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诬蔑(miè) 蛮横(hènɡ) 勒住(lē)
B.屠杀(tú) 卑劣(liè) 恐怖(bù)
C.捶击(chuí) 挑拨(tiāo) 赋予(fù)
D.离间(jiàn) 悲愤(fèn) 卑鄙(b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②杀死了人,又不敢成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④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⑤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
A.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B.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C.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D.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
B.陈教授的演说旁征博引,会场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C.辩论赛上,我方辩手引经据典,强词夺理,最终获得大赛特等奖。
D.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5.下列句子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罗常培见状说:“我看今晚的会就到此结束算了。”
②这更让闻一多暴跳如雷,他对罗常培吼道:“如此重要严肃的会议,你怎能当作儿戏 你究竟怕什么 是怕那些特务手里的枪吗 如果你怕,你可以走,我却不怕,我要留下来继续开会!”
③他的话激怒了脾气暴躁的闻一多:“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即便在黑暗中也要把会开到底!”
④其他几个教授提出建议,是否将座谈会转到图书馆的大阅览室去开,那里地方大,灯又很亮,但罗常培怕特务跑到图书馆破坏,没同意。
⑤此时,天又下起了雨,特务在混乱中弄断了电线,会场顿时陷入黑暗之中。
A.①④③⑤② B.⑤①③④②
C.③⑤①④② D.⑤②①④③
6.学完《最后一次讲演》后,八年级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以“走近闻一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通过七年级课文《说和做》,我们知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通过《最后一次讲演》,我们知道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说了就做”。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先行后言,先言后行,你是如何看待的 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
(2)请你根据《说和做》和《最后一次讲演》两篇课文的内容,对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做个简单的评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人文之光照亮未来
赵应云
①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社科界引起热烈反响,再次引发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关注与思考。
②人文浸润科技,科技传播人文。科学与人文历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同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大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
③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外,也离不开以国家凝聚力、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让民族精神、国民素质缺位,而应兴民族之人文、启民众之精神。清华大礼堂有一块“人文日新”的牌匾,就是提醒人们要常怀人文之心。人文思想之光,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并对民族未来有更理性的把握,从而点燃实现梦想的激情与希望。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民族复兴,更要弘扬人文精神。要通过加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
④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一部人类文明史,一方面记述着科学技术创造的无数奇迹,另一方面也烙印着人文社会科学不断演进的足迹。从“诸子百家”到“二十五史”,人文之光烛照中华民族数千年,今天依旧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说过:“一个理性的时代会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产生。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且人类的高尚思想追求将影响世界。”建设一个如晨曦般澄明、如日升般进步的社会,如果缺乏精神的滋养和引领,社会文明将失去自己的内核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将直接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和文明的程度。
⑤让人文之光照亮公众生活之路。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不但可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而且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带来认知社会的新视野和新境界。培养人文情怀,不仅仅要读文史哲,更要培养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真理的探索和敬畏,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定。新时代需要造就知识丰富、情操高尚、意志坚定、素养深厚、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只有物质生活、缺乏精神生活的“单面人”。让人文精神照进现实,并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⑥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对个人对社会之“大用”,对国家对民族之“大用”,通过涵养人文精神,更好地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文之光照亮复兴征程、照亮民族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5月18日)
7.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8.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9.本文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让人文之光照亮未来”的 (3分)
10.“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这句话放在哪一段最合适 为什么 (4分)
答案
1. B A项,“勒”应读“lēi”;C项,“挑”应读“tiǎo”;D项,“鄙”应读“bǐ”。
2. D 第②句中“成”应为“承”,第④句中“陪”应为“赔”。
3. B “骄傲”在此句中是褒义词,其他三项中的加点词语都是贬义词。
4. C “强词夺理”的意思是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 B 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可以确定为首句,排除A、C两项;由②句中的“这更让闻一多暴跳如雷”和③句中的“他的话激怒了脾气暴躁的闻一多”可知,③句应该在②句的前面,由此可以排除D项。
6.(1)示例:先行后言说明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实干和谦虚精神,而先言后行说明闻一多先生对于革命的热情。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示例:作为一名学者,他具有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作为一位民主战士,他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7. 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 让人文之光照亮未来。
8.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文章第④段主要论述了“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的观点,段落前半部分从正面进行论证,“如果缺乏精神的滋养和引领,社会文明将失去自己的内核和灵魂”这句话从反面进行论述;通过正反对比,强调“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将直接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和文明的程度”,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9.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让人文之光照亮公众生活之路。
10.放在第⑥段开头。因为这句话是说人文精神的,而第⑥段也是谈人文精神,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同时第⑥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一句加进去,使论证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