
D.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
9.(2022湖南模拟)某废弃矿区经过治理,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通过种植桑树、发展蚕桑产业进行污染土地治理。蚕桑产业扩大了绿化面积,使废弃矿区恢复了青山绿水,红火的蚕丝市场供不应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桑树吸收废弃矿区的矿物质,高效地完成了物质和能量循环
B.蚕粪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蚕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C.该案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0.(2022河北模拟)森林砍伐、修路和农业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使野生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的局面。现有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孤立种群,其中24个种群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栖息地碎片化,造成33个孤立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B.对于小种群区域,可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和改善基因多样性
C.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基因多样性
D.易地保护,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
三、非选择题
11.(2022广东)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 。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 ,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 。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 和增加 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12.(2022北京模拟)对海产品进行有计划放养的海域称为海洋牧场。研究者在某地设置了以人工鱼礁、海带养殖和牡蛎养殖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调查了上述区域和对照海域的生态学数据,进一步优化了海洋牧场布局。
(1)人工鱼礁是人们在预定水域放置的构造物,可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和产卵场所,人工渔礁中的 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定期捕捞海带和牡蛎都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海带可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水体中 含量。牡蛎虽可取食水体中的藻类,但大规模养殖还需定期投喂饵料,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动物类群,以浮游植物、细菌、碎屑等为食物,而它们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动物重要的食物来源。浮游动物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者调查了4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区域 对照区 海带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 人工鱼礁区
总丰富度/(ind·m-3) 20.35 20.95 12.11 47.54
表中数据显示,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总丰富度最高,结合文中信息推测原因是 。
(3)研究者测定了4个区域表层海水的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含量(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结果表明, 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分析可能的原因。 。
(4)综合上述调查数据,选择生态效益最佳的区域并简述理由。 。
(5)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研究者提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人工鱼礁,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 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 ,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答案:
课时规范练
1.D 解析 本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理解题干表格中的信息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严重退化湿地中生物多样性低,食物网简单,A项错误;鸟类死亡率增加不一定会导致丰富度降低,B项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项错误;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D项正确。
2.B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仅CO2浓度升高促进了两种植物的生长,B项错误;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C项正确;温室效应加剧对鬼箭锦鸡儿影响不大,会促进紫羊茅生长,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D项正确。
3.C 解析 人为因素会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态,A项错误;人为增加生态系统内物种数目,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错误;人类活动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C项正确;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D项错误。
4.C 解析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因此核污染将会随着物质循环过程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A项正确;由于人类对海水净化处理技术有限,因此,核污染产生的废水无法彻底净化达标,B项正确;核污染不仅是涉及的元素本身,重要的是这些元素产生的核辐射可能会使海洋生物产生变异,这是日本政府不遵守人类公德的表现,因为这种核辐射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在不食用海产品的情况下也是如此,C项错误;核不扩散条约各个国家都应遵守且都有义务遵守,因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地球人都应该做到的,D项正确。
5.A 解析 可以通过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措施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A项正确;人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不是立法禁止,B项错误;减少CO2的排放,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C项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也要源源不断获得太阳光照,固定太阳能,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D项错误。
6.B 解析 我国CO2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没有“碳达峰”,碳的排放仍大于碳的固定,即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若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少到与固定量相同时,则达峰值,A项正确;“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一定时间以前的水平,即达到相对“零排放”,B项错误;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C项正确;破坏野生资源,不可持续发展等不可能实现目标,保护野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D项正确。
7.C 解析 曝气可增加溶氧量,增加需氧型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项正确;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项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地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错误;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D项正确。
8.AB 解析 由于麋鹿数量较少,个体较大,可以用逐个计数法统计其种群密度,A项正确;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更好地适应环境,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种群数量最小时,种内竞争最小,C项错误;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属于易地保护,D项错误。
9.ABD 解析 桑树吸收废弃矿区的矿物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能量是不能循环的,A项错误;蚕粪中的能量属于蚕未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该生态系统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D项错误。
10.BC 解析 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野生大熊猫之间因地理隔离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未必产生生殖隔离,A项错误;对于小种群区域,可通过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并通过与原来种群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改善基因多样性,B项正确;可修建栖息地走廊缓解地理隔离,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改善种群的基因多样性,C项正确;就地保护,恢复竹林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食物资源,减少天敌,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增加其环境容纳量,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D项错误。
11.答案 (1)碳循环的平衡 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获取 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获取 (3)CO2排放量 CO2吸收量
解析 本题的切入点是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碳循环的平衡。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CO2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使生物多样性下降。(2)生产者可以利用CO2合成有机物,这种方式称为自养,自养的方式主要是光合作用,其次还有化能合成作用;消费者和分解者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这种方式称为异养;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利用有机物,获取碳元素。(3)在全球性的碳循环中,增加CO2吸收量和减少CO2排放量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12.答案 (1)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溶解氧 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养殖牡蛎的需求;牡蛎不断从该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回归该生态系统 (2)人工渔礁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栖息和产卵场所;海洋动物的粪便、碎屑可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同时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3)牡蛎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的残饵、牡蛎的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N、P;牡蛎养殖区藻类等被取食强度大,生产者少,吸收的N、P少 (4)人工渔礁区。人工鱼礁区能够显著提升浮游动物的丰富度,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从而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鱼礁还能够降低水体中N和P的含量,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5)垂直 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 (1)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人工渔礁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海带是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故能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牡蛎不断从该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回归该生态系统;且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养殖牡蛎的需求,故大规模养殖牡蛎还需定期投喂饵料,以补充物质和能量。(2)人工鱼礁是人们在预定水域放置的构造物,可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和产卵场所,海洋动物的粪便、碎屑可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同时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故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总丰富度高于其他区域。(3)海水富营养化主要是由水体富营养化(N、P含量偏高)引起的,由图表可知,牡蛎养殖区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最高,即其富营养化程度最高,主要是因为牡蛎养殖区的残饵、牡蛎的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N、P;牡蛎养殖区藻类等被取食强度大,生产者少,吸收的N、P少。(4)由调查可知,人工鱼礁区能够显著提升浮游动物的丰富度,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从而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鱼礁还能够降低水体中N和P的含量,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故生态效益最佳的区域是人工鱼礁区。(5)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研究者提出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