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课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课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10: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缅怀(miǎn) 探索(suǒ) 量体裁衣(liánɡ)
B.汲取(jí) 儒家(rú) 根深蒂固(dì)
C.埋没(méi) 关键(jiàn) 袖手旁观(xiù)
D.肇事(zhào) 彷徨(fáng) 格物致知(zh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
D.在环境击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别人怎样嘲弄他,他都神情淡然,袖手旁观。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4.(2021广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5.黄海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为了深入学习伟人,提升素养,举行了以“走近丁肇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设计几个项目。
项目一:丁肇中科研成果展
项目二:          
项目三:          
(2)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用中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诺贝尔奖演讲,让汉语第一次响彻颁奖大厅。
  有记者问丁肇中:“你为什么要用中文演讲 ”你能替丁肇中回答他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聚合全民战“疫”澎湃伟力
罗建华
①病毒肆虐,举国抗击。“压力再大,困难再多,我们也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在各地疫情防控一线报道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后,各地阻击疫情决策速度快、动员规模广、依法落实严,正在汇聚起全民战“疫”的强大力量。
②全国一盘棋,形成全民动员的强大组织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指导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上下同心合力抗疫的有力感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吹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嘹亮号角。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调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紧迫问题;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军队紧急行动、积极支援;各地区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举国上下同舟共济,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懈奋斗,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③上下一条心,形成全民支持的强大凝聚力。“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递出争分夺秒战病魔的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疫情发生以来,从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到加快应急科研项目攻关;从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到统筹做好人员调配,尽量把精兵强将集中起来,把重症病人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救治;从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到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到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抢救生命不遗余力,守护健康不畏危难,一系列统筹协调的举措、周全细致的全民行动,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振了防疫抗疫的信心。
④拧成一股绳,    。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进行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制胜之本。疫情还在发展,防控刻不容缓。疫情防控的成效,不仅取决于科学防治的力度,也得益于全民参与的广度。在对疫情防控的部署安排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因为只有群防群控,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才能筑起防疫的牢固屏障。因为人民群众是防控疫情的主体,也是打赢这场战斗的强大力量。小区、村庄、单位采取封闭式管理;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防止废弃口罩的二次污染,在公共场所增设专用收纳箱;针对福利院、敬老院出台应急预案,确保老弱幼小安然无恙……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让各项防控措施更加有力有序有效,这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底线要求,更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汇聚起携手并肩、共克时艰、齐心战“疫”的“硬核”力量。
⑤疫情防控,关系千家万户;平安健康,皆是人民期盼。这是一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这是一场考验意志信念的战“疫”。人心齐,泰山移,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全力奋战、英勇奋战、团结奋战,汇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0日)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7.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8.说说下面的事实论据放在哪一段最合适,并简述理由。(4分)
  国家参照“小汤山”模式,火速开建“火神山”与“雷神山”两大医院,仅仅10天,34 000平方米,1 000张床位,火神山医院竣工了,2月3日开始收治病人!继火神山医院之后,设置1 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2月8日投入使用,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9.请在文章第④段横线处补写句子。(2分)
10.面对疫情,班长小明想提醒班里的同学防疫的注意事项,你能帮他总结一下吗 请分条写出。(至少三条)(3分)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治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rú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所谓(  )  埋没(  )  rú(  )家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格物致知”的意思是:  。
(4)“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  )
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
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5)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传统教育   探察物体
B.实地的探察  一个人
C.现代学术   平天下
D.两个词语   寻求知识
2.从本学期开始,学校要求各个年级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主要渗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积极参与这项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此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而陈芬同学却说:“科学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针对她的观点,请你以其同学的身份对其进行劝说。
(3)活动中,你读到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他因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改名为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时,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看。修表匠答应了他的请求。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当晚,他在亨利表店买到了修表工具,和几个学生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完成,他和学生们高兴不已。
材料二 伽利略曾经从教堂顶上悬挂油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受到启发,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真理来接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材料二 数字阅读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内容传播渠道,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阅读资源极度充裕,“能不能读到”的问题,让位于“选择读什么”的问题。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资源,很多读者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人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不是,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台,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交给强大的算法。
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而变得可预测、可追踪。在“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但多种多样的选项不会同时出现供用户选择,而是一次只出现一个。这样一来,信息之间的横向比对、斟酌、辨别,被省略和跳过了。人们面对信息常常只有两个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长此以往,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久而久之,这种只关注自己感兴趣内容的阅读,就会让人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容易因惯性思维而故步自封。
材料三 人们阅读纸质书时,常常采用默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是默不作声的、私人性的、静静的阅读,读者个体通过特定文本和世界产生某种意义的关联。阅读时眼睛在纸质页面黑色字体间有序地扫描,不断地在头脑中转换成特定的意义,这个解码过程不但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和阐释信息的过程。因此,阅读总是与思考密不可分。与印刷文本相对应的沉浸式阅读,专注单一文本,往往呈现为持续的、深度的阅读,阅读者对阅读中的单调状态有忍耐力。
与纸质阅读不同,数字阅读的对象是电子文本,包括网络电子书、在线文本、数据库、网站等。电子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超文本”。与超文本相对应的数字阅读,是一种建立在网络互联互通基础上的浏览式阅读。其特征是读者可以从无数可能的通道进入,如文本的标题、主题词、人名、书名、事件等。各种可能的进出通道使得阅读的时间、空间、内容、渠道的边界全部消失了,因而阅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呈现为短暂的、浮光掠影和不断转换焦点的阅读。从阅读功能来说,主要是捕捉多重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浏览诸多文献,所以并不专注于对信息的深度解释和理解。
3.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阅读形式看,用户比例最高的是电子书阅读,最低的是有声书阅读。
B.从阅读形式的时间占比看,各类阅读形式的阅读时间占比差距在缩小。
C.用户更偏好电子书和有声书,表明纸质书阅读形式日渐衰微。
D.综合两张图表可以看出,图书用户读书渠道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
4.借助下面的问题提示,根据材料二内容,简要解释“信息茧房”的意思。(2分)
信息茧房:

Q1:生活中的“茧房”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特点
Q2:材料中读者的信息是怎样获得的 有什么特点
Q3: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性
5.根据材料三内容,补填表格。(3分)
阅读形式 阅读媒介 媒介特点 阅读特点
纸质阅读 印刷文本 单一文本 ②    
数字阅读 电子文本 ①     ③    
6.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说明语文学习倡导纸质阅读的合理性。(4分)
答案
1. B A项,“量”应读“liànɡ”;C项,“没”应读“mò”;D项,“彷”应读“pánɡ”。
2. B A项,“查”应为“察”;C项,“意”应为“毅”;D项,“击”应为“激”。
3. A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 D 该文段是谈论读书方法的。④句承前文,由事物发展的渐进过程引出读书;接着③句用类比的手法进一步论述书要一点一点地读;之后①句引用名言论证;然后⑤句从反面补充论述;最后②句得出结论。所以最恰当的排序为④③①⑤②。
5.(1)(示例)项目二:丁肇中故乡行
项目三:丁肇中故事会
(2)示例:我这样做是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听懂我的演讲,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去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6.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或主张,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本文中,标题指出了论述的问题,第①段点明了论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后,各地阻击疫情决策速度快、动员规模广、依法落实严,正在汇聚起全民战“疫”的强大力量。据此提炼即可。
[答案] 防控疫情,我国正在汇聚起全民战“疫”的强大力量。
7.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这个句子是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由下文可知,这句话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表明只有全民动员才能战胜疫情,据此作答即可。答题格式:引用……的话,充分有力地证明了……。
[答案]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这句话指出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上下同心合力抗疫的有力感召,充分论证了“全国一盘棋,形成全民动员的强大组织力”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8. 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理解能力。题中所举的事例是十多天建成两所医院,可见体现的是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而文章第③段就论述了这一观点。
[答案] 放在第③段最合适。十多天时间建成两所医院,这种速度恰恰论证了文章第③段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观点。
9. 本题考查对段落的概括能力。文章第②③段都有首括句,句子的句式相同,都是“……形成全民……力”。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可知该段论证的是全民拧成一股绳的向心力。“人民群众是防控疫情的主体,也是打赢这场战斗的强大力量”等语句也充分证明了这段的论点是全民参与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来。
[答案] 示例: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向心力
示例:①密切关注官方疫情新闻动态,不轻信传言,养成缜密分析的习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②尽量少出门,避免与外界接触,不串门,不聚会,没有必要不去公共场所;③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防止飞沫和接触传染;④搞好环境卫生,平时注意室内通风,并且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⑤有了疑似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掌握隔离的基本常识。
答案
1.(1)wèi mò 儒
(2)治度 制度
(3)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4)B
(5)B
2.(1)示例一: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创新意识。示例二:感受探究乐趣,提升实践能力。
(2) 这是一道口语交际题。劝说时,一是要有称呼,二是要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答案] 示例:陈芬,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实践能力同样重要。如果只是学习书本知识,没有培养实践能力,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3)示例:①实践出真知,要注重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②要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③不轻信权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C 从第一幅图表可以看出:电子书占比91.3%,纸质书占比81.3%,有声书占比63.7%。由此可知用户更偏向于读电子书和纸质书。C项中“用户更偏好电子书和有声书,表明纸质书阅读形式日渐衰微”表述有误,于文无据。
4.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根据材料二中“在‘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长此以往,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可以看出平台会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推送信息,喜欢的推送,不喜欢的就不再推送,长久下去,形成了在阅读时就只读到那些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的现象,这就像茧一样,束缚住自己,只在有限空间内活动,这种作茧式的阅读会让生活受到束缚。
[答案] 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束缚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5.①超文本
②持续的、有深度的
③短暂的、浮光掠影和不断转换焦点的
6. 材料二重点说明了数字阅读的不足:算法使人只关注喜欢和想看的内容,容易出现“信息茧房”现象,从而让人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反过来,纸质阅读没有所谓算法的参与,能避免“信息茧房”的出现,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看待事物。材料三重点说明了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特点和不同。从“这个解码过程不但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和阐释信息的过程。因此,阅读总是与思考密不可分。与印刷文本相对应的沉浸式阅读,专注单一文本,往往呈现为持续的、深度的阅读,阅读者对阅读中的单调状态有忍耐力”可知,纸质阅读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思考能力,进行专注、持续、有深度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更有意义。结合这两方面回答纸质阅读的好处即可。
[答案] 纸质阅读不会因为平台或网页的精准投喂形成“信息茧房”,有利于人们全面看待事物;同时,纸质阅读的方式是沉浸式阅读,能培养读者的深度思考能力。因此语文学习应该倡导纸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