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课练:2 说和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课练:2 说和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11: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说和做]
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一多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目光炯炯,很有神采。闻先生原来并不热zhōng于政治,他潜心治学,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锲而不舍地钻研古代典jí,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献身民主运动,在李公朴同志的追悼会上,拍案而起,kāng慨淋漓地痛斥国民党特务,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目光炯炯(  ) 兀兀穷年(  ) 气冲斗牛(  ) 热zhōng(  )
典jí(  ) kāng(  )慨淋漓
(2)“锲而不舍”中“舍”的意思是 (  )
A.房屋 B.居住 C.放弃,停止 D.施舍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激起群众对特务的强烈愤慨。
B.全县教学教研大会召开以后,各学校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的开车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到契合点。
B.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C.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A.反语  排比  引用  对比
B.反复 对偶 对比 引用
C.反语 对偶 对比 对比
D.反复 排比 引用 引用
5.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你也用一句简短的话来评价闻一多先生。
朱自清: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雷”闻一多
叶兆言
①郭沫若对闻一多先生有个很新奇的比喻,说他虽然在古典文献里游泳,但不是作为一条鱼,而是作为一枚鱼雷,目的是批判“古代”,钻进“古代”的肚子,将“古代”炸个稀巴烂。
②闻一多的著名,是因为写新诗,因为被特务暗杀,这两件事都具有轰动效应。而容易被人忽视的,却是他的做学问,是他对古典文献所做的考订工作。
③闻一多的有趣,在于他做学问的极端。大多数的时间里,他都是个地道的书虫,是在“故纸堆里讨生活”。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文学院落脚蒙自,闻一多在哥胪士洋行楼上埋头做学问,除了上课、吃饭,几乎不下楼,同事因此给他取名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按照我的想法,闻一多之所以会走做死学问这条路,多少和他赌气有关。
④闻一多显然想让那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献不仅可能,而且会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的旧书中,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儿值得保留的东西,声称自己深入古典,是为了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那样让他如痴如醉,其痴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据癖的学者相比毫不逊色。他走的是最正统的学术道路,从训诂和史料考订下手,为一个字、一个词大坐冷板凳。
⑤认真研究闻一多学术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是个难度问题,没有点儿学问基础,根本不明白他说了些什么,考据文章对于外行来说犹如天书。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样陷进去。今天从事古典文献研究的人并不在少数,以研究条件而论,要比闻一多时代不知强多少倍。可惜多数人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当教授而刻苦,学问成了吃饭的本钱,成了谋生的手段。
⑥闻一多对神话的研究,对《诗经》《楚辞》的研究,对唐诗尤其是杜甫诗的研究,都达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这也许和他曾留学接受西方教育有关。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寻找蕴藏在传统中的现代根源。他计划写一本具有独到见解的《中国文学史稿》,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留下了许多未完稿的笔记。文学发展中的民间影响和外来影响,是闻一多关注的焦点,他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而且还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原始社会。在方法上,既有最地道的朴学传统,又不缺乏世界最新的人文研究成果。朱自清先生对闻一多的评价很高,认为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年龄相仿的专家学者,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匹敌,可惜英年早逝,被暗杀时才48岁,正是最应该出成绩的年龄。
⑦说闻一多是一名学者,应该没有问题,但他同时也是一名斗士。他似乎对“死”有特殊的兴趣,做的是死学问,下的是死功夫,面对的是永恒的死亡。
⑧闻一多一定非常喜欢“涅槃”这个词,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自我,都已灭尽,不复存在,于是达到了寂静、安稳和常在的状态。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一头扎进古典文献,在绝望中获得永生,在枯燥里获得快乐。他写诗、做学问,后来投身民主运动,都是为了获得爆发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闻一多始终是一名斗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⑨李公朴被暗杀以后,很多人告诉闻一多,他已经被列入黑名单,形迹可疑的特务就在他家门前闲逛,而且派人送了恐吓信进来。闻一多如果理智些,就不会出席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但是他并不承认这就是中国的铁定现实,不愿意在独裁者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在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定有一种寂寞之感,他没有料到偌大的昆明,只有他一个教授来出席这样的纪念活动。
⑩闻一多在会上的演讲成为民主的绝唱,他离开会场不久,就被暗杀在大街上。
6.闻一多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年龄相仿的专家学者不能与之匹敌的成就,其成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3分)
7.结合全文,说说第⑦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8.本文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9.在谈及今天“认真研究闻一多学术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时,作者深有感触:“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样陷进去。”请联系现实,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
1.(1)jiǒng wù dǒu 衷 籍 慷 (2)C
2. D “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B 4.B
5.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废寝忘食,致力于学术研究,成就斐然;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为国为民,英勇献身,名垂千古。用简洁的语言从这两个方面来评价即可。
[答案] 示例:你为了研究,头发凌乱,废寝忘食,终得骄人成就;你反对独裁,为国为民,捐躯赴难,青史留名。
6.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第⑥段写了闻一多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具体分析第⑥段,梳理脉络,分条概括即可。
[答案] ①对神话和《诗经》《楚辞》的研究,对唐诗尤其是杜甫诗的研究,都达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②关注文学发展中的民间影响和外来影响;③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还能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原始社会。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鱼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闻一多做学问是为了深入古典,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同时点明了他的斗士身份。
[答案] 含义:既点明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是为了深入古典,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又揭示了闻一多是一个革命斗士。作用:总领全文,揭示主旨;概括了闻一多的精神品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 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观点明确,态度鲜明,一般采用“观点+分析”的模式作答。解答本题,抓住闻一多和今天的人的区别进行论证即可。
[答案] 示例:闻一多先生最初研究古典文献是为了推翻传统,开展革命,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让他如痴如醉,所以他为了研究古典文献甘坐冷板凳,进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一个真正的学问家。而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名利的诱惑和大环境的影响,浮躁之风盛行,像闻一多这样真正的学问家非常少,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但同时,我们又能从众多投身航天事业、国防事业的科学家身上看到希望,相信有了他们的引领,浮躁之风会逐渐减弱,真正的学问家会越来越多。