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课练: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课练: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11:1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告诫(jiè)  推搡(sǎnɡ)  霎时(shà)  横溢(yì)
B.寒噤(jìn)  蜷卧(quán)  闸口(zhá)  翌日(yì)
C.懈怠(dài)  虔诚(qián)  苍劲(jìn)  蠕动(rú)
D.隧道(suì)  恭顺(ɡōnɡ)  俯瞰(kàn)  穹顶(qió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安营扎寨 勇往直前 怒不可遏 震耳欲聋
B.豁然开朗 接踵而致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C.历历在目 轻歌曼舞 美不胜收 纷至沓来
D.名副其实 亭台楼阁 络绎不绝 和颜悦色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4分)(  )
A.图书博览会上,前来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扩大了鹿城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B.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的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位队员心中油然而生。
C.我们总说防患未然,然而又有多少单位能够真正做到彻底地排查隐患,坚持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D.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热衷于叶子戏,甚至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有学者认为,西方扑克牌正是在叶子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4.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均有语病,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溪水也有生气的时候,只要雨水落得急些,水流即刻马上变了颜色。黄浊的水奔流而来,水位顿时涨到令人心惊的地步。②若遇到台风,那溪真可用暴怒来形容,不仅水位涨到大约超过三米高,连溪底的大石头都会因为滚动碰撞,发出轰然巨响。③有时站在岸边,看着急速冲过眼前的滚滚黄水,听着轰隆隆的响声,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把河川取名为“怒江”,因为它暴怒起来,真的是令人印象深刻。
(1)第①句    ,修改意见: 
(2)第②句    ,修改意见: 
5.“更为重要的是”这句话是从下面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语段中抽出来的,若还原的话,放在哪一处最恰当 (4分)(  )
  数学在中国古代称为算术,[甲]算术又称为算学、算法,宋元开始使用“数学”一词。[乙]中国古代数学积累了不少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丙]这些方法背后的思想对当今的数学研究仍有启迪作用。我们反对随意拔高古人,盲目自大的做法,[丁]也反对不顾事实,贬低中国数学的错误态度。
A.甲 B.乙
C.丙 D.丁
6.综合性学习。(14分)
  百年峥嵘岁月,百年建党伟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立德中学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百年伟业 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3分)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3)请你围绕此次活动主题设计三种活动形式。(3分)
示例:召开“学党史 感党恩”主题班会
(4)班级将于本周五下午3点邀请“抗联”战士李爷爷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你作为班长去邀请李爷爷,将怎样说 (4分)
二、阅读·理解(26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6分)
襄阳古城记游
刘 凯
与好友结伴出游,当听说行程中有一站是襄阳古城时,顿时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已。
当车辆行经襄阳古城的北门,斑驳的城墙映入眼帘,这座古城也随之进入视野。
襄阳是一座拥有2 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襄阳隆中躬耕求学10年,一代名将白起、关羽、岳飞都曾经在襄阳城中鏖战。“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等传奇故事,在襄阳千古流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皮日休等一大批文人墨客,都在襄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襄阳古城是千年灵秀之地。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走进了古城,去亲身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脉动与魅力。
襄阳城地处汉水中游南岸,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史书记载,襄阳城自东汉刘表莅襄做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土城改为砖城。古城墙总长7 300多米,城垣上有垛堞4 000多个,城墙均高8.5米,宽5至15米。襄阳护城河平均宽180多米,最宽处达250米,是我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整个护城河宽阔幽静,碧波荡漾,犹如绿色长龙,护卫着襄阳古城。
城门上的“襄阳”二字,由明万历年间的知县万振孙题写。襄阳城与仲宣楼、钟鼓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古城的中心十字街处建有钟鼓楼,在南街设有谯楼,城内建筑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完备的古代城池功能整体。“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城墙坚固,城高池深。
在襄阳古城荆州街,留存着荆州古治遗址。东汉时,献帝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其治所迁至襄阳,襄阳从此成为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A 
临汉门是古城的标志。史书上对它的战略要津地位进行了定位:“汉沔津梁”“北门锁钥”。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整个城楼具有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之风,又兼具南方工艺的灵动、飞扬之气,而脊吻、饰件则多采用襄阳地方传统工艺。城台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登城马道。 B 
古城中的仲宣楼,与黄鹤楼、晴川阁、岳阳楼一起,被誉为“楚天四大名楼”。仲宣楼位于古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此楼故名。仲宣楼为双层重檐歇山顶,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楼高17米,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
古城的东南有一个特殊的建筑:绿影壁。全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绿影壁是明襄王朱瞻墡襄阳王府内的照壁,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影壁造型庄重,雕刻华美,风格豪放,生动雄伟,是石刻中珍贵的艺术品之一。
这是一座魅力之城。凭山之峻,据江之险,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
(选自《中国民族报》)
7.文章采用了哪种记游顺序 描写了襄阳古城中的哪些景致 (5分)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襄阳古城是千年灵秀之地”这句话的作用的理解。(6分)
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整个护城河宽阔幽静,碧波荡漾,犹如绿色长龙,护卫着襄阳古城。
10.文章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下面的语句是从文章中抽出的议论句,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它们分别填入A、B两处,并分别说说其作用。(6分)
①城楼饱经沧桑,至今保存完好,令人为之赞叹。
②这一变化,对襄阳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文章说大批文人墨客在襄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你能写出连续的两句诗文吗 (4分)
答案
自我综合评价(五)
1. C “劲”应读“jìnɡ”。
2. B “接踵而致”应为“接踵而至”。
3. A “大庭广众”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用在此处不恰当。
4.(1)语义重复 删去“即刻”或“马上”。
(2)语义矛盾 删去“大约”或“超过”。
5. C “更为重要的是”表明这个句子前后的内容是递进关系,“中国古代数学积累了不少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这些方法背后的思想对当今的数学研究仍有启迪作用”是递进关系,所以,这个句子放在丙处最恰当。
6.(1)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拟写宣传标语时需要围绕“百年伟业 红色传承”的主题,注意标语要简短有力,不能超过20个字。
[答案] 示例一: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示例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先锋少年
(2) 开场白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称呼语、对活动主题的介绍、对下一环节的引入。还要注意开场白要富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九州大地风雨沧桑,百年华诞尽显辉煌。回望百年历程,我们艰苦卓绝,厉兵秣马;展望未来生活,我们信心满怀,心潮澎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伟业 红色传承”主题活动,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下面我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3)示例:①开展“听党课 学党史”学习活动 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时代主旋律”红色观影活动
③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礼赞百年伟绩”诵读活动
(4)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邀请别人时要有礼貌,并且要让其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答题时要有称呼、自我介绍、邀请缘由,并且在最后询问对方能否应邀参加活动。
[答案] 示例:李爷爷您好!我是立德中学八年级(1)班班长××,我班将于本周五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以“百年伟业 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想邀请您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您可以来参加吗
7. 本题考查记游顺序和描写的具体景物。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采用了空间顺序。文章第6~11段描写了襄阳的景致,提取整合即可。
[答案] 空间顺序。描写了襄阳古城中的城墙、护城河、城门、钟鼓楼、谯楼、荆州街、临汉门、仲宣楼、绿影壁。
8.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作用的理解。这句话单独成段,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它是前面一段文字的总结,又引出下文的描写。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这句话单独成段,承上启下,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襄阳古城的向往和出游襄阳古城的激动心情。
9.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赏析。这个句子把护城河比作“绿色长龙”,写出了护城河的清澈;“护卫着襄阳古城”写出了护城河的作用。
[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护城河比作护卫襄阳古城的绿色长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护城河水的澄澈,点出了护城河的功用。
10.①句放在B处,②句放在A处。作用:①句表达了作者对城楼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的赞叹之情。②句点明了襄阳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1.示例一: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
示例二: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